悼朝云诗赏析,悼朝云苏轼古代诗歌阅读

2020-11-19 13:09:36 字数 5889 阅读 6852

1楼:为君汤汤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是一首宋朝时期的诗词。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宋代浙江钱塘人。

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姬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苏东坡亲撰墓志铭,写下《悼朝云》诗,寄托了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

悼朝云苏轼古代诗歌阅读

2楼:谢绝的闲聊

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

苏东坡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

醒来感慨系之,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一开始,

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

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

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

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因分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不仅抒出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识打下了伏笔.

“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

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潜作者的脑际,

不去想她,她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千里”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

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遥远的孤坟,即使寂寞,有贴心话想倾诉,

亦无法立刻赶到密州,岂不更添“凄凉”.

所以,用“十年”和“千里”,

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

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

用设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在这十年中,苏东坡仕途失意,

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

再加上年化而容颜哀老,

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这上片的最后一句,

又将词推向作者隐痛的高潮,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片进入昨夜的梦境,

然而作者下笔未将凄凉、伤慷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还乡回到新婚燕尔之情景,

“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紧接着笔锋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

梦境虽不受时间、空间和生死界限的限制,

但即使真能相遇,也会因夫妻分离久远,

还由于情感波动,思绪如麻,话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淌不尽的泪水.这里写的不是梦境,而是人间真情.

最后三句是作者从梦中回到了现实,

作者料想在异地短松岗的墓地,

亡妻伴着明月,长年孤独悲伤地思念着丈夫.

作者以亡妻的断肠柔情,来表示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

作者写此词的高明手法是先叙事,再言情,

最后以写景结束,让人无一不为之动情.

这首词结构严密,直抒胸臆,淋漓酣畅,一气呵成.

在技巧上极尽曲折跌宕,起伏突变,

写梦前怀念感情深邃,含意丰富;

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

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

写梦后伤感用词朴质,寓情于景,一泻其妙.

这首词语言纯用白描,自然真切,

毫无斧凿之痕,用词凝炼深沉,音响凄历.

全词句句有声,与悼亡之情十分契合,

感染力非一般哀愁之作可相比.

苏轼的《悼朝云》赏析.....速度点噶!!

3楼:匿名用户

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中,朝云最称知己。有一次,苏东坡问家中几个女人他便便大腹里装有何物,别人都答诗书学问墨水之类,只有朝云一句“你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博得东坡舒心一笑。他们相差二十六岁,但情爱不减甚至浓化成一种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友谊,或可称作知音之爱。

苏东坡把朝云称作天女维摩,以示朝云在自己心中的纯洁地位,情爱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情绪。朝云患疟疾去世后,苏东坡更深以朝云幼子夭折为恨,此后鳏居。

悼朝云阅读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4楼:为君汤汤

直接抒情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苏轼的《悼朝云》赏析.....速度点噶!!

5楼:匿名用户

悼朝云诗(并引)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

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

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

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

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袢。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苏东坡以其放达的胸怀、旷世的文采,影响教化着他周围的人们,在这其中,受影响最大,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应该是他的侍妾王朝云。

王朝云来自青楼,到苏家时,虚岁只有十一,实际年龄恐怕十岁都不到。三年后成为苏东坡的侍妾。这是一个十分美丽聪慧过人的女孩。

十一岁之前,她在妓院里主要学习烹茶待客、唱歌跳舞、演奏器乐等技艺,她会弹琵琶,而且弹得很好,但不懂诗词。苏轼在《悼朝云诗(并引)》里:“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说明她到苏轼身边后才开始认字,后来忽然要学书法,说明文墨已通,朝云的聪慧好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肯定是苏轼的循循善诱。

终于,这个原来不识字小女孩,成了大文豪的红颜知己。

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安置时,已经58岁了,他要从**走到位于南海边上的惠州呢?就是现在河北的定州,等于从北宋疆土的最北部一直走到最南端。但是到了惠州仅仅十九个月零三天,王朝云就染病去世了,年仅34岁。

年已花甲的苏轼哀肠百结,先后写了好几首悼朝云的诗和词。

6楼:匿名用户

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

苏东坡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

醒来感慨系之,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一开始,

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

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

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

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因分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不仅抒出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识打下了伏笔。

“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

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潜作者的脑际,

不去想她,她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千里”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

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遥远的孤坟,即使寂寞,有贴心话想倾诉,

亦无法立刻赶到密州,岂不更添“凄凉”。

所以,用“十年”和“千里”,

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

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

用设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在这十年中,苏东坡仕途失意,

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

再加上年化而容颜哀老,

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这上片的最后一句,

又将词推向作者隐痛的高潮,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片进入昨夜的梦境,

然而作者下笔未将凄凉、伤慷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还乡回到新婚燕尔之情景,

“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紧接着笔锋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

梦境虽不受时间、空间和生死界限的限制,

但即使真能相遇,也会因夫妻分离久远,

还由于情感波动,思绪如麻,话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淌不尽的泪水。这里写的不是梦境,而是人间真情。

最后三句是作者从梦中回到了现实,

作者料想在异地短松岗的墓地,

亡妻伴着明月,长年孤独悲伤地思念着丈夫。

作者以亡妻的断肠柔情,来表示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

作者写此词的高明手法是先叙事,再言情,

最后以写景结束,让人无一不为之动情。

这首词结构严密,直抒胸臆,淋漓酣畅,一气呵成。

在技巧上极尽曲折跌宕,起伏突变,

写梦前怀念感情深邃,含意丰富;

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

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

写梦后伤感用词朴质,寓情于景,一泻其妙。

这首词语言纯用白描,自然真切,

毫无斧凿之痕,用词凝炼深沉,音响凄历。

全词句句有声,与悼亡之情十分契合,

感染力非一般哀愁之作可相比。

悼朝云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楼:匿名用户

可怜,即可惜。不用感**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江城子》·苏轼 诗词赏析

8楼:春意盎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

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拓展资料:

全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