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孙叔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5)天光云影共徘徊。
(6)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2楼:匿名用户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学~~`如何学习语文
3楼:匿名用户
知识人如忆灵儿说得非常好,以下是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供你参考: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
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
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
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
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
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
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
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
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
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
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
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
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
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
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
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语文和文学有何区别?
4楼:束王妃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概括点说就是语文是基础,文学是产物。语文是工具,文学是产品。
5楼:飞雪穿花
语文的定义:
[哲学]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学习文学的意义
6楼:匿名用户
学文学?文学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真正能学的那不叫文学,叫语文。
为什么要学语文?在斯文扫地的今天,在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里,在喧嚣浮躁、云谲波诡的时代氛围中。我要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更要学语文。
不能仅仅在工具性层次上界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也不宜在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层次上描述语文学科的功能。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
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
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人类具有良知,能够同情,并且有求进步的愿望。达尔文称良知为“人类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贵者”,这种本能比它种本能更足以使人类区别于别种动物。
摩耳说:“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从良知的命令——责任发言时,一切私欲都哑口无言了。”他又说:
“凡人都是同胞。我们都来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们都同样的易感受苦痛,同样的有弱点,走入同样的最后命运……现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们就算不互相为难,也还有不少的忧虑——如饥饿、火灾、**、风浪、疾病、死亡等等。我们应当互相信托,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容。
”努力培养这样的感情,就是个人最重要的进步,也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不同的人对“向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始终坚信,任何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同时伴随着人性的进步,就必然使人越来越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
现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有智慧,古人思考过的许多问题,如生与死、义与利、天与人、善与恶等等,现代人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混乱更加暧昧。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多少幸福。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人类,其精神究竟进步了多少?
其品性究竟发展了多少?人类将走向何方?还能走多远?
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时时抽打现代人灵魂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