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哪些特点或者说教育具有什么特

2020-11-30 05:27:42 字数 5401 阅读 3023

1楼:酸才逗蜜

宗族制,乡间教育多数为某宗姓学堂,宗族长期把持教育资本,教育资源专高度集中,寒门属**受教育渠道少。

男女区别。重男尊女,男性受教育程度高过女性,男性教育比较全面,以儒学为主,多为参加国家科举而办。女子教育以女学为主,多要求女子三从四得。

科举制:国家取材,隋唐之后,多以科举为主,推荐为辅,是寒门**唯一正规出路。

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2楼:匿名用户

阶级性 道统性 **性 刻板性 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学习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0

3楼:是嘛

1、学校体制趋于完备。如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已有相当齐备的学校体系。京都的儒学有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京都的专门学校有律学、书学、算学、医药学、兽医学、天文学以及**学校、工艺学校。

2、教育的功能有所扩展。在奴隶社会侧重政治、军事、伦理功能的基础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种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人身保护功能以及选择功能和促进生产的功能。

3、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它的等级性和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时期)。参见“古代学校教育”、“中世纪教育”。

扩展资料

中世纪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文法、修辞、伦理、算术、**、几何、天文等科目也都贯穿了宗教精神。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这种教育无专设机构, 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只是把低级贵族子弟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宫邸充当侍童或侍从。使他们在侍奉主人和主妇以及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接受训练。

4楼:匿名用户

在中国,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在奴隶社会末期即已出现的私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官学与私学并存,五代以后又出现了书院的形式。这些,不仅推广了学校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因而又出现了像郑玄、韩愈、朱熹、颜元等著名的教育家和许多教育论著。

教育理论日益向系统化演进。

封建社会的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管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也控制着教育,并使之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弟大都不能入校学习。

在中国,私学在表面上虽然人人都可进入,但由于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弟交不起“束修”,而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劳动人民基本上还是通过父传子、师带徒的形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在中国主要表现在**官学的招生对象上:

“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这类学校不仅劳动人民子弟不能进入,就连统治阶层的子弟入哪一等级学校也要按其父兄官位品级的大小而定。这种等级制在唐代尤为明显。

唐代的**官学设有“二馆六学”。学校制度规定:弘文馆、崇文馆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三品以上文武**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文武**的子孙;四门学收七品以上文武**的子孙;书学、算学、律学则收“八品以下子及庶人通其学者”。

这种等级性,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在表面上比较淡薄了。

在中国,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学校的任务则主要是“养士”。学成之后,经选士或科举,优秀者授予官职。封建统治阶级选拔统治人才,逐渐形成一套选士制度和科举制度。

隋唐以前是“选士”,以推举为主;隋唐以后是“科举”,以考试为主。这些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取士的标准和科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

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正宗思想,儒家的经典变成了历代学校的教育内容。历代的选士和科举,虽在形式上或重经义,或重诗赋,或用八股取士等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大都限定以儒家经书为标准。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控制了全国的教育,用儒家的封建伦理思想奴役人民,使教育服务于培养忠于封建主的奴才,因而也使学校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

这就严重地障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内容日趋形式化、教条化,更加脱离实际。

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上也需要培养具有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人才。学校教育在以儒学为主的同时,也逐渐增加了一些算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到了唐代,则更多地建立起一些专科性学校,同时在一些**业务部门,如太医署、太仆寺、司天台等,也设科招生,培养一些专门人才。

这类学校在唐、宋时代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早的。但在**官学中,这种学校政治地位比较低。随着官学的衰废,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多转入民间,由私人进行传授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5楼:为正义而奋斗者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特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语出自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得《神童诗》,其意为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这反映出封建教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育为做官”,无论从何处说中国古代教育既是一种政教合一的教育也是一种伦理教育、综合教育和实用教育, 其实际是等级贵贱、等级名分的思想观念使人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这也使封建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点。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享受的“特权”之一。西汉《礼记·曲礼》云,“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

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这一古老的法律原则始终得到了普遍遵循。也就是说,只要通过读书做上官,就会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上人”。

这种封建礼教,人为的将人分化为不同阶层,体现了其浓厚的阶级性。

6楼:漫时光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特点。

阶级性比较牵强。因为它只说读书高,

并没有指出读书高在阶级地位比别的职业高。

而,我们用常识想一下,古代读书也是考功名做官,明显就是做官的比读书高,但与万般皆下品有矛盾。

7楼:美妙清洁设备

1、劝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劝学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劝学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4、劝学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劝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些诗句是科举制之后皇帝为了加强君权,扼制士族门阀,鼓励寒门努力读书而做的宣传

8楼:吃牛奶的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9楼:匿名用户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

10楼:风儿轻吹崂山

在封建社会和农业社会时代,读书、考举是穷人唯一的出人头地、步入上流社会的出路...

11楼:匿名用户

普通草根唯一出人头地的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2楼:可lo古

封建社会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学前教育也有着鲜明的特点:①学前教育的权利开始下移,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学前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德行、文化、生活常规、身体保健等,比过去大大丰富了;③中医理论的介人,使得胎教理论的体系逐步完善,产生子加强饮食、调养身心、注重精神和情绪等养教一体的的思想;④学前教育的目的带有浓厚的阶级性和功利主义的色彩,以封建礼教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13楼:铃铛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强调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妻子对丈夫的“无条件顺从”。将子女、妇女的荣辱归于男人,强调“大男子主义”和男人的绝对支配地位。

14楼:匿名用户

你的问题太大啦.简单说,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家庭教育精华多于糟粕.最后的《颜氏家训》请看一下

社会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15楼:baby呵呵你好

l.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我国封建社会的儿童学前教育的教育特点是什么?

16楼:花了个花啦啦啦

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学前教育总的特点是:

1、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教子义方:主要意思是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3、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4、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

5、量资循序:教育儿童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

6、有教有爱:父母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对孩子既要爱又要教,既要慈又要严,爱与教结合,慈与严相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发展历史: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

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

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社会教育具有哪些特点,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楼 baby呵呵你好 l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 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

学前教育的什么是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

1楼 君莫笑妾莫烟 我们国家的纲要说,幼儿教育的作用是,1 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3 培养幼儿对社会 对集体 对别人 对自己的正确态度,4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5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 陶冶幼儿的情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