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教育阶段与教师为中心,哪个阶段的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认证

2020-11-30 05:25:30 字数 5383 阅读 7947

1楼:匿名用户

学前班~小学四年级期间: 孩子们的年

龄处于开蒙期, 对外界的认识似是而非,

所以: 教育尤为重要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这个阶段的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很关键!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2楼:六红纸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以师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简短的十六个字,一方面扼要又深刻地阐明了教育、教师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扼要深刻地阐明了教师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强调教育大计必须以依靠教师为前提,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

“以师为本”应该是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做好教育管理、教师培训工作的着眼点和根本。

要落实“以师为本”这一理念,从外部说,就是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说白了就是在教育发展进程中,要尊重教师,关怀教师,倚重教师;从内部说,就是作为职业人的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身心得以健全发展,独立人格得以自存,价值得到体现,既有职业生涯的**,又有专业发展的幸福。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外因——社会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内因——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内趋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以师为本”是重要前提,只有让广大教师切身体会到教育职责的重大和崇高,品味到自身专业发展的甜头,才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教育有干头,教师有奔头。

3楼:零语之夏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也就是有一个专业新手逐步发展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哪些特点?

4楼:小可蕾蕾

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

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

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

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前者是不高尚的;后者才是高尚的,是服务于闲暇的,是符合人性的,值得大力提倡的。他的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并影响欧洲教育达几千年。

古罗马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孔子语录《论语》、战国后期的《学记》、韩愈的《师说》等。

总之,这个时期,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还处在萌芽阶段,只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分析,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632年成书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1)提出了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

(2)普及义务教育思想;

(3)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规律,继承了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4)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

(5)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人,18世纪的自然主义的教育家。

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观念,主观主义思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教育目的:培养天性得到发展的人。

教育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教育内容:实用主义观点,反对夸氏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要求学习实用的地理、天文,物理,化学,农业等。

教育方法:发现法。引导儿童去发现知识。

其观点,成为后来的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理论基础,可以说现代教育思想的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大多**于卢梭的教育思想。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学科成态的教育学,这也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有是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的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教学论:教师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学生围绕教师进行日常学习(指出师生关系);

教育内容: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即强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

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引用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五步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著名教育家,杜威

美国的经济的勃兴,实用人员的需要,现有学科内容及教育方法的陈旧等不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变革。

1899年,杜威,在其著作《学校与社会》,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氏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述,并将自己的理论定性为””现代教育。认为赫氏的理论是”非常专门化的、片面的和狭隘的。”

他针对赫氏的 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 提出自己的: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其教学过程的方**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从做中学。

5楼:匿名用户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6楼:匿名用户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形式;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独立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着: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第三,从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综合化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又一特征。教育学的综合化主要是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出现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和多视野的教育理论体系。

哪个阶段的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认证

7楼: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正常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里面的老师都是需要教师资格证的。除非说是志愿者服务类的可能会不需要,其他一般都需要,真想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话,最好考个教师资格证。

特岗教师和国编教师有什么区别,哪个好考呀?

8楼:江西成锦教育

相对国编教师,特岗教师要好考一点。

考试的内容不同:

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中小学笔试内容围绕“教育综合知识”和相应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两个科目,幼儿笔试内容只考察“幼儿教育综合知识”一科。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采取了笔面试结合的形式: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50%。幼儿园教师岗位笔试科目为“幼儿教育综合知识” 一科,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40%和60%。

国编与特岗的区别:

国编考试和特岗考试在应聘人员的具体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历、专业和年龄方面:国编实行 的是按岗对应,具体到设置岗位的学校;特岗则分学段,统一设置岗位要求。两者在政治素养、教师资格证和在岗教师应聘限制方面保持一致。

国编与特岗的待遇区分:

在待遇方面,国编考试和特岗考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编制方面:相对于特岗教师“工作满3年”,考核通过且 选择留校可转入事业编”的要求,国编考试虽然有考试费用和试用期,服务时间也较长,但通过了考试和试用期后, 就有稳定的事业编制。因此,考生在选择目标岗位的时候,应以国编为主;若考生自身实际情况实在不能满足国编的 需求,那也不妨才去“迂回策略”,即先参加特岗考试,进入江西教师队伍后,再做进一步规划。

9楼:天上白云飘

一、考试形式不同

教师招聘考试以各县或地级市、区进行,而特岗教师考试由各省教育厅执行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进行。

教师招聘考试各地的招考时间不太固定,可以说贯穿一年始终,而特岗教师考试以省为单位统一进行;

2.特岗教师考试大多是网上统一报名,而教师招聘考试除网上报名外,一般也在教育局人事局设现场报名确认等。

二、编制不同

教师招聘考试在笔试和面试都顺利通过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说编制就拿到手了,而特岗教师一般有3-5年服务期限,之后需要进一步参加招教考核认定才可以有正式编制。

三、考试内容不同

特岗教师考试出题比较统

一、相对固定,而教师招聘考试各地市、区、县的考试形式不统一,出题范围和内容也比较灵活。教师招聘就是某市、县或某学校需要进一步补充教师队伍而进行的招聘考试。通常说的招教考试一般就是指的教师招聘考试。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1.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同日考试统一命题,采用这种考试形式,对考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到申论而言,国家公****网的专家认为,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变化:

2.第一,各省原有的独特的命题思路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向国家公****靠拢。这从各省公布的考试大纲中可见一斑,许多省的申论考试大纲中对能力的考查要求与国考大纲某些能力要求完全一致,那么对于某一种能力的考查方式自然而然就会模仿国家公****这个“参照物”和“坐标系”。

与之相对应,专家建议考生复习的时候也必须要熟悉了解最新国家公****真题。

3.第二,有些省份的考试推陈出新,走出一条与国家公****完全不同的道路。比如2010年9月18日辽宁等省联考,四道大题,既没有这两年在国考中经常出现的“公文形式”的作答题目,也没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提出对策题。

表面上看,似乎倒退到2010年前较为陈旧的命题形式上去,但是实际上却把答案的结构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

4.阅卷标准中,有两道题目都设置了结构分数,也就是说不仅仅需要把材料中的要点提炼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而且需要对这些要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整合,这其实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材料的加工处理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那么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最有效的办法其实还是最基本的方法——靠提升能力作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