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包公的官没那么大,他到底是多大的官

2020-11-29 16:01:18 字数 5944 阅读 5784

1楼:匿名用户

包公即包拯,历任大理寺评事,建昌知县,天长知县,

端州知州,殿中丞,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史,天章阁建制,知谏院,还有很多地方官,之后得罪外戚被调出京任河北都转运史,加龙图阁直学士,后被调回任开封府尹,右谏议大夫,三司史,他任的最**职疏密副史相当于副宰相,病倒在府衙终年64岁

2楼:匿名用户

他的官不断的变化。请问你要几年的?

包公的官职很大吗?

3楼:匿名用户

http://baike.baidu.***/view/36771.htm

4楼:匿名用户

他的官职最大当到开封府尹。

相当与现在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北京市委书记。。。

相当大了。。。

5楼:匿名用户

他最大时是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美国的财政部长兼国防部副部长,或者中国的财政部长兼军委副主席。

6楼:匿名用户

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待制,还曾任开封府知府,很大了

7楼:小可爱云云

开封府尹,开封是当时的首都,相当于北京

包公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还是很大的。

8楼:飞雨闲愁

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待制,还曾任开封府知府,

开封府尹,开封是当时的首都,

不仅如此,是不是野史记载的我就不清楚了,据说包公是皇太后的干儿子,,o(∩_∩)o...,

9楼:

直辖市市长吧,,

开封是当时的首都

也就是相当于北京市吧

包公官职并不高,为什么名气那么大

10楼:匿名用户

看起来包拯只是一个知府,我们印象中的知府一般都是个市长而已,但包大人的官却并不是这么小。包大人当时是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权知开封府事。

包公官真的做到那么大吗?

11楼:糖炒栗子的知道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

为惩治**,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

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

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包拯最大的靠山是谁

12楼:爱连君

按评书或戏曲,应该是李娘娘 。

因为包拯陈州放粮,路过天齐庙遇到流路在此的李娘娘,此是真宗之妃,仁宗天子之母,包拯回朝辨冤。经老太监陈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仁宗迎接李后还朝。李后认包拯为义儿,并赐包拯大权。

13楼:匿名用户

不论什么八贤王还是李娘娘,那只是一种凭借。包拯最大的靠山只能是皇帝,如果皇帝不支持的话,他就没有那么大的发挥空间。

请问县拯是个什么官呢?是几品呢?

14楼:浮云

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

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清为正八品。

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後代虽有变革,如宋代曾一度废除,或以主簿兼任,但历代大多设置此一**(一或二人),迄於清末。

麻烦采纳,谢谢!

包拯 包大人算什么官,为什么他能斩昏君

15楼:睢宁一指禅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死于1062年,出生在现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带,字希仁,人们通常叫他包公,尊称包青天,根据官职,也有人叫他包龙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化身。

在他28岁的时候就考进了进士,做官清廉公正,铁面无私,包拯还遇到了当时脾气非常好而且看中人才的宋仁宗,给了包拯上斩昏君下斩谗臣的特殊权力,以致能更好的办案,有先斩后奏的待遇,包公办案无数,他有三个铡,对于不同身份的人采取的正法工具,电视演义的包公有点夸大,但形象是一样的。

包拯的官是几品?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啊?谁能给我说详细点

16楼:yangzhi涯

1、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按照宋史来看,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包拯史载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2、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前是江宁府尹(从三品)后于嘉佑二年升任开封府尹(正三品)。 开封是首都,所以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3、 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4、王朝、马汉是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长篇侠义公案**《三侠五义》中的虚构人物。据书中记载,该4人是开封府包公的四大侍卫,与张龙和赵虎合称为开封四勇士,职务六品校尉。

5、公孙策,古典名著《三侠五义》 中的文学人物,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得力助手。开封府三口铡刀的设计制造者,懂医术,心思缜密,和蔼善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人称再世诸葛。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17楼:舒曼丽鲜可

北京市长兼文化部、教育部、***部长

或副总理

【包拯仕履表】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景祐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包拯生平简介庆历三年(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

皇祐二年(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皇祐四年(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

皇祐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嘉祐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

嘉祐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祐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嘉祐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祐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包拯最高是礼部尚书

而礼部是管文化部、教育部、***的

就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兼副总理

希望你满意

18楼:孟梦

包拯最大的官也就是 开封府尹 枢密副使 礼部尚书了。开封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 怎么说在当时也算个正省部级吧。

枢密副使 枢密院(宋时最高的军事系统 但实权不大 又调兵决策权 无统兵权 可那时候最高军事长官是皇帝=军委主席 那枢密院机构就差不多=军委副主席 枢密院副使也就是军委委员到正大军区职这一一个级别 略比省部级大一些。

礼部尚书 这个不用说了吧 职能相当文化部*** 现在部级吧 那时候算大的了 。这一算起来 怎么说也是个**大员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于宋朝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县解集乡包村。天圣年间进士,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

后任于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1061年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

王朝、马汉是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长篇侠义公案**《三侠五义》中的虚构人物。据书中记载,该4人是开封府包公的四大侍卫,与张龙和赵虎合称为开封四勇士,职务六品校尉。

公孙策,古典名著《三侠五义》 中的文学人物,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得力助手。开封府三口铡刀的设计制造者,懂医术,心思缜密,和蔼善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人称再世诸葛。

拓展知识:

1.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2.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3.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