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
一、三、**论,
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关于对联的常识有哪些?
2楼:匿名用户
对联的规则确实不少,但是作为常识了解,应该知道以下几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二。上下联讲究对仗:
1. 音律对仗:所有字按拼音分成两类——平声和仄声,一二声为平声、二四声为仄声
如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
则下联:平平仄仄平仄平
上下联是相反对。而且,上下联尾字永远是上仄下平。
2. 词性相同:如上联 观+山水 = 动词+名词下联 呈+技能 =动词+名词
3. 寓意对仗:上下联用词、用字意思相同、相似、相近,相关。如:
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梅花点点报新春
三。对联讲究意境:对联和诗词一样,讲求诗意和意境,但和诗词又不完全一样。如: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做舟
当然,还有很多条条框框,可以参考更多的资料,逐步深入学习提高,正如毛主席说的那句话
“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
3楼:从口从羊咩
对联的基本规则:
1)、对联的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为达到某种效果,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的现象之 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2)、音韵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惯例是「仄起平落」,即上联句末尾字用仄声,下联 句末尾字用平声。基本格式是: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3)、相同位置的字或词,必须要【实对实,虚对虚】,古人讲的是字义相对,现在人讲词性相 对,这是有区别的,根据个人修养和领悟,各从其类就好,总之不能乱对而无章法上的联系。
4)、上下联要联义衔接、内容相关,主题统一,意境协调,含义贯通。
对联有技巧么?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技巧并不等于捷径。一味地追求捷径,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抱有这种态度的读者,此时可以移驾别处了,别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
对联技巧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化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人的方法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对联的常识
4楼:八足螃蟹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
一、三、**论,
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摘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怎样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5楼:先生刘兴华
对联未解决平仄之问题!悟空:罢罢罢
因为包括楹联学会的专家,及文化领域的教授,也还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对联 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更无科学合理地解决平仄与词性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无科学依据证明平仄与**感有必然联系。
古人传下来的律诗对偶句,是以律加韵结合,使平仄交替起到有吟唱作用的目的;而此作用与谱曲也无关。
现今的对联 1、不须押韵,2、不吟唱,3、古韵已不再为今韵挡道。4、律和韵并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了。5、对联有很多种类型:
楹联如春联、各种意境抒情联;另趣巧联、机关联等等。也有短联与长联之分,花样繁多,包罗万象,根本不是两种平仄交替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平仄与词性之间的矛盾)。
关于平仄之争,一直存在。
主张对联按平仄上下联以“马蹄”式互替,它只是一种形式之格式。说它起到有什么与“音韵”或“抑扬顿挫”的作用?是无科学依据的。
有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有规则,不按规则就不是对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①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五角星”既不是方也不是圆!“八角”、“扁豆”、“香蕉”既不是方也不是圆!难道“不方不圆”你就可以不让它存在吗?
②不按规则就不是对联?那“规则”是人定的,并且《联律通则》有六相,但其中存在不足和有违逻辑的条款是可以纠正和取消的。平仄这一相(项)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也有违逻辑概念的,对用“字、词”有双重标准之嫌。
如:(左右对上下。高对低。
大小对老少。美对丑,好对坏。东对西。
内对外。善对恶、等等,不可胜数);南对北可以,而东对西却不行?冬对夏可以,而春对秋却不行?!
这是什么‘神’逻辑?!“东方红、太阳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都是经典的歌曲,怎么就不能成为音律美了??
按照‘平仄论’这是三平尾+三平尾!是大忌+大忌?!全平律+‘不规则’律!
是更大的‘大忌’?!因为‘这音律不美!没有交替铿锵!
’,不行!?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如果你说:
可以换字、换词,那么正是“双重标准”。正因为规则有瑕疵,所以,要忌这忌那掩盖漏洞!温室里的婴儿经不起风雨、经不起曝晒,所以要“忌”的条款就多了;健壮的**要“忌”的就少得多。
就是这个道理。不去认真研究此‘相’,有与“自然词”相悖的矛盾、与科学实践不相符的标准‘规则’去执行,是不可取的。不能有问题也不改正。
尊重科学知识就得认真去研究,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
按《联律通则》运用词性相同或相当、意思为正好相反、相对的自然“字、词”,你偏偏要让换?你不去质疑“联律通则”有问题,反而强行让人盲从,你还要懂一点科学与逻辑概念不?所以,联律通则应该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才行,才能长久传承。
这一‘相’(项 ) 平仄有无皆可。
主张出句就是所谓的‘联句’才行?这也是片面的。出句可以是“联”,也可以是“句”。
对联并不应是单单以上下联句一定要相关才是对联!也并不是一定要上句是联句的形式才行。对联是一对,而不是一句的关系。
对联可以包括所有对偶!包括上下不相干的无情对!对联应该打破上下必须是所谓的有联系的才是对联。
得分清它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区分它对句该不该‘联’。有的内容必须要上下联结合后,甚至得加横批后才能作为对偶联!它可以把无情对包括进来。
一副对联你认为它没有联系,别人可能认为它有联系。它只是人为设想而已。因为对联内容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能只按一种想法就把其它的排在外。
说对联 就别去扯古“韵”、今“韵”了!因为对联无须押韵!更不要去扯有的“字”古今平仄兼有的,把韵与平仄字连在一起的古今之说,能证明它与词性的矛盾吗?不能。
改为以: 1、单字、单词、词组、短语、成语、短句之落字脚为节奏点。
其句子结构上下联须一致;即词性一致(相同或相当)。句型一致。
2、上联可用标点符号:(,;?!),中间分句可用:(,、)。
3、下联根据上联对句后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
4、如上联为(单句),可用可不用标点符号;但下联必须用标点符号。(以分清上下联)。
以更加科学、逻辑合理的规则来传承国粹,方显我中华民族的智慧!
注明:此贴不针对任何人,只针对《联律通则》中的瑕疵 问题。
取消‘平仄论’,只按节奏点: 上下联 单字、单词、词组、短语、成语、短句,全都按照上下联节奏点一致、词性一致(词类属性相同或相当)、结构一致、整体句型一致。就可解决不符合科学理论的‘规则’(平仄与词性之间的矛盾)。
@中国文联,@中国楹联学会。#(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例: ① 二月河开凌解放,
按马蹄(律),出句就出律了。
按自然词节奏点,出句不存在出律问题。
二月 河开 凌解 放;(不符合词意)
二月河 开凌 解放; (不符合平仄)
二月河 开 凌解放;(符合词意、符合节奏点)
所以‘平仄论’经不起实践检验。(不可胜数)
① 二月河 开 凌解放,
① 七夕日 出 花奔驰。
② 二月河 开凌 解放,
② 七夕日 出轨 奔驰。
提笔写对联,机巧意方全;
取琴弹平仄,精灵心不闲。
6楼:匿名用户
乡一博厂家直接来的事了么么哒|)っ 喜欢你万一学期多少钱啊啊啊我不喜欢你喝酒吗丁啉
关于对联的知识
7楼:王珂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按用途分类: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3、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4、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5、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关于保加利亚的常识有哪些,关于罗马尼亚的常识有哪些?
1楼 易书科技 国名 保加利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ulqaria 首都 索非亚 面积 11 0993万平方千米 人口 771 88万 2005年 民族 保加利亚族占人口总数的88 ,其他为土耳其族 吉卜赛人 波马茨族 马其顿族以及俄罗斯族 亚美尼亚族等。 语言 保加利亚语 货币...
关于冬至的对联冬至对联,关于冬至的对联有哪些 冬至节传统对联大全
1楼 田虹 回复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打油翁!荐 关于冬至的对联有哪些 冬至节传统对联大全 2楼 dani海格 关于冬至的对联推荐 1 上联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下联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2 上联 冬至已是四季尾 下联 白露又成三更后 3 上联 天时人事日相催 下联 冬至...
关于德国的相关知识,关于德国的常识有哪些?
1楼 匿名用户 哥们,建议你去看看德国历史,德国是一个很复杂的欧洲国家,从历史上就一支 ,合并, 的,它国土最大的时候包括现在奥地利,比利时等等地方,而且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意志坚强但善于改变的民族,所以能在二战以后迅速被全世界人民重新接受,比起小日本强多了。 你问的问题那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还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