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佛法如何看正道与外道?(南怀瑾师)

2020-11-29 15:25:01 字数 5666 阅读 8107

1楼:easy酌琳

雨满天 维摩说法(南怀瑾师《维摩诘经》讲记 全本)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三十)珠顶王菩萨──正道与邪道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是第三十位菩萨,上面一位讲证得涅盘,这一位讲弘扬佛法。

我几十年前写《禅海蠡测》时就说,宗教都是排他性的,排斥人家,像做生意似的,只有我卖的是真货,别人都是假的。真正佛法不是这样,是包容一切的。你去看看《华严经》,那里就说佛在各个地方的名号不同,有叫祖,叫帝,叫仙,其实都是佛。

所以我在书中讲,什么是外道?外道也是道,是外头那一条路,走得比较迂回,要走得几千几万年才走回来。旁门呢?

旁门也是门,你说是狗门也是门,也可以钻嘛!只不过比别的门困难一点。以这样看世界才能包容。

《金刚经》上也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的教主和圣贤都是得道的,只不过他得道的程度有不同而已。教幼儿园的和教大学的,都是老师,没有幼儿园的老师教,你还上不了大学呢。

所以珠顶王菩萨告诉我们,正道邪道都是道,真正得了佛法的人,不会起分别正道或邪道。而且很多外道的人,功夫比你走正道的人还好,不论别的,他身体练得比你好,也少吃药,就把你比下去了。这是因为入门的方法不同,各有长处。

心中分别人家是外道,看不起别人的话,就不是学佛之人,学佛之人是真正对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的。即使这个人真走歪了路,要有慈悲心怜悯他,不知还要多少劫数才走得回来。能离开正邪的观念,能包容一切,才能入不二法门。

中国文化也讲包容,「有容乃大」,能包容一切人,这样功德就慢慢大起来了。若是器量小,德不会大,功德也是靠心念的肚量修出来的,要记住!庙子门口摆个弥勒菩萨像,也是提醒你要学他的大肚量。

第一个问题,对,修行要一门深入没有错。这是佛法鼓励你的话,而且不止修行,读书作学问也要如此。这个道理有个比方,譬如挖井,第一天挖五尺深,挑出来二十担泥,第二天又挖了五尺,可是只挑出来十五担泥,因为深了比较难把泥挑出来。

你挖到十丈深的时候,可能一天只挑一担泥上来。一口井挖到见了水,就成功了。一门深入就是要你专一挖下去,一口气挖到底。

不要挖了一两天,觉得好像没有效果不见水,就放弃了,又找一个地方去挖,这样不会成功。所以鼓励我们要一门深入,这是修行的一个原则。

你现在问密宗的身口意三密瑜伽是怎么说?就是这样说啊!还要怎么说?

你认为念咒和念佛是两门,观想和结手印不又变成三门四门了吗?这观念完全错了,可见你是学佛学的,没有真修行,这叫作青蛙跳井,不通!一门深入是要你在方法上专一,不是说念咒就不能观想,就不能打坐结手印。

你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西方,怕去不了,念药师佛求生东方,又怕搞不好下了地狱,所以也念地藏王菩萨,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只要规定好自己功课,就尽管去念嘛!

这也是一门深入。规定了就要钻下去,不要念了十天,想想还是不念地藏王菩萨吧,过了两天好像上火了,觉得可能是念佛引起的,就停下来了。这样就不是一门深入。

身口意三业相应,本身就是一个法门,你照着专心去修就是一门深入。这样说,懂了吗?

第二个问题,谁说过修净土法门,可以为了消业障先修准提法,再回头念佛?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这么说过。谁告诉你修准提法是给你消除业障好去念阿弥陀佛?

根据什么讲的?是根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还是《准提仪轨》?所以你们常常问问题,一开口就挨我骂,说话无根,妄想以为自己是对的。

你准提咒念好了以后,回向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一样。准提法是个**,怎么只给你消消罪障?还说罪障消完了才能念阿弥陀佛?

你看《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说你念我阿弥陀佛就可以消灭罪障,你怎么不相信呢?你读过吗?你没读过就这么说是犯口过的,犯得大了。

从前有位祖师骂说:「像你这样子,将来大便从嘴巴出来!」后来果然生这个病,要去祖师那儿求忏悔才好了。

所以我不敢随便批评你们,这是说笑话。可是你问问题不要根据自己意思,《阿弥陀经》说,念阿弥陀佛一句,消无量业障,你为什么不信?还要准提咒来帮忙,再找南老师写个介绍信,送给阿弥陀佛,唉,都是做生意心理,不是修行心理。

这两个问题引来了骂,不骂不得力,给你消消业障。好了,现在继续讲第三十一位菩萨。

南怀瑾老师:修行如何做到一心不乱真入定

2楼:亲爱的亲爱

“顽空定”的念佛法

当年我在大陆喜欢跑庙子,杭州一带的寺庙都熟得很,认识很多和尚朋友。像杭州的花坞,在当地也算是著名的风景区,密布了大小庵堂。很多富贵人家的小姐出家,或是带发修行,都集中在这一带。

一个尼姑一个庵,顶多两三个姊妹朋友住在一起,像个公馆,生活不靠化缘。里面布置得窗明几净,格调优雅,不准闲人随便进去。

就在杭州灵隐寺旁的一间小庙,我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好办法,可使念佛或者打坐容易入定?和尚说:

有啊,但是我不能教你,因为当年学的时候,在**面前跪着发过誓,这个法不能讲的。我说那跟外道有何不同?他连忙说,不是不是,不能讲是因为你根器好,教你这种法,怕耽误了你。

这位和尚太爱护我了,这些话等于替我戴高帽子。我说算了,你别把我看得那么高,我这个人人小、眼小、鼻小、心更小,成不了大事,你就将这小法教给我;况且大由小做起,积小自然成大,何必藐视小法呢?

最后这位和尚朋友拗不过我,只好脸色一正,很严重地说,这叫顽空定,虽能得定,但等于冥顽不灵一样,类似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跟外道所学的无想定,不能随便教人,现在既然你这么讲,教你无妨。于是慎重地上香供养,我也跟着在佛前顶礼磕头。然后要我坐在佛前盘腿而坐,我说这干嘛?

他说打坐念佛。怎么个念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声音在体内由头顶往下沉,每个字音稍稍拉长。

南——,念南时声音开始感觉下沉,身体放松;无——,更下沉,更放松;如此,阿——弥——陀——,接连下来,到了陀声音差不多降至腹部。然后,佛——(以两唇轻而松作呼音),有如放长气一样,由腹部放下去。这一放,放到地下,放到十八层地狱,放到地藏王菩萨那里,一路直透下方世界,无比虚空之处。

我一听,认为有理,便依法行事,照念不误,不消一会儿,便达忘我之境。此法虽是顽空定,当时这位和尚认为不可以传人,但后来我倒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尤其有益于现代人常患的高血压症。现在他人已涅磐,我就代他转做功德,告诉大家作为助道法。

依此法修行,万一念到佛字时,觉得声音和气沉下去又溢回来,那便重新再来,反复练习,直至意识澄清平静,然后再以一般方式念佛。那么,这样念佛能否达于一心不乱呢?还不能。

南怀瑾的后世影响

3楼:匿名用户

主要是他流传下来的著作,深入浅出,字字珠玑: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220554091

南怀瑾选集01·第一卷·论语别裁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lapchih.ctfile.***/fs/7573155-316727511

南怀瑾选集02·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316726533

南怀瑾选集03·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lapchih.ctfile.***/fs/7573155-316727557

南怀瑾选集04·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316726554

南怀瑾选集05·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lapchih.ctfile.***/fs/7573155-316727595

南怀瑾选集06·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316726576

南怀瑾选集07·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lapchih.ctfile.***/fs/7573155-316727643

南怀瑾选集08·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愣严大义今释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316726602

南怀瑾选集09·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愣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lapchih.ctfile.***/fs/7573155-316727700

南怀瑾选集10·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s://kdsebook.ctfile.***/fs/12937612-316726626

以前经常看南怀瑾上师的书籍,特别崇拜,现在又认识了万行上师,请问他俩的修为谁更高些? 求开示

4楼:破妄求真

你好,首先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居士,不敢配上开示这个词。佛陀曾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所以这两位行者哪位修为更高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他们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利益众生,真正的弘扬佛法就好。

5楼:匿名用户

既然看了南怀瑾的书,好歹也应该有点理论基础了,怎么还看不出万行是个**呢?还比较谁修证高?我告诉你,南老师是公认的大德,万行是公认的**!

倒是万行这个家伙看了一些南老师的书,他自己理解不正确,又因为心术不正,所以胡乱篡改,似是而非,误导他人。

6楼:天秤毗卢遮那

上师一般是密宗的叫法,特别是藏密。。万行应该不是修密宗的,叫上师这个名字真的好奇怪!

南怀瑾老师:明白了怎样做人,才谈得上研究佛学

7楼:莫文灵云南

南怀瑾老师:明白了怎样做人,才谈得上研究佛学

许多人学佛有个毛病,好高骛远,一上来就要成佛,连天人都不在话下了。其实,佛法是五乘道,首先是人天乘,先从做人开始,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小乘里头特别注重这一点。

然后一步步从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修行,最后进到佛乘,证道成佛。

这部经(毗耶娑问经)就是讲怎样生死于天人之间,也就是中国儒家所讲的“究天人之际”。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人都还没有做好,一上来就把《金刚经》、《楞严经》挂在嘴上,一步登天想成佛,那是做不到的!人怎么做好,就是修善业道。

要做多少好事,才能有资格**,天也分好多层,这里讲的庄严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都在欲界天,在佛法的天人系统中还是最基础的。**教所讲的天堂,就在这一层面。有人说:

我只要打坐,到了初禅,就统统超过这些境界了。错了!达到初禅境界,要看你的心理中贪、嗔、痴等坏毛病减除了多少,你的行为中功德增进了多少。

并不是只要打打坐,就能**道的,没有这个事!

欲界天里还有饮食男女之欲,但你不要轻视他啊,像我们这些人将来能不堕到畜生道里去,已经很好了,能够人中再来,已经很难,要想**,那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常讲起当年我的老师袁焕仙先生说的一句话,他对路过的土地庙都要停下来,合个掌,行个礼。为什么?

“你别小瞧他们,他们成仙,也是经过多少年的修行,做了多少功德。我们将来死后,能不能做个土地公还成问题呢!”这是讲修行之难,所以对一切修行者都很恭敬,并不是说要拜他们为师。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讲的要有爱心,要帮助人。那么,通过研究布施这个问题,对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福利,就可以应用上了。搞清楚这些观念,明白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才谈得上研究佛学。

摘录自《布施学——毗耶娑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