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溱洧的结构形式,《诗经.郑风.溱洧》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2020-11-29 14:00:18 字数 5590 阅读 2543

1楼:鲁北野叟

陆立容 :你好。

《诗经 郑风 溱洧》:溱、洧是郑国的两个水名,《溱洧》,有两个小小的导具:“蕑(蕳(间jiān)(兰)”与“勺药”。

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每章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

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

“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

流水、鲜花、美女、小伙,嬉戏、爱情、春天、青春,动的、立体的、活的、带有青春气息、鲜花香味的、美丽画卷。

《诗经.郑风.溱洧》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2楼:匿名用户

读这首诗,千万莫要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道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

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

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

“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

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

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

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

其实它的“转折之妙”,又何尝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

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

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千载而下的我们,也分明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本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没有一丝“邪思”。后世的经学家诬之为“刺乱也”,不是太煞风景了吗?道学家咒之为“淫诗”,不是太抹煞人性了吗?

诗经郑风溱洧结构特点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楼:匿名用户

采用回环往复的叠章式,能突出主题,加强表现力,增强**效果。

4楼:他失她心

《国风·郑风·溱洧》,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诗分二章,每章十二句,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汉族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

诗经郑风溱洧结构有什么特点

5楼:违心的话

不止是礼德财 富吧,大多数都也降息了,礼德以前的收益比较高,现在也只能说是慢慢趋于合理了。现在礼德的年标收益也在13%左右,在利率上还是比较有优势。

诗经 子衿 本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楼:匿名用户

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

回环往复,

韵味无穷。

7楼:佳人醉月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8楼:明梅花哀环

这首诗是曹孟德写的长歌行,属于豪放诗,结构上属叙事加议论,有种

满心大志,渴望人才之感

诗经·郑风·溱洧》讲了上古时代什么文化习俗

9楼:匿名用户

《郑风·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地"上巳节"赠花草定情、男女相会、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即针对“郑风诗说”加以平议,在多角度的分析下,证明此项说法的偏颇;之后以此为前提,进一步**郑国的地域背景,其开放性对《郑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透过作品本身的直观,呈现出歌舞欢会,谑词示爱,直言呼告,赞誉赠答等率直情感,极其自然活泼,有异于其他国风,而此一风格反映在文化意涵上,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及历史精神的变迁。

【原文】《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讲义】:

和韩国、日本的朋友相处,彼此之间,总免不了要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优越性,时常说到的是本国国民的情商与浪漫。韩国的朋友说,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要相聚赏雪的,皑皑白雪是纯真情感的最好印证。日本的朋友总是说到樱花节,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聚到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便在这样的季节里悄然生长。

山河不惊,岁月静好,是东方民族温馨的迷梦。我自然无颜对韩、日朋友吹嘘我今日之国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韩、日朋友:这样的情人节,在我们的先人那里也是有的。

对于物候的敏感,以及潜在的天人合一的群体意识,是东方民族共有的特征。

与渊源古老的民间习俗相关的篇章,以郑,卫,陈三个地区为典型,其中,又因郑国的社会背景开放(如上章所言),内容也最为活泼生动。细究《郑风》诗篇,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其中又以女恋男之情诗为最多,呈现出多种的情感样貌,主要可分为歌舞欢会,谑词示爱,直言呼告,赞誉赠答等四种类型,内容及风格独树一格,读来深深打动人心。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冬天至初春为农闲家居时期,因此,人民的生活节奏在一年十二个月之中,野外生活约占八个月,家庭生活约占四个月,而许多活动,风俗习惯以致凝固为一种典礼,节日,也都由此形成。在郑国的社会风俗中,上巳节(三月初三)便为一非常重要的节日,《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

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也。”古老的民俗节日,是青年男女能够无拘无束的游玩的时刻,更是他们播种爱情,选择理想伴侣的好机会。上巳节男女欢会的婚俗大多配合社神祭典和临水祓禊来进行。

高禖神为管理结婚与生子的女神,亦即“大母之神”,在最早时期,是各个部族于母系社会期间所想象的“第一位”女祖;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一切疾病可以用水洗掉,因而产生洗涤之俗,此外,由于殷神简狄“行浴”生子的传说,祓禊也含有“求子”之义。《周礼·媒氏》中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奔者不禁。

”在春社活动中,人们可以自由择配,甚至媾合,此即管子所说的“合独”,而这种情感的自由解放,充满欢欣喜乐的春日仪式,原来是振奋心魂的仪礼,招魂续魄,希望求得新生的力量。

上巳求子,恋爱风俗还可以在少数民族中得到印证,刘锡藩《岭表纪蛮》中说:“广西凤山县山乡的少数民族,其青年男女,各于正,二,三月之子日,于一定之地点,分为两队,各持红绿色带结成之圆球,互相接抛,……即为配偶。”其中,“巳”即“子”,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已得到证实,因此三月的子日即为上巳节,其接抛圆球以配对的习俗,正是上巳恋爱的延续;此外,上巳狂欢的风俗在古希腊是祭酒神的狂欢节,在近代日本的很多村落,及现代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上,也都曾经或仍然普遍存在着。

在《郑风》中,《溱洧》所描写的图景正反映了郑国欢度上巳的民间风情: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以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中国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将春天认定为体现宇宙万物的生命力量的季节,即使是重典的周礼意义上的婚姻结合,一般也选择于春天进行,而民间的男女欢俗也正像春天盛开的鲜花,在两性关系的缔结上获得实现。由于有这种对春天的认同,风俗获得了一种理念上的保障,婚恋行为具有了自由的内涵。而当时郑卫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结合乃是一种风俗,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此无论男邀女,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绝不会引起莫名的惊讶。

全诗写来极富层次,先写地点,次写景物,再写对话,最后写人物的动作,从而把一群青年男女节日游乐的情景和盘托出,其中姑娘直率天真的话语,更烘托盛会欢乐的气氛,也透露出纯朴率真的情谊;在文章的结构上,通过环境的渲染,将对话穿插到叙事写景之间,使场面活跃,富情节性,充满生活气息,结构活泼盎然,情与景会的意趣,更生动的刻划出男女杂沓,集会欢乐的情况。进一步**郑国的地域背景,便可发现郑国受到殷习的影响,民情本较开放,呈现与周礼大异情趣的生活情调,又因地处中原,自古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故社会风尚开通,对传统礼教,婚姻制度的束缚也较少,此外,由器物来分析,郑国不仅继承了西周晚期的文化,还融入了楚文化的因素,而此特色表现在莲鹤方壶上尤其明显,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样貌,更富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此背景的影响下,《郑风》的情感自然也就较为大胆而率直。青年男女们在上巳节或是农闲时,透过歌舞欢会彼此交流,气氛活泼热闹;女子以反话反说的谑词表情达意,话中的语气与娇嗔模样,极其生动传神;此外,姑娘热切的向情人呼告,形象鲜明,情意更显深长,而男女之间的称誉赠答,也同样表现了对待爱情纯真健康的态度。这些情感内容表面看来或许有些无礼,甚至泼辣,但正因其情感的其实流露,毫不矫饰,反倒突显了深厚的情意,格外具有感染力。

《诗经·郑风·溱洧》讲了上古时代的什么文化习俗

1楼 匿名用户 《郑风 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 春社 为背景 为我们描绘了郑地 上巳节 赠花草定情 男女相会 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即针对 郑风诗说 加以平议,在多角度的分析下,证明此项说法的偏颇 之后以此为前提,进一步 郑国的地域背景,其开放性对《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