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季节

2021-07-27 16:52:48 字数 1718 阅读 1662

1楼:踏雪寻熊不捉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杏花雨、杨柳风都是春天特有的蠊色。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绝句》。

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

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

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2楼:百度网友

春天沾衣欲湿说的是如牛毛,如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的春雨杏花也是春天开花 很美很香

吹面不寒 说的是 如母亲双手抚摸着脸庞 的春风杨柳在春天发芽转绿 所以是杨柳风。

都是春天的象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

3楼:我们一起燥起来

意思:丝丝细抄雨,淋不湿我的衣衫袭;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拓展资料:

1、原文: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释义: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

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3、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

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4、诗人介绍: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平不详。代表诗作有《绝句志南》。

4楼:匿名用户

沾衣欲湿

抄杏花雨,吹面不寒杨袭柳风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在高大绿色茂盛的古树阴下拴好了我的小船,身体不好的我拄着拐杖,慢慢的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细雨绵绵吹过,但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美丽。阵阵微风吹过,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格外惬意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