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有一条经典名言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这话怎么理解

2021-05-02 05:33:50 字数 3467 阅读 1606

1楼:铅笔盒儿

佛经上句句都是名言,基本都是教人学会谦卑,去除贡高我慢的。

真是惭愧。实在不知是哪句。

2楼:不不和嘟嘟

就是做人要谦逊,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总是低着头,而那些高傲的抬着头的,一般都是没有真东西的。做人不能盛气凌人

3楼:百度网友

把自己压低而显尊贵, 这有一个前提, 就是自己要有明确而有远大的理想, 所谓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或者已经很尊贵了, 却从来不显示自己, 还是默默的象平常人一样。佛陀成佛以后还给人穿针线, 这就是成佛而不舍善行, 这才是真正的珍贵。

4楼:泥颂

佛菩萨在因地里修行以及以后修成证果 都是用恭敬心 平等心卑下心 来面对众生的 所以果报就是尊贵 受人尊敬尊敬从卑下中来 下贱从傲慢中来 这是三世因果文一书中的话阿弥陀佛

5楼:匿名用户

有这句吗?我只知道佛教有“不坐高广大床”,是要人不坐首席,谦虚的意思。

6楼:最胜子

学习佛教,看佛教的经论比较可靠。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打佛教招牌的东西。

7楼:匿名用户

生活使你明白许多人并不是太好,太自私的人真多

8楼:十色光之歌

这是哪个假法师说的掌嘴

**1不要绕口令

2不要猜谜语

3不要净空谈

9楼:匿名用户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_^

这不是理解的,是实行的。就这么做就完了,别去理解。

10楼:薪平

能体会底层民众的人才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人!

11楼:韦青青

度量大度

气度胸怀

....

佛经中化解孤单寂寞的经典语句

12楼:匿名用户

第一章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第二章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第三章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

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

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第六章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第七章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

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

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第八章佛言: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3楼:致命清高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

14楼:匿名用户

念佛四十八法节要

清妙空大师编著

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已之务,应毕即舍,勿令缠绵,障我心念。既以此口念佛,凡一切杀、盗、淫、妄之事,不可在口头播弄。

若一涉及,当思念佛人不当如是,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涤荡之。既以此身念佛,行住坐卧,务常端正,身若端正,心即清净。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

或于阿字上过珠,或于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且耳根最灵,外缘易入,声感心动,杂念炽然。

惟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心听自声,声声快足,一切闲是闲非自然罢遣也。若精神散失,或劳极逼迫时,不必高声,但收敛神明,低声细念,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便可高声念佛。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后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也。

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或金刚持,仍嫌著迹,古有至巧方便,无用动口出声,但使系心一缘,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

或昏沉多,则经行以持之,杂乱多,则端坐以持之,或跪或立,乃至暂卧,亦广作方便,随分持名而自救之。要于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却,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不问净处秽处、闲处忙处、高兴处、失意处,不管他念得念不得,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断此念头。

何以故?念佛的念头一断,一切善恶无记种种杂念又生也。虽大小便时,女人生产时,只管念,越苦越念,越痛越念,朝也念,暮也念,无事也念,有事也念,净处也念,秽处也念,无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应酬有时间断,断其言句,不断其真命脉也。

凡一切喜庆乐境当前,当知此乐虚幻不常,乘此好时回光念佛,则仗佛光明,于顺境去多少恶念,吉祥连绵,如意修行,直至命终,往生极乐,岂不快哉。凡一切逆境当前,俱是威缘照面,不可再起恶念,只须顺受,可避则避之,可消则消之,但随因缘,勿忘念佛,佛光所加,境缘即转。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分苦,即一分恶也。

不可诿于命运之不齐,但当愧其修行之不早,每一想及,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不欲生,如此,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

15楼:古风

世人在佛眼里是佛,所以每句都有化解孤单寂寞的意思。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最后面这句;一切唯心造。是太深奥了。不同的智慧的人意思就完全不同。所以念经一般开头都会念后面这句。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得闻来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只要你能正解佛经意思,那么佛经比任何你所看过的一本书都有意思。

16楼:

念佛之人,得十方诸佛所护念,还会孤单寂寞?

南无阿弥陀佛

17楼:王子大亦家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佛经中提到的六大烦恼指哪些?

18楼:匿名用户

佛祖云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

若贪嗔痴不在心里边,淤泥也可化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