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消极的还是积极,陶渊明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021-03-22 08:38:58 字数 4079 阅读 6462

1楼:匿名用户

面对美食,人人不免胃口大开。

一个被美食撑破了肚皮的人,他对大家公认的美食,还能做出好的评价吗?

达摩大师悟性论: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 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天堂与地狱,只在人的一念。

结论:别问佛教是积极是消极的。

2楼:匿名用户

佛法本身既不是积极的建设之道,也不是消极的遁世之法。佛法只是如实表达和解释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思维方法、认识道路,只是让你从现在做起、从自我认识做起,从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做起,做好你自己。做你能够做的、应该做的正确的事,善的事,而不要去做错误的事。

这就是经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实修原则。

所作所为是什么样的表现,也就是积极的状态、还是消极的状态,积极有益的成果还是消极无益的结局,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行动,如何去表现。任何说积极去做什么或者消极去做什么的,都有失“中道”。佛法本身是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的,所以不能以积极或者消极去简单评述。

自我本性是清净自然的,积极还是消极,是我们自己的正确或错误行为导致的结果、导致的别人的印象。

当有人问佛陀:“可否将你的全部教导归纳成最简短的一句话?”佛陀回答:“可以!”接着说:“一切都不要执着!” 不执着,就是佛法的基本点。

3楼:梦中的五台

从表面上看,佛教认为一

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看起来比较消极。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佛法还说,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他自己创造的。

佛教的因果观,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今生的命运是由我们前世的业,也就是前世的行为决定的,也就是今生命运已定,很难改变,但是来世的命运却是由今生的行为决定的,所以今生并不是没事可做,我们在承担来世的果报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修善,来改善我们来世的命运,这就是前世修今生,今生修来世。所以佛法其实是积极的,并不悲观消极。

4楼:帅帅的良

佛教揭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对于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

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

5楼:加好友

没有比佛教再积极的了。举个例子:佛发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或说三界皆如地狱,大小乘佛教最低目标是出三界,最高是成佛。而其他的宗教的教主都是三界以内28层天里的超不出轮回。也就是说,不管在天上享受多少万年,难免还到六道中轮回。

相比来讲,道教也有将佛叫做金仙的。所以道教修得好也可出三界。但从教理上讲的最透彻的还是佛教。

说佛教消极的人,要么是不了解,要么是希望佛教徒都不要修炼出三界,跟他一起到六道中轮回造业受报,一起在地狱中受煎熬这就是积极的,我放不下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而你准备放下了所以你就是消极的。

陶渊明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6楼:3月21日晴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佛教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7楼:匿名用户

据可靠消息,国家对佛教寺院和出家人,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化,对出家人集中管理,寺院管理人员,由出家人投票决定,恢复和仿似从前佛教生活,耕种和佛教功课等。对县乡村佛教寺院,每寺院有一个或二个出家负责传达佛教知识,管吃管住不管钱,所有上香油钱,统一登记供养出家生活和建设,不够部分国家补助。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1出家不为修行的一定会还俗。还俗条件,依出家年龄一年5万到十万准许。

就是说依出家十年为例,至少要拿出50万到一百万,才有资格还俗,情节严重法律定罪。2对偏僻退耕大面积山林土地,供出家人管理和修行,挽回更多国家损失。3对发心出家修行人,有了更多可靠安全和保证。

有人略算了一下,这样做每年至少给国家挽回上百亿损失。同样国家政策,总有反对和赞同,留下您宝贵建议吧。

8楼:匿名用户

第一个回答太绝对了。世人都有进取之心,你怎么知道所有人都只为财色名利所惑,而得不到更高的精神快乐?你觉得否定一切进取之心,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了吗?

哇,还把一个人的进取之心称作“自私自利”,过分。你吃什么饭啊,赚什么钱啊,打坐拜佛就好了,每天追求你的精神快乐就好了,不要来碰物质,无上快乐【doge】

9楼:引经据典正法

1 有人说佛陀教育太消极,没有进取的心,这社会怎么能进步?乍听起来,好像他也蛮有道理。他进取什么?

你想想他进取的内容,在财色名利上进取,在五欲六尘上进取,增长贪嗔痴慢,膨胀贪嗔痴慢,最后的结果三恶道去了,这个进取,走的方向不对,错了。

2 佛法,你说它消极,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比你积极。它进取积极的那一面与你恰恰相反,你的进取是自私自利,它的进取是为一切众生造福,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它干这个事情。

3 学佛的人对三恶道消极,对三善道积极;现在人的思想当中,对三善道消极,对三恶道积极,各有积极、消极,不一样。

4 世间人说我们消极、说我们迷信、说我们很苦,说我们很可怜,可是我们自己很快乐,真得快乐,这快乐是他们无法想像的。

5 佛教人物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稍稍有一点能过去,知足了,就不要再求了。为什么?人在欲望里面知足了,就会得定,得定就会开悟。

6 所以佛帮助我们,不是帮助我们提升物质生活,而是帮助我们提升精神生活,这是真快乐。精神生活是什么?觉悟。

破迷开悟,要大幅度向上提升,人道提升到天道,天道提升到声闻,声闻提升到缘觉,缘觉提升到菩萨,菩萨提升到佛陀,这非常积极。

7 我们学佛人非常快乐、非常自在,我们的心情是定的、是清净的,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世间人喜欢竞争,心情浮躁,他得到财富、得到地位,烦恼跟他所得到的平行地提升,那变成什么?富而不乐、贵而不乐,富贵得到了,快乐牺牲了。

8 吉凶祸福,我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把因果这一关把牢,我们不会走错路。

10楼:匿名用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本怀和精神实质!请问你说是消极,还是积极作用?

11楼:匿名用户

上面朋友说的对是非常积

极的雍正皇帝上谕写到如果一个国家 有一**行五戒十善国家不需要费心治理 就可以繁荣稳定 说消极的一面 不是佛法消极而且一些信佛人确实有消极的一面或者在大家眼中是消极的毕竟现代人讲竞争 而信佛的人很少去争这就让大家误认为很消极其实不然 只是佛**多看透真相不去竞争虚幻的东西

12楼:乾坤泰谦

佛教本身就是消极的 释迦摩尼佛个性羸弱 杞人忧天 禅定就是让人产生幻觉 产生错误的答案 没有任何积极向上的意义 佛教徒就是害人害己浪费生命

陶渊明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1楼 3月21日晴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

儒家思想对现代有什么影响?消极还是积极

1楼 匿名用户 儒家思想在21世纪的前景 张庆松问题的原由 问题的出现,据说是由著名华人新加坡 资政李光耀先生的一段话引起的。李先 生在一次国 际会议上,同美国的著名企业家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办人戴尔坐在一起。李先生称赞戴 尔年青有为,并谦虚地说自己老了,不适应新的信息科技时代了。 他又说,儒家文化尊重...

儒家思想有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楼 被挑拨的友情 极影响? 问题的原由 问题的出现,据说是由著名华人新加坡 资政李光耀先生的一段话引起的。李先 生在一次国 际会议上,同美国的著名企业家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办人戴尔坐在一起。 李先生称赞戴 尔年青有为,并谦虚地说自己老了,不适应新的信息科技时代了。他又说,儒家文化尊重老人,但是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