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

2021-03-19 21:13:02 字数 4534 阅读 6305

1楼:精锐语文老师王

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而且始终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有一种回顾、总结的味道; 2、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意味,描写的不仅仅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 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五四时期的散文线索怎么梳理啊

2楼:诺受

一、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精神线索是什么? 主要精神线索有五点,现实主义主潮、启蒙与救亡交织的文学主题、“化传统”与“化西方”相结合、主体创新精神和文体自觉意识、雅俗二元的对立互补。

二、简述晚清文学思潮,并论评其与“五四”时期文**动的历史联系。 晚清文学思潮介绍见教材论述,它和“五四”时期文**动的历史联系在于,一是为之提供养料,如晚清翻译**,一是为之蓄势,即作准备,提供氛围,如晚清“三界”革命,一是为之提供反省的机会,即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进一步与西方对话。

三、什么说文学革命使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文学革命的前所未有在于,它是启蒙的运动,它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广泛吸收西方文化,它为文学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提供了新方向。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白话文推广,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理论建设成绩,创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四、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学初期,散文的成就最大? 1、中国有史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文以载道,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2、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3、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五、分别说明杨朔、秦牧和刘白羽散文的主要特点和不足。 杨朔是把散文当诗一样写,重意境。秦牧的散文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和,重知识性。

刘白羽的散文把革命激情熔铸到自然美景的描写中,重激情。除个人各自表现出的不足外,三人共同的不足是缺乏对现实的直面,主体性力量不足,此类散文容易变成时代的美饰。 1、试论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谈一谈你对“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观点的看法 【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是语言,二是地域风情,三是人物性情,四是文化格调,即作品整体透露出来的文化价值取向。

对“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观点的看法属主观题型,可仁者见仁,只要说得有道理。】 2、以鲁迅(或巴金、沈从文)的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文学建设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首先时反叛和超越的关系。传统文学发展到晚清时期事实上就已经存在面对现实反映无力的问题,因此新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超越和否定。

其次要看到也有继承的关系。这种继承从思想的层面上讲,就是传统伦理-政治文化精神的继承,就是现实主义美学(沈从文也许更突出传统的田园诗意美学)的继承,就是民本思想的继承,从心理上讲,就是浓厚的民族自强心理、集体心理,从文学形式上讲,就是语言、叙事、篇章和结构上的中国化、民族化。本题自由发挥空间较大,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诗评家唐湜曾将七月诗派与中国新诗派并列为40年代“诗的新生代”的两个浪峰,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具体说明赞同还是不赞同 【这是一道客观文学史现象蕴藏在主观判断中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对七月诗派与中国新诗派两个“诗的新生代”最初准确归纳,然后再作出是否赞同的主观论述。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具有历史的意识,即把这两个诗派和其前的诗歌放在一起作比较,然后才能得出应有的结论。】 4、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

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而且始终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有一种回顾、总结的味道;2、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意味,描写的不仅仅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 5、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你是否同一这种评说?结合对作品的分析,阐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不同意,说出理由)。理由:

1、悲壮的含义。因为悲壮一般用于肯定性对象,也就是吴荪甫的行为中包含着某种合历史的规律性,不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2、形象分析。

先分析吴荪甫的悲剧一面(他的性格、行为、理想等),再分析他作为民族资本家身份所具有的两面性;最后分析他的值得肯定的一面。3、文学史价值。吴荪甫作为现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这一个”,具有相当的文学史价值(也可谈谈形象塑造中的不足之处。

】 6、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是什么?如何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特征参见教材论述,此处从略。

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一要考虑它对其前文学的突破,二要考虑它对其后文学的影响创新,三要考虑它的美学追求和个性特色,四要考虑它自身的文学创新。】 7、什么是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结合解放区创作思潮,谈谈你对这一方向及其文学实践的认识与理解 【“工农兵方向”的内涵见教材中的论述。

“解放区的创作思潮”就以赵树理为代表。“认识和理解”的回答包括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正负面评价】 8、以丁玲、张爱玲、王安亿为例,谈一谈时代思潮对20世纪中国女性创作主题形成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下作家形成的创作个性。 【丁玲代表2、30年代的女性创作、张爱玲代表40年代的女性创作、王安亿代表80年代的女性创作,因此,先应简单归纳各女性创作特点,然后分析不同时代思潮对这些创作特点形成的作用,如五四个性思潮对丁玲的影响,都市市民文化对于张爱玲的影响,80年代文化对于王安亿的影响,最后再谈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既是作家本人的风格特色也是历史个性——不同时代所形成的主导文化品味。

】 9、为何新时期文学会以整体转变的形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形成一个又一个文学高潮,这种浪涌式文学发展对文学自身建设有何影响? 【首先对整体转变的形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进行简单的描述(包括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次对形成转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再次对新时期文学的文学观念(如现实主义、题材至上)和文学追求(如创新和参与现实)作出分析,最后再分析对文学自身建设有何影响——这需要对新时期文学整体创作得失有一个较为清楚的理解。这种得失有很多方面,比如,浪涌性文学发展特点可能以整体的创作有点掩盖了个体创作的能力不足,一旦整体的生存氛围消散,文学发展就会陷入消沉局面,再比如,一个又一个题材领域的拓展,一方面新人耳目,另一方面导致每一个领域都没有更为深入地开掘,题材领域开拓完后,写什么才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了一个问题,它暴露的是新时期文学有靠文学外部力量弥补自身文学性不足的弊端。

】 10、《阿q正传》和《小二黑结婚》在对农民及其文化的评价上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请结合二部作品具体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于文学的影响。 【答题思路:

首先对二者差异的具体方面作出归纳,如麻木愚昧与勤劳朴素、阴暗绝望与开朗乐观、批判与赞美、启蒙大众与工农化、喜剧和悲剧氛围等。其次谈具体态度——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2、赵树理:

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谈影响,最后谈影响。

影响主要是指不同价值取向对于文学写作的正负面影响,比如乡土文学主意到了乡村对于现代追求麻木不觉醒的一面,却忽视了乡村追求革命的动机和欲望,解放区文学重视了乡村的革命性一面,但对乡村传统文化心理的遗留显然缺乏更为深入的表现。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