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土族的风俗习惯,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2021-03-17 11:35:50 字数 5703 阅读 2523

1楼:匿名用户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

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

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

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另外,土族人的民间刺绣工艺很有名。

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编辑本段●生活风俗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

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

“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

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2楼:哇哎西西

一、土族的节日:

1、擂台会

二月初二节叫擂台会,在节日里主要进行赛马,摔跤,比武等体育活动,还进行唱山歌等传统娱乐活动。

互助县府所在地威远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唱擂台戏。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威远镇一带叫“诺术斗”〈土语意为森林地区〉,宋时改称“牧马营”,为军事要地,是兵戎活动频繁之区。打擂台之俗约始于宋代,流传至今。

其内容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近代以来的擂台会主要是演秦腔戏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祭祀求神活动。除唱戏外还进行物资交流以及转轮子秋、跳安昭舞、赛马、摔跤、武术表演、唱花儿等文体娱乐活动。

2、鸡蛋会

是每年农历三月

三、三月十

八、四月八,大通、互助一些地区举行的传统庙会,赶会的人都带许多熟鸡蛋,在会场上敲击作戏,被敲破者将蛋送给赢家取乐。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做“鸡蛋会"。庙会上给龙王、三霄娘娘等神献牲酬祭;请法师涌经,跳法师神舞,以避祸穰灾。

赶庙会的人一则上香、供灯、敬香钱,以还神灵保佑之心愿;二则春耕之余娱乐欢庆一番。

远近土、藏、汉各族群众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会终人散,则见会场上铺满白花花蛋壳,如同下了场冰雹,群众认为这样便能禳解雹灾。据传这“鸡蛋会”是明代嘉靖年间,因一次春天的雹灾而举行的,留下庙会打鸡蛋禳灾之俗,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土族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

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谓之“上马三杯酒”。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

扩展资料

土族的禁忌

忌讳在牲畜圈内大小便。寺庙大殿或家中佛堂内忌讳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妇女不戴帽子或不穿长衫,不得在长辈面前过往。

忌讳用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水。出远门或办喜事,早上出门碰上空桶、穿背斗,认为不吉,须返回改日再走。

安了新大门、或家中有重病的人,生了孩子等,外人不能进入院内,门上贴一方红纸或插上柏树枝,以示忌门。到土族人家做客,进门前必须先呼喊招呼,否则,被视为无礼。进屋后上炕必须脱鞋,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土族人忌讳同未婚姑娘开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土族不食马、骡、狗肉。忌在牲畜圈内大小便。不能在长辈面前脱帽。

服孝期间子女不能串门。家中人死后一年内不穿红、绿色衣服,不过年节。清晨出门忌遇挑空水桶、背空背篓的人。

妇女生孩子忌门。禁止在经幡杆上晾晒衣服。不用有裂缝或豁口碗给客人盛茶饭。

3楼:百度网友

1、春节是土族人最热闹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前十多天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年馍、酿造青稞酒等

2、重阳节

青海省土族每值农历九月初九凌晨便携带柴火、酒食等,成群结队,去郊外登山。

3、送灶神是青海省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人们将黄泥抹在厨房的墙壁上,上面点一些 白点即是灶神。

4、跳神会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瀛姚马庄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 三月初三举行。

5、佑宁寺法会又称六月法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到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

6、元 夜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西宁市附近及乐都县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要进行“跳火牙”、收瘟、观灯等活动。

7、灯会是青海省民和一带土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8、冬至节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每年冬至日早晨各家吃一顿油饼和“旗子”。

9、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土族人家男女老少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白面馍、长面条、凉粉等到草滩或树林中游玩吃喝。

10、祭祖节是靑海省乐都、民和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底至四月初举行。届时各家携带馒头、酒、奶茶、猪肉、果品、菜肴等上坟祭祖。

4楼:甜心彩虹棒棒糖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

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

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

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村村户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

正月十五年节结束。

观经会。亦称“观经法会”,土族语称“蓝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间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四日和六月初

八、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届时,人们身着洁衣,到寺院磕长头,点酥油灯,滚忙茶(施舍茶),布施,供饭,转斯古拉(转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喇嘛跳欠(神舞)。

此外,会上还进行物资 交流和赛马、射箭等活动。

晒佛节,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佑宁寺的喇嘛们将香巴大佛像由大经堂檐前直挂到铺有地毯的经堂台阶上。虔诚的信徒们给佛像磕头膜拜,献上供品。

喇嘛从早到晚诵经不停。附近的群众纷纷争相赶到庙中观拜。

正月十五。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过节。白天男女青年到威远镇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门前点燃十五堆火,全家大小都要从每个火堆上跳过三次,认为这样一年中全家人可以不得病,健康长寿。

擂台戏。亦称擂台会。青海互助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在县府所地在威远镇举行。宋代威远镇名为“牧马营”。节日这天,人们盛装打扮,纷纷来到会场。

特别是许多著名的花儿歌手,远道跋涉而来,试与当地歌手比高低。人们各自选伴结伙,分成若干赛场,每组七至十人左右,在广场上摆开阵势对唱。当比赛进入高潮时,各场涌现出许多新的歌手,然后组成新的小组,继续比赛对唱。

直到暮霭降临,人们才陆续离去,对歌优胜者被誉为“花儿王”,当众披红挂彩。除唱花儿外,节日的主要活动还有物资交流、唱戏、赛马、摔跤、武术表演等。

鸡蛋会: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土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青苗会。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择日举行。

源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神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行,队伍排成单行,有的击鼓鸣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随行的众人手持柳条,直到大东岭休息,野餐,漫花儿,随后登山踏青,巡视田禾,并借用神的名义约束乡民不准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许砍树践踏青苗。此节,实为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项活动。

花儿会。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有:

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于五峰山举行。五峰山座落在互助县西垣,因山峰形状与人手五指相似而得名。五峰山翠峰青峦,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

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或观赏浏览,或赛歌比舞,台上纵情高歌唱花儿,台下集体对歌,此起彼伏。花儿会还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此外,尚有农历五月初五日互助县东沟大庄花儿会;六月十一日的丹麻滩花儿会;六月十三日土观村花儿会等。

土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每年春秋举行的祭敖包、青海互助县姚马庄等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办的朝山会、青海同仁地区土族的民间节日鲁若节、青海民和县官亭、中川、甘沟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纳顿、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及乐都、平安、湟中等地土族的宗教节日放官经、腊八节、青海民和一带正月十六日的刀山会(每隔二三十年举行一次)及二十日的正月二十节;民和官亭地区正月二十九日的火神节;青海互助东瀛地区二月初二日的二月二;互助一带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或四月初八日的跳神会;青海海东地区三月初三日的三月三节;互助一带的清明节;青海乐都、民和一带三月底四月初的祭祖节;互助一带四月初一至十五日的祭佛节;五月初五日的端阳节;七月初七日的七月七;乐都一带七月二十二日的祭财神节;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部分土族不过此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民和县三川地区九月九日的请神法会;互助一带秋收后的谢梱及十月初一日的祭碌碡;冬至日的冬至节;腊月二十四日的送灶神;互助一带腊月二十九日、正月十四日的打施食等。

苗族传统节日有哪些,苗族风俗习惯介绍

1楼 ile无比快乐 苗族的传统节日 1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 春节 ,也称作 客家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 贵州 湖南 重庆 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1楼 畅月烛光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 麦日 ,与农历的除夕相似 第二天傣语叫 恼日 空日 第三天是新年,叫 叭网玛 ,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

维吾尔族、傣族、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1楼 香水味 维吾尔 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 团结 或 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 和田一带和阿克苏 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 常德等地。人口 万 年 。 维吾尔族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 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 额尔齐斯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