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手串的珠子数有讲究吗,手串旳珠子的个数有讲究吗

2021-01-07 11:21:44 字数 6828 阅读 6873

1楼:至高_思远

手串珠子多少颗没有讲究,只要适合自己手腕就行。

2楼:匿名用户

要看珠子大小,才知道,看你手大小才决定

手串旳珠子的个数有讲究吗

3楼:瞬小时岁月

手串旳珠子的个数意义:

13颗——佛珠为13颗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是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不存在13粒的佛珠,佛珠的粒数在佛经中有具体的规定。

12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14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08颗——相对而言,这种数目的串珠较为普遍,大家在很多佛珠上都可以见到,暗指消除108种烦恼,求得身心安定,化做无欲无求的姿态,是很多修佛者佩戴文玩菩提子所选择的数目。另外,108也是道家文化中天罡地煞的数目总和,佩戴亦有护身之意。

4楼:潜川

佛珠首先是僧人计数的工具,然后才是坚定信仰的示现,所以佛珠就是一个象征,让我们始终感知佛就在身边,所以颗数多少,大小多少,材质怎样,那些都是形式而已,根本无需讲究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至于意义,其实可以说有或没有都对的,无非就是借助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些含义,增进对佛法的了解罢了。不用太当真的。

举例如下:

1080颗,代表十界各有108种烦恼,合成1080种烦恼。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108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54个阶位。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42个阶位。

36颗,为108的3分之1,其含义以小见大。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贤位。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密.佛果等21位。

18颗,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14种无谓。

——这些佛珠的颗数和含义都出自《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木患子经》、《陀罗尼集经》、数珠功德经》和《文殊仪轨经》等佛经上。

手串几个珠子有讲究吗

5楼:y殷蓝

1颗:一般来说,一颗珠往往比较贵重,挑选具有很高物质价值的珠子,表

达了佩戴者的艺术审美品位,可以贴身携带或是悬挂在家中,体现了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1颗珠子最常用的就是转运珠,而这本来也代表了否极泰来,求得好运的意思。

3颗:三颗珠子的手串也并不常见。三颗珠指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这种手串多为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有。

4颗:指四缘。旧时的说法是因缘、次第缘、缘缘以及增上缘。现在也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这样不同的说法。

5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6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在人的六根。

7颗:指七妙法,也称七法、七知、七善。详细来说就是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8颗:指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

9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10颗:指十利。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

6楼:匿名用户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多为7、9的倍数)

1080 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 1080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又说,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7楼:匿名用户

根据自己的手围来串比较好,或者是佛珠~!

佛珠手串的珠子颗数有什么讲究

8楼:du知道君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佛珠数目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27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嗡嘛呢呗咪吽”,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

佛珠佩戴的意义

佛珠”的本意是“弗诛”,戴在身上随时提醒我们,不可诛杀任何有性命的东西,包括人、动物、植物,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对方的生存,让他们也能安心地活下去。

念珠**

念珠是指以线贯串一定数量的珠子,用以计算称名称持咒数的法具。又称数珠、咒珠或诵珠。数珠的颗数,应以108颗为其基本数。

不过《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后世认为此等颗数,皆各有象徵意义,108颗表示证入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

南红玛瑙手串串几颗珠子有讲究吗?

9楼:苏州国色文化艺术发展****

一般没有什么讲究,想串多少就串多少颗,但是串多少颗都有讲究,信就按照上面的串。

一颗一味蕴,梵文eka—rasa—skandha意译,经量部所立的一种无始以来一味延续之细微意识,以作回的主题,谓其具有受.想.行.

识四蕴.辗转和合,转成一味,近于婆罗门教所说的回主题神我。

两颗调和之数(本没有两颗的解释,但是自本人修行来未见两颗之数,一般在讲究上,一对的一般都是调和之数,类似阴阳成双的意思,这里本人自行加上了)

三颗指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四颗指四缘: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五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六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门。

七颗指七妙法: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及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八颗指八:八正道也。

九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十颗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

十一颗指十一力:谓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行者之十一种力用。及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尽除一切魔事。

十二颗指十二因缘

十三颗指十三力:一因力。二缘力。

三意力。四愿力。五方便力。

六常力。七善力。八定力。

九慧力。十多闻力。十一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力。

十二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即成就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

十三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十五颗指十五尊: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

十六颗指守护般若经及其持诵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

十七颗指十七净土。

十八颗意义与一百零八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寓大于小而已。

十九颗指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

二十颗指二十力:谓菩萨所具足之十二种利用。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二十二颗

指二十二门。

二十四颗

指二十四愿:阿弥陀佛之别愿。

二十五颗

指二十五菩萨:谓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

二十七颗

指二十七贤圣: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

二十八颗

指二十八祖:禅宗所传指二十八位祖师。

二十九颗

指二十九种庄严。

三十颗指三十种外道

三十一颗

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

三十二颗

指三十二法器。

三十三颗

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象。

三十四颗

指三十四心断结。

三十五颗

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

三十六颗

指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三十六颗,与一百零八意义相同,但是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为三十六颗)

三十七颗

指三十七道品。

四十颗指四十位: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

四十一颗

指四十一位。

四十二颗

四十二贤圣。

四十八颗

指四十八使者: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鬼王之身,称四十八使者。

四十九颗

指四十九重如意殿:指兜率天上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

五十颗指五十法。

五十一颗

指五十一心所

五十二颗

指五十二位。

五十三颗

指五十三尊: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阶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四善根。

五十五颗

指五十五善知识:又作五十五圣。

五十八颗

五十八戒: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六十颗指六十华严。

六十二颗

指六十二见。

六十四颗

指六十四眼: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七十颗指七十空性论。

七十二颗

指七十二天: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为七十二天。

七十三颗

指七十三尊:金刚界曼荼罗之成身会,于五十三尊外加金刚部之二十天而为七十三尊。

七十五颗

指七十五法:又作小乘七十五法。

七十七颗

指七十七智。

八十颗指八十无尽:指无尽意菩萨所说之八十种无尽之法门。

八十一颗

指八十一科:乃至大藏一览集卷三所录之般若明相八十一科。

八十八颗

八十八佛:乃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之合称。

八十九颗

指八十九心

九十六颗

指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之流派。

九十八颗

指九十八随眠:又作九十八使。

一百零八颗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一十颗

指一百一十善知识。

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十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分为十种类: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

小叶紫檀手串的配珠有没有讲究,小叶紫檀手串多少个珠子有讲究吗

1楼 京东紫草屋紫檀 小叶紫檀手串一般都是素珠,没有配饰的,并不像金刚或者星月配很多配饰的。所以小叶紫檀的配珠或者搭配都是没有讲究的,也不需要配的。 小叶紫檀手串多少个珠子有讲究吗 2楼 一冉滢文 首先,男士一般适合佩戴12毫米以上的小叶紫檀手串,身高170左右的适合12毫米 15毫米,身高175左...

小叶紫檀手串讲究带多少颗珠子,小叶紫檀手串多少个珠子有讲究吗?

1楼 高先生 1 5 15 1 8 13 2 0 12 2 5 10 3 0 9 小叶紫檀手串多少个珠子有讲究吗? 2楼 朱鑫哲 珠子的直径是10mm的,其颗数通常为19颗 直径是12mm的,其颗数通常为18颗 直径是14mm的,其颗数通常为16颗 直径是15mm的,其颗数通常为15颗 直径是16m...

文玩手串珠子数有讲究,你知道多少种

1楼 匿名用户 1080颗 这是目前可查的最大数量的串珠数目,1080颗串珠暗合了 前六后四 共10界间的1080种烦恼,其中每界为108种烦恼。这种穿法更多地出现在法事大会或其他的重要场合之上,往往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 大德 上人所配,平日里难得一见。 108颗 相对而言,这种数目的串珠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