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刚愎自用,历史上刚愎自用的人

2020-12-29 21:51:10 字数 5514 阅读 7708

1楼:y神级第六人

刚愎自用

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例句]

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近义]

我行我素 怙恶不悛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

[反义]

博采众长 从谏如流 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

刚愎自用的典故

2楼:奶糖奶思

典故: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因郑国而开战,楚军英勇骁战,将郑国打的快要投降了。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就自作主张进攻楚国。

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军队不团结,可以去出兵消灭晋国”。结果,楚国大败晋国获得胜利。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

其近义词有: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3楼:u爱浪的浪子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

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刚愎自用的近义词:

1,我行我素[ wǒ xíng wǒ sù ]

【译义】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例 句】 对于上级指示,~,甚至阳奉阴违,必然会犯错误。

2,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

【译义】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出 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

【译义】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出 处】《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为人谦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4,固执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 ]

【译义】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 处】《宋史·陈忠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例 句】患难打不倒他的乐观,死亡可使他不能再固执己见。

4楼:言之午

“刚愎自用”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郑州。

公元前597年,楚王向郑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庄王亲率大军围困郑国三个多月,郑国投降后,和楚国争雄的晋国才发来救兵。正准备返国的楚军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楚庄王想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

孙叔敖说:“昔年攻进陈国,现在又攻进郑国,楚国不是没有事呀,该休息休息了。如果和晋军打仗又不能取得胜利,是不是把伍参的肉给吃了!

”伍参反驳说:“如果打了胜仗,孙叔敖你就是无谋之人。如果打了败仗,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你孙叔敖怎么能吃得到呢?

”孙叔敖不再理会伍参,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撤退。但伍参又对楚庄王说:“晋军元帅荀林父是新上任的,还不能真正让下属听从他的命令。

荀林父的辅佐官先縠刚愎自用,不仁不义,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想听从命令也没有上级的命令。三军主帅尚且如此,晋军将士又该听谁的呢?

这一次,晋军一定会吃败仗。再说了,你是国君,晋军主帅是臣,一个国君见了敌军的臣子就吓跑了,你该怎么面对你的臣民呢?”庄王无言以对,想了想,伍参的话很有道理,马上命令掉转车头,北上到管(现在的郑州市区)驻扎下来准备战斗。

事实证明伍参的分析很正确,晋楚两军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战一场,晋国指挥混乱,大败而归。(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伍参劝说楚庄王的话:“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后来演化为成语“刚愎自用”。

附:《左传》原文

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

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

”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

”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地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5楼:壤驷新之空锟

”刚愎自用”成语由“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变化来,意思是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

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

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还说道:

“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

“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

“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

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6楼:东篱赏菊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

譬如,三国中有一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魏起用司马懿为帅,诸葛亮闻此消息后,考虑街亭乃是汉中咽喉要地,即要派将驻守。

马谡自请军令,愿担此任。诸葛亮曾叮嘱再三,一定要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辅助。马谡则疽以为通识兵法,再加上刚愎自用,一点都不考虑诸葛亮的意见,又不纳副将王平之谏言,竟违令在山顶扎营,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造成了街亭失守。

历史上刚愎自用的人

7楼:匿名用户

刚愎自用”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郑州。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36339

公元前597年,楚王向郑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庄王亲率大军围困郑国三个多月,郑国投降后,和楚国争雄的晋国才发来救兵。正准备返国的楚军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楚庄王想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

孙叔敖说:“昔年攻进陈国,现在又攻进郑国,楚国不是没有事呀,该休息休息了。如果和晋军打仗又不能取得胜利,是不是把伍参的肉给吃了!

”伍参反驳说:“如果打了胜仗,孙叔敖你就是无谋之人。如果打了败仗,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你孙叔敖怎么能吃得到呢?

”孙叔敖不再理会伍参,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撤退。但伍参又对楚庄王说:“晋军元帅荀林父是新上任的,还不能真正让下属听从他的命令。

荀林父的辅佐官先縠刚愎自用,不仁不义,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想听从命令也没有上级的命令。三军主帅尚且如此,晋军将士又该听谁的呢?

这一次,晋军一定会吃败仗。再说了,你是国君,晋军主帅是臣,一个国君见了敌军的臣子就吓跑了,你该怎么面对你的臣民呢?”庄王无言以对,想了想,伍参的话很有道理,马上命令掉转车头,北上到管(现在的郑州市区)驻扎下来准备战斗。

事实证明伍参的分析很正确,晋楚两军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战一场,晋国指挥混乱,大败而归。(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伍参劝说楚庄王的话:“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后来演化为成语“刚愎自用”。

附:《左传》原文

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

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

”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

”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地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8楼:匿名用户

崇祯 错杀袁崇焕 项羽 放跑刘邦 夫差 亡国自杀 关羽 丢失荆州 希望对你有帮助

9楼:匿名用户

刚愎自用 ,首选关羽

卷土重来成语故事

10楼:龙之腾必潜乃翔

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互争天下,经过五年的恶战,以项羽自杀、 刘邦称帝告终。《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最后失败的情况道:项羽被围垓下,晚上听得四面汉营中都唱着楚地的山歌、大惊失色,心想,汉军中既有这么多楚人,必然是楚地都被占领了,眼见大势已去,不禁掉下泪来。

项羽当即上马,带领骑兵八百余人,冲出包围。汉军立刻派了五千人去追。渡淮河后,项羽只有百余人了;到东城.

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把项羽围了好几层。项羽把这二十八个骑兵分作四队,叫大家分向四面猛冲,然后按指定地点集合。

他说:“我要杀一个敌将给你们看!”于是,大喊一声,冲杀出去,汉军惊惶溃退,果然被了一将。

汉军探知了项羽骑兵的集合地点,便又把他团团围住。项羽再冲一阵,又斩汉军一名都尉,杀了百十来个汉兵,重新集合骑兵,检点人数,只牺牲了两名。骑兵们个个佩服项羽的神勇。

项羽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已经为他准备了一条渡船,对他说:“江东虽小,也还有几千里土地、几十万民众,也足以称王。

请大王赶快渡江吧,这里没有别的船,汉军没法过江的。”项羽笑笑说:“想我当初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现在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不责备我, 我有何面目见他们呢!

”接着,又对亭长说:“我这匹马,日行千里,我骑着它作战五年,所向无敌,我不忍杀它,现在送给你吧!”

项羽命令二十几个骑兵,一齐下马,抽出刀来,同汉军再作最后一战项羽一人,就杀伤了汉兵几百。偶一回头,见汉军的骑兵将领正是熟人吕马童,项羽便对他说:“老朋友,汉军不是正以**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取我的头吗?

来,你去请功吧!”于是,自刎而死。

乌江,就是现在安微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北岸的乌江浦。 唐代诗人杜牧游乌江时,经过项羽自刎的地方,凭吊占迹,有感而写了一首题为《乌江亭》的诗,对于项羽当初没有渡江东归,表示惋惜之意。诗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4字成语大全

1楼 天蝎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背水一战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草木皆兵 唇亡齿寒 指鹿为马 2楼 云在是我 卧薪尝胆 w x n ch ng d n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薪 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

写出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和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楼 匿名用户 四面楚歌,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唇亡齿寒。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庖丁解牛,井底之蛙。 2楼 匿名用户 历史典故 望梅止渴,指鹿为马,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庄周梦蝶,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3楼 匿名用户 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背后的故事有哪些

1楼 冰心公主的糖果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 完璧归 赵 蔺相如 围魏救赵 孙膑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荐 毛遂 负荆请罪 廉颇 纸上谈兵 赵括 一鼓作气 曹刿 千金买骨 郭隗 讳疾忌医 蔡桓公 卧薪尝胆 勾践 杀妻求将 吴起 惊弓之鸟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吕不韦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