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的思、史、诗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感于哀乐”

2020-12-25 16:16:21 字数 5660 阅读 5343

1楼:诹市疚毁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中包括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是科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人们认知、维护、改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工具。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

荷马史诗属于什么主义

2楼:匿名用户

如果硬要划分的话,应该属于浪漫主义。因为荷马史诗里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都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

3楼:匿名用户

史诗的话就不分主义了吧~这不是记录历史么 那司马迁的史记还分浪漫还是现实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感于哀乐”

4楼:秀宝de甜蜜世界

完整的句子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用来形容汉乐府诗的。

它的意思是“(乐府诗)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出自《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是指两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及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望采纳!谢谢!

名词解释中的一道:镰刀计划

5楼:匿名用户

德军镰刀闪击计划**

镰刀闪击

1940年5月10日,在经过了一年“没有交火”的奇怪战争之后,纳粹德国对法国进行了大规模进攻。满怀信心的英法联军按照预定计划对德国实施反击。可是德国的坦克却从英法联军认为根本不可能的阿登山区冲了出来。

仅仅一个多月,法国的部队就已经被彻底击溃。1940年6月22日,沮丧的法国将领便在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车厢中在投降书中签了字,希特勒就坐在1918年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法方代表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国的投降。

可以说,法兰西之战是1918年的脑子和1940年的脑子的战争,是步兵师与坦克师的战争,是步兵部队与机械化部队的战争。德国人的进攻计划,在战前的英法联军“镰刀闪击”方案。

1939年波兰被征服后,希特勒把目光投到了西欧。在希特勒的眼里,要为德国人赢得所谓“生存空间”,要通过战争途径,为德国赚取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希特勒对苏联恨之入骨,对社会主义恨之入骨。

在他的眼里,不拔掉苏联,是不能算赢得胜利的!但要打掉苏联,消灭他所谓的劣等的苏联人,不得不考虑两线作战的问题。德国是个中欧国家,让世世代代的德**人最头疼的就是两线作战问题,德国西面的法国和东面的俄罗斯。

希特勒认为,要想最终打垮苏联,实现欧洲霸权,就必须先平定西欧。于是就有了1940年对西线的进攻。

德国对法国的侵略最终法案就是“镰刀闪击”,镰刀闪击与以往的法案大大不同,极富创新与冒险。从图中可以看出镰刀闪击的大致内容。德**队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最为庞大的b集团军群首先向荷兰和比利时发动进攻,吸引英法军队主力。

南面的c集团军群对马奇诺防线实施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的守军。之后,集中的德国装甲精锐的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脉发起攻击,在盟军**打入一个巨大的楔子,之后挥师北上,从侧翼和后方,对盟军主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假设德国仍以原有兵力实施攻击,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b集团军司令仍为伯客,a集团司令仍为龙的施泰特,c集团司令官为勒布。如图中的“黄色方案”行动,a集团军群将不会有装甲部队。

由此,b集团军群的实力将被加强,原本a集团的装甲部队会配属给b集团,而a集团将以步兵为主,配合b集团行动,同时应对法国有可能的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的进攻。c集团已原有兵力正面面对马奇诺防线,争取有所突破。而英法军队按照甘默林将军的布雷达变体方案,已阿登地区为轴,向转门一样保持一线,已很长的正面进入比利时和荷兰,直到左翼部队到达荷兰南部的布雷达,形成荷军,比军,法军以及英国远征军的一体防线。

盟军统帅部依照原计划,在比利时与德**队寻求决战。此时,盟军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

1940年5月10日,战争爆发,德国b集团军空军首先向盟军的机场,军队集结地域,和重要防御工事进行轰炸。德国空降部队会在荷兰和比利时纵身实施空降。这一方向的进攻会与法兰西战役初期的情形一样,德国的空军的容克轰炸机将瘫痪盟军的机场和交通线,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将在空中与盟军夺取制空权,并将其击垮。

德国空降部队会如期攻占阿尔贝特运河上的艾本艾迈尔要塞。b集团的装甲师将在司徒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对荷兰和比利时进攻。很快,在空降部队的配合下,后来赶上的b集团部队将占领整个荷兰。

此时,英法盟军将按照原定计划前进在通往比利时的路上。由于爱本爱迈尔要塞很快实现,甘默林的布雷达变体失效。这样的情况下,盟军只有撤退,退出荷兰的计划,在比利时准备防御。

综合德国装甲部队在波兰的闪击作战,德国人会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击溃盟军部队,况且德军拥有制空权,盟军部队陷入混乱。按照历史,a集团的部队原本会突破色当和迪南之间的马斯河。之后北上分割包围盟军主力。

但此时设想的是,德军的进攻方案是黄色方案。那么盟军和德军将在比利时进行正面的主力决战。可是既使没有a集团的突破,德国也绝对不会陷入被动。

作战方案的改变不等于战争形态的改变,不等于双方所尊奉的军事理论的改变。根据德国人的一贯做法,就如同在苏德战场的常用伎俩,会组织装甲部队进行钳形突击。德国的右翼部队极有可能沿着海岸线与左翼的部队对盟军进行分割包围。

整个b集团的左翼将有a集团保障。战争时间很难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盟军溃败的速度不可能向实际中的那么快,达到这种程度可能需要超过两个月的时间。盟军的撤退方向也将不是敦刻尔克,而是法国内陆,巴黎方向。

那么,著名的敦刻尔克计划可能大大缩水。之后的求和实际发生的战事大大不同。但是综合德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之后在法国南部发生的战事来看,盟军早已没有主动权,只能通过环形防御进行抵抗。

所以德军依旧会取得胜利,只是战争时间会长达数月,德军的损失也会成倍增加。

名词解释安息年是什么意思?马上要考试了请回答好吗?

6楼:朝阳山人

安息年,是在摩西的律法下古代以色列人的一种习俗。就是每隔七年会有一年的时间不从事工作、耕作、劳动等等,同时也会豁免债务人的债务,释放奴隶给予自由等等,让自己、家人、及周遭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土地,都有获得喘息、生养的机会,将来,才有更好与更长远的发展。

《禹贡》的名词解释,是历史地理学科的名词解释

7楼:匿名用户

《禹贡》是《尚书》(一作

《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日人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

名词解释:十月革命

8楼:匿名用户

十月革命(the october revolution) ,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临时**(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人文主义名词解释

9楼:暴走少女

人文主义(humani**)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

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学派中都有人文主义的派别。甚至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今天可以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式。

那时的人文主义当然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非常不一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

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扩展资料:

一、特点

1、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聚焦在“人”的身上,从“人”的经验开始。

它的确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可以凭借的唯一东西,这是对蒙田的“我是谁”问题的唯一答复。

2、人文主义信念的第二个特点是,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仍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叫做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

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而且只有人才有这种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一旦释放出来,就能使人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和意志自由,可以改变方向,进行创新,从而打开改善自己和人类命运的可能性——我强调可能性,不是比这更多的东西,不是肯定性,而是指一种资本。

3、人文主义传统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

马克斯韦伯关于思想、环境、利益的相互渗透的概念,是最接近于总结人文主义关于思想 的看法的,即它们既不是完全独立的,也不是自发派生的。

二、文艺复兴之父

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

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

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最早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是西方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名词解释:古典主义文学,谁有古典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

1楼 不在山上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结果。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名词解释,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名词解释)

1楼 儒雅的凝眸 是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含有一种固有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美的属性,文学作品是可以被 审美 的。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 2楼 廖山穆嘉年 文学的社会作用之一。指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 给人以精...

政治学中“国家消亡”的名词解释

1楼 柒月黑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国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并不是永世长存的,国家将会走向其终结。从国家的产生到最终的消亡,社会将经历一个无国家社会 国家社会 无国家社会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这种新的解释使国家问题摆脱了历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