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利用的回音现象上有什么区别(急)

2020-12-13 17:46:53 字数 5211 阅读 4710

1楼:很笨的流星

回音壁是利用声音沿墙面传播,无论站在墙面的什么地方都能听见。

三音石是利用声音

圜丘利用回声都被反射回中心跟原声混在一起

2楼:匿名用户

声的反射与衍射

补充: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接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个物体,继续进行。

反之,如果遇到一个大于波长的物体,就会形成反射。

3楼:祝胜刀梓露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

三音石;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圜丘: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

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有何奥秘?

4楼:易书科技

凡到北京去旅游的人,都少不了要到天坛走一趟,因为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回音壁”。

回音壁是一个圆形的围墙,高约6米,半径32.5米。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当有人在墙内某处(a处)面向墙壁小声说话时,站在离此处几十米远的另外某一处(b处)的另一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同样,站在b处的人小声说话,站在a处的人也听得清清楚楚,两个人就像相偎相依窃窃私语一样。

谁都知道,两个人低声耳语,相隔几米远就听不到了。而在回音壁前,相距几十米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了。

回音壁的奥妙在**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1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瑞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瑞利制作了一个很大的圆弧状的长廊模型,模型的一端放一支哨笛,另一端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哨笛吹响时,蜡烛的火焰来回晃动,显然这是哨声的声波冲击的结果。

开始,瑞利以为哨声的声波是直接传向烛焰的。后来,他在模型内壁某处安置了一块狭长的挡板,烛焰却不再晃动了。这就是说,挡板挡住了传播的声波。

瑞利的这个实验十分清楚地表明,摇动烛焰的声波,不是沿着直线直接传过来的,而是沿着圆弧状的内壁传播过来的。

用瑞利实验,可以很好地揭示回音壁的秘密。原来站在回音壁b处的人听到的a处的声音,不是由a处直接传来的,而是沿着围墙传播过来的。

那么,a处的声音是如何沿围墙传播的呢?由a处发出的声音,是沿着围墙经多次反射,最后才到达b处的。由于回音壁的墙面十分光滑,声音碰到上面就像钢球碰到石板上一样被弹了出去,虽经辗转多次碰撞,声音的强弱变化不大,因此到达b处时,仍能听得清清楚楚。

由此可见,回音壁是巧妙地利用了声音的反射作用所创造的人间奇迹。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除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外,河南的**塔、四川的石琴和山西的莺莺塔,也都能产生声音反射现象,它们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

在北京的天坛公园里,除了有名的“回音壁”之外,还有两个有趣的去处,那就是“三音石”和“圜丘”。

三音石是回音壁围墙内白石路上的一块石头,它的位置恰好在圆形围墙的中心。据说人们站在这里拍一下掌,可以连续听到“啪、啪、啪”三声音响。三音石上出现的这种有趣的声音现象,用声音的反射作用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从三音石发出声音后,它沿着圆周的半径均匀地传到围墙的各部分,经碰撞反射回来的回声,又沿着半径穿过三音石,使人们听到第一声音响;穿过三音石的声音继续沿着半径向前传播,碰到对面围墙反射回来的回声,沿着半径再次穿过三音石,使人们听到第二次音响;就这样,声音往返于围墙之间,人们听到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次的音响。

圜丘是天坛公园南面的一个圆形平台,由青石砌成,它的最高层离开地面约5米,除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外,周围都是青石栏杆。圆形平台实际上并不平,而是一个中心略高、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倾斜的台面。通常人们在室外讲话听起来比室内要弱得多,可是如果有两人站在圜丘高处相互交谈,却意外地发觉对方的讲话像在室内一样响亮。

这就是圜丘的奇特之处。为什么圜丘会有这样良好的音响效果呢?从台中心传出去的声音,碰到周围石栏杆要发生反射。

由于台面中心高、四周低,所以反射的声音折向较低的台面。同台面碰撞后,声音再次反射,又回到台中心。声音传播的这个路程并不长,因此反射回到台中心的回声几乎和直达声同时进入人耳,这样人们听起来特别响亮,并感到声音好像是从地下发出来的。

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主要建筑物,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别具一格的、高超的建筑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天坛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要大,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

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其中,祈年殿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的金丝楠木柱子排列讲究,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

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是利用声音的()现象造成的音响效果??

5楼:妖精

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是利用声音的(共振)现象造成的音响效果

回音壁,圜丘,三音石如何传声

6楼:

利用了声的反射效应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圜丘坛圆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心。石坛的周围砌有三重石栏,石坛以外设了两道逆墙。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

由于圜丘坛半径再折回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原音与回音,而且因为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所以听起来既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

天坛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

7楼:紫露凝香

是因为声音撞到了石头 改变了路线 也就是折射现象

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什么原理完成其音响效果的吗?

8楼:匿名用户

声学原理

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9楼:匿名用户

声学原理 ,声波反射

天坛内的回音壁,圜丘,三音石的传声特征是什麽?

10楼:匿名用户

声学原理抄

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可以听到回音是引用什么原理?

11楼:匿名用户

在首都北京市区的东南部,座落着一个驰名中外的天坛公园。那里本来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祭坛,最初建设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是我国最壮观、最有特色的古建筑之一。

不过,从声学上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天坛第一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环形的围墙,高约3.72 m,直径61.

5 m。在回音壁内的圆形场地上,偏北有一座圆形的建筑物叫“皇穹宇”,它与回音壁内壁间的最短距离是2.5 m;同时东西对称地盖着两座房屋。

人们一进回音壁,往往第一件事便是与同伴贴着围墙作远距离的耳语。人们讲悄悄话,一般在6 m以外就听不见。而在回音壁边上讲,传播却要远得多。

即使你和同伴分别在直线距离为45 m的甲、乙两处轻声对话,彼此还听得清清楚楚,就像同伴在跟前与你说话一般。

这个声学奇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语音的波长只有10~300 cm,比回音壁半径要小得多,因此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认为声波是直线前进的。语音在甲、乙两处之间传播,一部分以束状沿围墙连续反射前进,全程有129 m;一部分沿直线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全程才45 m。

因为墙面相当坚硬光洁,对声音的吸收小,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而且在回音壁的具体条件下,声波沿墙面连续反射都是全反射,没有穿入墙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所以声音在传播中衰减很小。两个人在甲、乙两处发出轻声细语,通过墙面传播的声波,尽管走了129 m,对方还能听清楚,就像打**一样。而直接经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却衰减很快,只走6 m就消失了,根本传不到45 m外的对方耳朵里。

这就是神秘的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天坛的第二声学奇迹是三音石。它在从皇穹宇通往围墙门口的一条白石铺成的路上,从皇穹宇台阶沿这条路数到第三块石头便是。游人们一到这里就鼓掌,鼓掌一下,可以听到五六次回声。

因为三音石正好在回音壁内圆心上,鼓掌声沿着四面八方的直径在墙间来回反射。因为围墙为圆形,每次声波从围墙反射回来在圆心会聚,便是一次回声。只是由于声波在来回反射的过程中逐渐衰减,因此回声一次比一次微弱,

五、六次后,回声就微弱到听不出来。

天坛的第三声学奇迹是圜丘。圜字是圆字的古体,丘字原意是小山、土堆子。不过,圜丘不是圆形土堆子,而是青石砌成的高台,这里是真正的祭天的祭坛。

因为古**行着“天圆地方”的不正确说法,所以圜丘砌成圆的,它外面的围墙筑成方的。圜丘是三层的石台,每层都有台阶可以拾级而登。每层台的周围都有石栏杆,最高层离地5 m多,半径15 m。

人们登上台顶,站在圜丘的圆心石上,往往又是喊话,又是拍手,这时听到的声音特别洪亮。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台顶不是真正水平的,而是从**往四周坡下去。

人们站在台**喊话,声波从栏杆上反射到台面,再从台面反射回耳边来;或者反过来,声波从台面反射到栏杆上,再从栏杆反射回耳边来。又因为圜丘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比原声延迟时间很短,以致相混。据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的时间,只有零点零七秒。

说话者无法分辨它的原音与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上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但是站在圆心以外说话,或者站在圆心以外听起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天坛的声学奇迹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的卓越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