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

2020-12-13 10:57:40 字数 5237 阅读 8076

1楼:外人

(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分)

(2)(4分)衬托或对比。(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

2楼:白子门

(1)“送”是“送来”的意思,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1分),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 “动”是“触动”的意思,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的情怀(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分)

(2)(4分)衬托(反衬)或对比或借景抒情(1分)。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儿童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对比(1分),突出抒发了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

3楼:小夕阳丶

小题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2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

小题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④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指出表现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

4楼:酱油专用

(1)萧萧bai梧叶飘落,du本zhi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dao爽,本是时令使然,内但用了“送”字和“动容”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诗人触景生,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意对即可)

(2)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写哀,更突出了诗**寓他乡的凄苦心情。(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

5楼:匿名用户

(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标准:第(1)(2)两题各5分,内容3分,语言2分。其中第(1)题答出某种“感情”,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各给1分,有分析各给2分。

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

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4分)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

6楼:时夏

小题1:运用了

拟人bai的修辞,“du萧萧梧叶”“

zhi秋风”本没有dao

情,寒冷

版也没有声音,但巧权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2分)(修辞或手法1分,具体内容分析1分)

小题1: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

小题1:考查诗词炼字效果。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此处用到的是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巧用了“送”“动”就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

小题2: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回答时要把诗句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同时注意表现手法的使用。如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注 ,夜深

7楼:夏至

(1)“送”是“送来”的意思,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3分)“动”是“触动”的意思,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情怀,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3分)(前句选“寒”酌情给分)

(2)衬托(反衬)或对比或借景抒情。(2分)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儿童的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对比,突出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分)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

8楼:熬夜4cu続

小题bai1:描绘了梧叶飘飞,寒声阵du阵,秋风瑟瑟zhi,江船漂泊的萧瑟凄寒画面

dao。(描写内容专1分,归纳意境

属1分)(共2分)

小题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1分),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1分)。(共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诗句内容浅显易懂,根据诗句中所写景物,抓住关键字词,用短语概括景色特点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要理解古诗中常用的方法“乐景写哀情”,了解一二句与三四句内容的不同,点明三四句所表现的内容,再根据一二句所写景物的特点,说明表达作者思乡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园李贺寻章摘句老

1楼 沙憴 老 字含有 终老绝笔之间 的意思,包含着作者怀才见弃的无限辛酸与无奈之情。 意思是 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 。用白描手法,描述刻苦读书 发奋写作的书斋生活。反映了诗人怀才见弃 失意无奈的幽怨之情。 文章 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 哭秋风 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表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绝句二首(其一

1楼 王瑾 小题1 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 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小题2 前二句的 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组成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

1楼 柔情 小题1 颈联用典,以匡衡 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 同学少年 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小题1 答案一 用 静 字更佳。 静 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 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 尽 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