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殿院内建的琉璃塔被焚毁后又建了什么

2020-12-08 16:33:09 字数 5435 阅读 5742

1楼:北京创典文化

此处在1755年,曾建有一座琉璃塔,也是清代皇家园林琉璃塔中最神秘的北海琉璃塔。可惜的是,琉璃塔刚建成三年后就被焚毁,此后建成琉璃阁。琉璃阁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外墙面嵌砌着五彩琉璃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

琉璃的各种颜色的含义是什么?

2楼:初夏的尘埃

1.绿色琉璃——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

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2.紫色琉璃——可催情 提高智商与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

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3.透明(白)色琉璃——佛法无边,宜于护身护宅 加强活力与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护身,百病不侵;护宅,百毒不入。

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4.蓝色琉璃——可聚福 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筋骨、肾脏及头痛有强大的**力量。

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

琉璃,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闽台缘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3楼:手机用户

精品展设在一楼西临时展厅,集中展示描建与台湾丁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展示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并现场制作展示,让参观者参与互动。

展品由泉州市民间丁艺美术家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展品种类有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偁、泉州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泉州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泉州花灯、竹编工艺、铜制器具。台湾工艺美术品取设有金门陶艺、琉璃工艺、交趾陶艺、木偶、宗教、木雕、石雕、琉璃。还有闽台民俗宗教展品,有神将阵头、盔帽、阵仗、铜器、绣仗、文轿、武轿、神像等,以及宗教庆典的各类道具。

二楼“闽台缘”主题馆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两地原始文化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闽台两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第四部分:开发同工,数以百万计身强力壮的福建移民,渡台把宝岛从荒芜之地开发为富庶之区。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今天台湾的方言、祭器、民间工艺、手工技术等,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福建移民赴台,带去祖籍地的神像或香火。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绝大部分由福建传入,其祖庙皆在福建。

第七部分:风俗相通———台湾与福建尤其是闽南,风俗相通,习惯相同。

在这七部分前还设置了序厅,展示了古(清)代闽台的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还通过“前言”对该馆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闽台两地深厚的“五缘”关系进行提示。在主题馆共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见证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将再现闽台骨肉亲的种种历史场景。

三楼“乡土闽台”专题馆

“乡土闽台”专题展面积1500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临时展厅面积1500多平方米,可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及活动,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合作、互动的平台。

著名画家作品展

竣工开馆庆典之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展厅将集中展示余承尧、沈耀初、李硕卿、魏传义、黄达德、王武龙、蔡金章、陈一峰、张自生、方照华、唐敏达、蔡国强、郭宁等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100多幅作品

琉璃由来

4楼:占兮

作为古老中国传统工艺中独有的一种古法材料和工艺,中国古法琉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关于琉璃的起源一直以来都莫终一是,也无从可考,只有流传已久的“西施泪”的故事传载了一段千古情殇。

相传,春秋末年,范蠡为刚继位的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历时三年得以铸成。当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粉状物质,与水晶融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到的及至。

于是将这种物品称为“剑道”,并随铸好的王者之剑一起献给越王。

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王者之剑,却将“剑道”原物赐还,还以他的名字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当时,范蠡刚遇到西施,为她的美貌折服,惊为天人,他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所以访遍能工巧匠,将以自己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

不料,这一年战事又起,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范蠡苦谏未果,越国终于遭到大败,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

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的。

1965年,湖北江陵一号墓中出土了一把历经千年却锋利如昔的传奇古剑,剑格处镶嵌着两枚淡兰色的琉璃,剑身的鸟篆文赫然显示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越王勾践剑上装饰的琉璃,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琉璃制品。无独有偶,其后,在河南辉县发现的“吴王夫差剑”上,剑格处也镶嵌了三块无色透明的琉璃。

两位纠葛一生的春秋霸主,以赫赫战绩称霸天下,“王者之剑”绝不仅仅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被他们视为生命一样珍贵。两位传奇的王者,不约而同地将琉璃作为自己随身配剑上唯一的装饰,不由得为那段关于古法琉璃起源的传说平添了几许神秘。

我们无法确认中国古法琉璃的起源,大抵在西施泪的传说之前只有许多人文或是神话的传说。但相对于西方玻璃起源的传说,范蠡铸剑发明了琉璃的传说则更具中国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

传说,玻璃是腓尼基人(黎巴嫩人)发明的。在3000年前,一群运送天然苏打的腓尼基海员,在地中海的一片海滩上燃起了篝火,他们用大块的苏打垫脚,支起了大锅。饭后,人们在火堆的余烬中,发现了一种象冰一样的物质,原来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于苏打的主要成分碳酸钠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为了钠玻璃。

另有一说,玻璃是源起于古埃及,由一位聪明而细心的陶器工匠在烧陶的过程中发现的。

事实上我们一旦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这些传说立即就失却了他们存在的依据。

二氧化硅的熔点约为1700度,以钠质为助熔剂后,形成的钠玻璃的熔点也在1450度左右,而即便是采用现代的优质燃煤,普通的炉膛内的温度最高也只在600度左右,更不必说3000年前的篝火。从温度上看,只有古埃及的制陶说还略有可能。

将东西方的传说相比较,尽管“铸剑说”具有一些中国独有的神话与浪漫主义色彩,但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看仍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对于传说细节上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不去计较,但体现出的中国古法琉璃与西方玻璃起源最大的区别所在,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根据对出土琉璃的化学成分分析,中国琉璃的主要助熔剂为“铅钡”(与天然水晶极其接近),而西方的古代玻璃以“钠钙”成分为主(与沿用至今的玻璃窗。玻璃杯相同)。在西方的玻璃配方中“钡”的成分几乎从未出现,“铅”的使用亦是如此,而西方真正的含铅玻璃要到公元十八世纪才广泛使用,较之中国的古法琉璃工艺,整整落后了两千多年。

我们知道,铸造青铜器所需要的温度极高,熔化琉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完全没有问题,其次青铜器的配方,需要在铜中加入铅(方铅矿)和锡,钡是古代铅矿(方铅矿)的共生物,不能分隔,所以古法琉璃铅钡共存是必然。再者,古代铸剑的砂模里含大量的二氧化硅,这样生成琉璃的材料。温度。

助熔剂条件具备,其他的一切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在中国的许多专著里都提到,琉璃是以流利母和琉璃石混烧而成。

《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晶。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颜山杂记-琉璃篇》中“取彼水晶,和以回青……”的工艺记载也进一步映证了这种工艺的延续。

从现今出土的文物判断,西方出现半透明玻璃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比中国古法琉璃出现的时间晚了近300年,出现透明玻璃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比文献记载的三国时期的吴主琉璃屏晚了1000多年。而西方出现人造水晶(类似琉璃成分)的年代大约在19世纪末,较之中国古法琉璃的出现则晚了2000多年。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法琉璃,从严格意义上讲,其物理状态应界定为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状态,从出土文物看,现今出土的最早的琉璃依然是“越王勾践剑”上的饰品。从材料上看,琉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水晶和玻璃的一种古法材料和工艺。

5楼:匿名用户

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

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

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天然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

琉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实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和杏黄色、龙纹一样,同属王族专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于琉璃的发现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们认为琉璃和水晶一样,具有记忆与传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拥有者“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大约在元代,随着汉文化的人为断层出现,汉王室的许多技艺也失传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了,您一定看过《西游记》,沙僧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不就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来的吗。用周星驰的话讲,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的了。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贵了。

应该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琉璃工艺散落到了西方,西方人应该是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种工艺在中世纪威尼斯一代演化成了玻璃,西方的许多文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都没有保持原汁原味的技法,从琉璃到玻璃,在材料与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大工业生产,不过从根子上讲,玻璃和琉璃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