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020-12-08 11:04:15 字数 5844 阅读 9165

1楼:匿名用户

第一,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认同始终如一。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民本思想萌生于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春秋时期,“重民轻神”、“恤民为德”成为较为普遍的思潮。

儒家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秦汉以降,“重民爱民”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阐发。比如,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第四,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可以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来概括。

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满足封建社会伦理基本需求、完成个人人格健全的道德规范。

第五,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舍生取义,推崇大丈夫精神,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第六,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中庸”就是合宜的分寸、合宜的“度”,恰到好处,收放恰宜。孔子提出“中庸”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凡事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孔子把这种“中庸”之德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以之为人们处世接物的高明艺术。

第七,个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齐治平”。《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第八,社会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楼:艾小呆的我

中华传统美德。

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必须努力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思想理念对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态度与“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值得深入发掘和阐发。

3楼:我有蓝天一片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

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4楼:谷可欣巨君

中华文化

的精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精髓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展下去,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必须从它的民族精神开始发源和扩散的,才能不断发扬光大。但文化中的精神本质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5楼:淦秀艳智平

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儒为血肉,道为骨,佛为心。

6楼:项滢渟令平

和从早的五行八卦天地人思想

到之后占中国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

在西方文化被引进之前

我们都是强调一个和

7楼:冷凯定衅歌

中国的文化是中国有文化的人的文化。中国什么人有文化呢?读书人。

读书人有好多种。有读西方的。有读中国古典的。

你所指的中国文化想必是指中国古典的文化。中国古典文化的载体是古汉字。中国的古汉字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的精髓是形似或神似,而不表达抽象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注重形神对本质的无限接近,到达深远。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神秘莫测。

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文化的精髓的话就是神秘。神秘的思想境界,神秘的行为方式,神秘的处事原则。如果用一个词来表示西方文化精髓的话,那就是创造。

个人愚见。

8楼:匿名用户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的“八端”、“八法”、“三达德”和“五常”分别是:

1、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

2、八法可能指以下几个方面:医学、武术、书法、法制等。其中中医又分有**八法和针灸八法。

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的总称。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三达德:出自《中庸》,三达德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

4、“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拓展资料:

1、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

在当时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有人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了。这可能是“王八”一词的最早来历了。

“王八蛋”(忘八端)本意是教做人道理后来,人们开始将人的八项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联系在一起,统称“八端”,即做人的道理、为人的根本。

倘若“忘八”,既可以说是“忘八端”(忘记了所有这些做人原则规范),又可以单指在八项德行中缺失了最后一项,明显就是指无“耻”了。因“王”与“忘”有些谐音,于是乎,有好事者渐渐将“忘八”演化成“王八”了。

这个说法及来历,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得到了印证,该书有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显然,在这里欧阳修笔下的“贼王八”就是说“无耻之徒”的涵义。

9楼:匿名用户

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追求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达到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所谓的“得道”、“成佛”。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10楼:我有蓝天一片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认同始终如一。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民本思想萌生于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春秋时期,“重民轻神”、“恤民为德”成为较为普遍的思潮。

儒家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秦汉以降,“重民爱民”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阐发。比如,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第四,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可以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来概括。

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满足封建社会伦理基本需求、完成个人人格健全的道德规范。

第五,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舍生取义,推崇大丈夫精神,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第六,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中庸”就是合宜的分寸、合宜的“度”,恰到好处,收放恰宜。孔子提出“中庸”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凡事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孔子把这种“中庸”之德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以之为人们处世接物的高明艺术。

第七,个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齐治平”。《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第八,社会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200字

1楼 清墨 我最喜爱的传统 节日 传统节日中我最喜爱的事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专节日。在这一天里属的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街小巷到处彩旗飘飘,一片新年的新景象,人们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走亲访友,相互问候着,,,,。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作文200字 2楼 独酌酌酌 中国是...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神仙,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1楼 一束精光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天仙配 梁祝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白蛇传,愿者上钩姜大叔,大闹天宫齐天大圣。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2楼 度理所为 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 中国结 京戏脸谱 皮影 武术秦砖汉瓦 兵马俑 桃花扇 景泰蓝 玉雕 中国漆器 红...

怎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楼 童小可 1 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 2 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例如都香大成网的手机国学短信,央视的开心国学等。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 多层次的 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