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什么是人文特色

2020-12-07 13:03:12 字数 5397 阅读 6522

1楼:蓝天可达

香港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关法例保障。香港人信奉不同的宗教。很多主要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和提供卫生福利服务。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香港每年都主办各种类型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香港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弥敦道、亚士厘道、诺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和酒廊,都是居民和游客游览光顾的场所。

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俗称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喱、韩国烧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

还有以传统的广式点心作早餐的饮茶。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香港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节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

香港是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食品一直扎根香港,如年糕、粽子、鱼蛋、蛋挞、小桃酥、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小椰堆、花生饼、芝麻饼、相思酥、棋子饼、炒米饼、格子饼、花生糖、袋仔面、鸡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什么是人文特色

2楼:杏坛老朽

人文就是先进思想的代名词,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关注人、关爱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有历史性、地域性。那种与众不同的重视人的文化的形式、内容等都是其特色。

香港的文化习俗

3楼:日天日地

香港民俗文化介绍:

香港饮茶习俗

在香港,饮茶一开始是叫做「上茶楼」或者「上酒楼」,后来就叫了「去饮茶」,慢慢「饮茶」就变成了上茶楼喝茶吃点心的代名词。饮茶主要包括了喝茶和吃点心,而点心中数虾饺和叉烧包在早期较为广受欢迎,故此粤语内形容饮茶为「一盅两件」(一盅茶+两件点心),而且在某些语境下它还表示“最低消费”的意思。

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又名包山节(英文名称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是香港长洲海陆丰籍居民举办的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也是香港旅游发展局推介的一个主要节目。举行之日为农历四月初六,会景巡游为四月初八,同日也是佛祖诞。整个建醮期一连5天,有“迎神”、“走午朝”、“超幽”、“送神”等祭祀仪式。

其中飘色会景大巡游、醒狮与祥麒表演、抢包山最为吸引民众参与。

吃盆菜“吃盆菜”是香港的九龙、沙田、大埔、元水和深圳一带最有民俗特色的传统宴席。每逢喜庆及红白喜事需要宴请宾客,主人家便请专业厨师制作盆菜供客人享用。每桌只有一大木盆,盆内按预先烧熟菜肴的贵贱依次层层叠放。

底菜一般是萝卜及其他蔬菜,接着是大块猪肉、肉皮、鸡、鹅、鱼、虾、蟹、蚝等。凑齐10人吃一盆,传统是从高到低,一层层吃;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加上盆菜盘满钵满的形态,尽显繁荣兴旺之寓意。

烧黄纸又叫“斩鸡头”,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种民间发毒誓的形式。仪式开始,双方跪在神案前,面对神像,点燃香烛,顶礼膜拜。然后,双方各执一张黄纸,高声吟诵誓言,多为“清心直说,并无虚言”、“若有戏言,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之类。

接着,庙内执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鸡一只,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洒在写有毒誓的黄纸上,再将黄纸焚烧,方为了结。后来法庭处理一些无头案时,利用民众愚昧的民俗心理,也采取这种形式,土洋结合,“斩鸡头,断疑案”。

抢包山香港长洲的习俗。据说18世纪的清朝,长洲发生了瘟疫,导致不少平民死亡。后来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得以制止。

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并且在长洲北帝庙前竖起三个包山,作为祭祀之用。每个包山高约13米,用竹棚搭成,每个包山挂上了约一万六千个包子。包子名为“幽包”,是一种曾被供神的印有红色“寿”字的莲蓉包,又叫“平安包”。

摘得包子越多,福气亦越多。但自从1979年发生包山倒塌意外事件后,相隔了26年,2005年才首次复办这项传统习俗。

打小**传于香港地区民间的一种小型祭祀仪式。该习俗在香港地区分布颇广,仪式都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及山边等地方进行。此外,部分庙宇内的庙祝也有替人“打小人”服务。

每年惊蛰是“打小人”盛行的日子,“专业打手们”手操旧鞋烂鞋,打残打烂放在砖头上的纸公仔,代客痛打“小人”。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仪式驱除小人,迎来贵人。港岛宝云道一段、鹅颈桥都是“打小人”的有名地点。

香港煲蜡

香港人所指的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利用月饼铁罐作器皿、焚烧报纸或使用蜡烛等杂物用作煲蜡的火源,大量蜡烛(正确地说应该是高温液态的蜡)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蜡液燃烧得最猛烈之时,而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煲蜡极为容易引**灾,滚烫的蜡液接触到**可能造成第**烧伤。

这是南方的一种风俗习惯,比较危险,每年中秋都会有人给烫伤。“煲蜡”就是将两支蜡烛点着,然后拿一支蜡烛在上面烧看烛泪往下滴。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

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香港春节习俗

踏入新春佳节的第一刻,香港人多半会前往黄大仙庙,争先恐后地要插上“头炷香”,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财源广进。所谓“头炷香”,指的是每个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但不一定要当日零时插,任何时候都是好时辰,最重要是心诚。

在香港的庆年活动中,一向重头的戏是舞龙舞狮,而且都要装饰得五颜六色,风采欢腾。舞狮也称为“狮子舞”,在香港不仅是传统的舞蹈项目,而且也是民间的体育及庆典活动。香港人舞狮大多是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不同于北方的舞狮——由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但有雌、雄之分,还分文狮、武狮、成狮、崽狮等。

香港人年前也都要清洁一下家中环境,取“除旧布新”之意。继而是置办年货。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吃团圆饭。

香港人十分注重吃,连菜名都要起个好彩头。团圆饭后,要去逛花市,买年花回家,增加家里的过年气氛。

当然,红包压岁钱是不能少的,但香港人一般不包 “大红包”,身上所带的以备不时之需的成迭红包,多数都是装着10~20港币。大年初一人们会拜亲访友,正式拜年。许多人家都于桌上摆设年糕、油角、煎堆、蛋散等过年应景之食物。

香港树中秋习俗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

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4楼:寂灭五使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香

港长洲午夜举办的“抢包山”万人空巷。

2.“飘色”巡游是香港传统习俗中的祈福仪式之一。相传在清朝中叶,因瘟疫为患,居民为消除瘟疫而举行“飘色”巡游,后保留成为民间文化习俗。

3.每年各区都会举办传统“盂兰节”,“盂兰盆会”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强化道德教化的作用等。

4.农历新年春节市民照例要派“利是”(红包),迎财神,有的还出动中西财神迎春纳福。

5.每年农历8月14至16日,中秋节前后的晚上,香港大坑区都会在街头“舞火龙”。这一习俗已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5楼:匿名用户

有如下5个区别于内地的文化习俗:

1、天后诞

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会,海上守护神 ─ 天后广受拥戴。每年天后诞,香港各区70多座天后庙都有庆祝活动,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会景巡游,西贡的天后古庙则有渔船巡游。

2、长洲太平清醮

长洲太平清醮是香**有的民间节庆,欢腾又富地道色彩。在节庆期间,岛上居民全情参与,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热闹的程度更胜农历新年!

由于独一无二的包山,长洲太平清醮又称为“包山节 ”。

相传清朝中叶长洲瘟疫为患,居民向北帝神祈福,请高僧设坛拜祭,并奉北帝神像游行,疫症才消除。如今,长洲太平清醮不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因其独特的色彩,而获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选为“全球十大古怪节日”之一呢!

3、佛诞

每年佛诞,全港佛堂寺庙都有礼佛庆典和浴佛法会,其中以大屿山宝莲禅寺的活动最盛大。

佛诞又称“浴佛节”,相传佛祖出生时,天上有九条龙喷下清泉为他沐浴,所以日后佛诞都有这个仪式。如今善信会以香汤沐浴佛身,寓意以佛祖的智能,洗涤污浊,净化心灵。同样蕴藏禅理的还有贺诞食品蒝荽饼,其味带甘苦,寓意人生苦尽甘来。

4、谭公诞

每年谭公诞,香港多座谭公庙都有贺诞活动。

谭公与天后一样,都是海上的守护神。相传谭公是元朝惠东归善人(今广东惠州),12岁得道,便有呼风唤雨、**天气及替人治病的能力,所以被渔民奉为神明。

走进谭公庙,您会发现谭公的塑像竟是小孩模样。相传那是因为他年少得道,练成长生不老之术,即使年届80仍能保持孩童的容貌。

5、抢包山

抢包山是香港地区的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香港长洲。起源于清朝中期,由粤东海陆丰人传过去,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抢包山于每年春天打“太平清醮”结束后开始。善男信女门用面粉蒸许多包子,在北帝庙前砌成一座座“包山”,用来供奉神灵。人们在一声号令后便赶快爬上包山,尽他们所能抢夺挂在包山上的包。

村民认为这些包子吃得越多,福气越大,所以人人争先恐后,甚至打架。

自78年以后,**下令停办抢包山活动,改为分派形式。2005年起恢复举办抢包山活动,定于香港每年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公众假期举行。

什么叫人文类文章啊,请教~什么是人文类文章?

1楼 匿名用户 有阳光的午后 在田野上放飞心情 到原野到江畔 让心去感受人文的温馨 背起行囊 我们结伴同行 江滩的老牛 慢慢而行 来年的春耕需要积蓄体能 有阳光的午后 在田野上放飞心情 去沙滩去杨林 让情去感受自然的清新 挽起袖子 我们牵手同行 江岸的杨树 渐渐空心 未来的经历需要敞开胸襟 有阳光的...

什么是人文素质和素养

1楼 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 quality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 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 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 的基本知识...

客家围屋和客家风情属于特色么,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是怎样的?

1楼 蓝焚 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 围屋 转龙屋 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 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 八卦形 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