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哲学思想,怎样表现出来的,结构特点,建筑形式

2020-12-04 14:48:42 字数 4915 阅读 7364

1楼:匿名用户

“月盈则满,水满则溢”的意思是月亮太圆了就会亏损,水太满了就会溢余,比喻过分的光辉就会暗淡下去。在古建筑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比如有些古建筑它就故意设计成平面缺角的形状。破解“满则溢”。

2楼:匿名用户

要把哲学问题跟具体内容结合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的比如院落布局体现的尊卑有序、居中为尊

比如建筑上的吻兽、彩画装饰,提现了人们对于吉祥的期望比如建筑形制上体现的尊卑,不同等级的人不能僭越自己等级的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3楼:装甲掷弹兵水瓶

1、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

2、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3、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4、木构架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5、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4楼:古建家园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样式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盔顶、录顶等。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有:殿、堂、亭、台、楼、榭、轩、阁、枋、廊。

5楼:清渐漠

以下来自网络

中国古建筑(明清时期为例)的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亭子来说,就有几十种之多。归结起来 不外乎我们常见到的: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基本形式。

在这几种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歇山、 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二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除五种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以外,还有扇形、套方、双环、卍字,曲尺、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建筑,再加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建筑形式组合起来形成的复合式建筑(如北京闭城的承光殿、故宫角楼、北海妙象亭、故宫万春亭等),使古建筑呈现出极为纷繁复杂的建筑形式。

古建筑有大式与小式之分。

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表现在建筑规模、群体组合方式、单体建筑体量、平面繁简、建筑形式的难易以及用材大小、做工粗细、用砖、用瓦、用石、脊饰、彩画、油漆等各方面,并非仅以有无斗拱作为区分的标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列举的大式建筑中,有许多就是不带斗拱的。

大式建筑主要指宫殿,府邸、衙署、皇家园林这些为皇族、官僚阶层以及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建筑。小式建筑则是以民居为主的,为广大士民阶层和劳动群众服务的建筑。大式与小式的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

尽管古建筑形式纷繁复杂,但各个部位都有较为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是古 建筑设计与施工共同遵循的法则。千百年来,古代的建筑大师们遵循这些法则进行建筑实践,建造了无数形式多样、风格统一的建筑,使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形成 了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我们要从事古建保护、维修事业,创造具有中国民族 风格的现代建筑,努力掌握这些基本法则是十分重要的

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物各部位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保持统一 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柱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等

6楼:明诚地坪

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歇山,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双坡面屋顶与四坡面屋顶相结合于一体。一种屋顶形式。

简言之,即庑殿与硬山相结合的一种屋顶形式,等级次于庑殿。宋代称曹殿,九脊殿或厦两头造,清代称歇山。它由4个倾斜的屋面,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战脊(即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或垂直的三角形墙面俗称山花,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

具体的结构是,在两山用丁袱承托山面和椽枋,屋顶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坡面屋顶。屋顶上部为前后两坡,两坡相接处安正脊,两坡左右各砌垂脊,下端四角砌戗脊,共九脊。形象资料始见于汉代明器、北朝石窟壁画等。

后才推广使用,成为中国建筑屋顶的传统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两歇山顶垂直相交呈十字脊形式,这种建造形式较罕见,如北京紫禁城四隅角楼,是很好的实例。 ??

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7楼:吾乃至尊杀机

1、主要形式:殿、堂、亭、台、楼、榭、轩、阁、枋、廊。

2、主要样式: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盔顶、录顶等。

3、主要特点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

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