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正月十五是吃元宵呢还是吃饺子、吃汤圆呢

2020-12-03 17:21:36 字数 7264 阅读 3922

1楼:go超级熊猫

正月十五,按照节日习俗,吃元宵,吃汤圆,都可以,北方人喜欢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

2楼:匿名用户

北方人早上吃元宵,晚上吃饺子。南方人早上吃汤圆。

正月十五到底是吃元宵还是饺子

3楼:匿名用户

正月十五吃什么?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

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正月十五应该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

为什么要正月十五吃饺子,正月十六才吃元宵呢?一是跟月亮的运行规律有关,二是跟中国人的“口彩”有关。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什么是“望”?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

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在不借助科学仪器的时代,古人发现,“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有时会比较慢,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在追求过年团团圆圆的大背景下,正月十五的月亮不圆,自然不算圆满,于是,就有了正月十五先贺岁,正月十六再吃元宵的习俗。

4楼:曲水流觞

不同的地方正月十五习俗不同。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正月十五应该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5楼:狮子

南方人喜欢吃唐元,北方人喜欢吃元宵和饺子。很多人不知道元宵和汤圆的区别。首先,分享两种识别方法:元宵比较简单,与汤圆灌装相比,主要是甜、白糖、芝麻、各种水果成分等。

表面不像汤圆那样光滑,有的是粗糙的,汤圆富含灌装,多是甜、咸、肉、菜的样品,而且表面光滑光滑,可以称之为细嫩肌肤。

至于元宵节吃什么,有一个由来已久的结论,“十五平十六元”的元宵节习俗是许多北方人的传统。

他们认为15饺子应该吃,而16汤圆应该再吃。每个人都听说过“十五的月亮是十六圆”,他们认为十五的月亮不是圆的,即使你吃了它,它也不完整,而在16日的满月吃元宵意味着团圆和吉祥。

正月15是先吃饺子还是汤圆

6楼:匿名用户

中午饺子,晚上汤圆。

7楼:匿名用户

我们这里是初一吃抄手,饺子。15吃汤圆

8楼:

元宵节团团圆圆,那就是吃汤圆了

9楼:绵绵的软耳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10楼:匿名用户

其实都一样开心就好,太多比较,计较就是太累了。

11楼:不忘初心的人

中午吃饺子,晚上吃汤圆

12楼:***定位

一般北方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还吃饺子吗 20

13楼:争霸天下第一关

都可以。

元宵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属于元宵节节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14楼:匿名用户

正月十五吃饺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正月十五应该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

15楼:我和**

我是福建的,我们这里元宵是用米磨成浆然后虑干水成剂子,然后捏成饺子样,里面包咸的肉馅叫做元宵。而做成圆的丸子中间包甜的豆沙,八宝等馅料的叫汤圆。我不知道北方是啥样的,大抵差不多吧,毕竟福建人也大多是北方人迁移过来的。

而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吃汤圆。而饺子是在冬至的时候吃的(福州附近,长乐连江等地)。听说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但我们福州人好像年夜饭不吃饺子,吃年糕,吃鱼圆太平燕,就是用鱼丸,肉燕(就是北方的混沌,抄手,老广的云吞,不过皮是用肉敲打成肉糜加上生粉做成的,非常地q弹,与众不同。

),鸭蛋等合在一起煮成一大盆,连汤带水,合称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太平宴,其中最重要的是鸭蛋,鸭蛋福州话谐音压乱也称太平所以加上肉燕称为太平宴,还吃猪脚泡线面等。

16楼:匿名用户

一般过年才吃饺子,北方十五吃的是元宵,男方吃的是汤圆

17楼:淡陌语儿

看地方习俗,有些地方在元宵节这天吃饺子,有些地方是吃汤圆,不知道有没有得吃。

18楼:匿名用户

应该正月十五吃元宵,还得吃饺子。这是北方人的习俗

19楼:匿名用户

北方正月十五吃元宵,南方吃汤圆,没有吃饺子的说法

20楼: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

元宵节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正月十五应该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

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为什么要正月十五吃饺子,正月十六才吃元宵呢?一是跟月亮的运行规律有关,二是跟中国人的“口彩”有关。

正月十五是吃饺子还是汤圆?跟地方习俗有关系吗?

21楼:匿名用户

估计咱这儿都是这吧,俺家也是十五吃饺子,十六吃元宵

22楼:匿名用户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够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吃元宵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可能也有一些地方是过十六,我国之大,各个地方不尽相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23楼:冰凌云风

年三十要吃,大年初一一定要吃,初五吃的是破五的饺子,正月十五是过完年的饺子。

24楼:匿名用户

北方一般吃元宵,南方一般吃饺子.

25楼:匿名用户

当然是汤圆,这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过年才吃饺子呢

26楼:诺建设衷亥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

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

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元宵节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

27楼:匿名用户

不吃饺子,吃汤圆。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又称"汤圆"、"圆子"、“汤团”,源自于宋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28楼:匿名用户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29楼:

吃元宵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太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