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02 05:29:51 字数 3965 阅读 1135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作者左思(约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他的优秀作品有《咏史诗》、《招隐诗》、《三都赋》、《娇女诗》。有辑本《左太冲集》。

借物咏怀,借景言志。文人的进取血液始终在他们的血管中激荡着,然而世事并非像他们想像中的那样单纯与自然,薄分素餐者尽管为千夫所指,但仍时时存在,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压抑氛围。希望的破灭和理想的失败,使其他进取文人们只能用手中的这杆笔来渲泄自己心中的不平,也只能如此而已。

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咏史: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作者卢照邻(637~69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附近)人。十余岁即博学能文。有《幽忧子集》存诗近三百五十首。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咏史抒发自己才志不得施展的郁闷愤恨。初唐还是贵族政治,出身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很难在仕途上脱颖而出,这就使得很多有才华、有抱负而又出身低微的文人有了受压抑的痛苦。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景仰、赞美,是在描写一种自己理想的从政人格,也是对自己仕途不得志的宽慰。

左思的《咏史》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楼:匿名用户

通过 借古讽今 比兴 对比 用典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寒门子弟在门阀制度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是自然现象。金张和冯唐说明了历史事实,世胄和英俊揭露了社会现实。

4楼:肥壤郁沛容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楼:匿名用户

标题 咏史 作者 左思 年代 魏晋 内容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注释 【注释】: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楼:

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古诗鉴赏,咏史(其五),诗人追慕许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楼:匿名用户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表达了作者虽然有超拔的才干和报国的高志,但是受制于魏晋时期士族制度的压抑,难以施展抱负,只能望而却步,转而追怀许由那样的高士隐居。

有着致力于全国统一抱负的左思,并非徒作大言,纸上谈兵,而是做了许多切实的准备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他所说的:“畴昔览穰苴”(其一),即读军书兵法。

在封建社会中,习文秉武,虽然并非什么罕事,然而在士族社会制度中,却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魏晋期间,士族制度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贵,左思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下层士族之家,不能不受到这种腐朽观念的影响。

但他能够打破世系门第观念的束缚,立志到疆场上去,在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中觅取个人的功名,这是可贵的。而且,随之左思居住洛阳,见闻到“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其一)的情况,更是急不可捺,跃跃欲试。尽管左思自知自己的军事才能象铅刀一样的钝,然而能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即使有一割之用,也是能慰自己平生志向的。

但是,左思美好的愿望遭到了士族制度的压抑和摧残。晋实行“门选”制以维**族集团的利益,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更有甚者,一些门第观念很强的士族,对于文章的品评也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决定弃取的态度。

《晋书·左思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陆机听说左思构思《三都赋》,抚掌大笑,在与他的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

”后来由于司空张华的推崇,他的赋才得以大出其名。左思的门第寒下,虽然才高志清,却很难能冲破士族制度的坚硬厚壳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冷酷的现实,使左思献身无门,报国无期,怀着无限的愤慨。

《咏史》其二,正是他这种愤慨的写照。诗中,他把像自己一样才高位卑的寒门子弟,喻作生于涧底的松柏;把依赖祖业居于要津的才劣质拙的士族纨绔子弟,喻作长于山顶的柔弱的小苗。松质柏节似的人才,受到柔条弱枝般的人的遮挡,其原因为“地势使之然”,是士族制度本身造成的。

然而士族制度,又是“由来非一朝”。汉张汤、金日磾的子孙,凭借着先人的荫德,数代都享受着极大的尊荣。而奇伟出众的冯唐,直到白首仍未受到重用。

在此,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对比之中,使诗对士族制度的揭露,更加显得有力。

在功名利禄到来之时,左思毅然却步了,在《咏史八首》诗中读者可以寻找到理解其原因的线索。左思居住在洛阳,面对着“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其八)的情景,愧恨交加,认识到自己来洛阳是一次失足。因此自责自惭地说:

“自非攀龙客,何为忽来游?”他想步许由的后尘:“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其五)虽然想做段干木、鲁仲连式的人物,“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其三)但是,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愈演愈烈;这里又没有象魏文侯、平原君那种礼贤下士的人物。况且腐败的政治,残酷的杀夺,使荣枯盛辱瞬息万变。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在这样的时代,“饮河期满腹”的偃鼠,“巢林栖一枝”的鹪鹩,“可为达士模”(其八)。弃却富贵,退居乡里,以求洁身自好,成了左思的必然道路。

田园生活,远离杀夺中心,使左思怡然自得,乐陶其中(见《招隐》之二)。但是左思心情并不平静:“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杂诗》)又可见左思选择退居乡里的道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有着无限的悲凉与凄怆的。

8楼:快乐小鱼儿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中晚唐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9楼:℡卟變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我认为他们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

它的特点分为五点:

一、 深重的忧患意识

二、晚唐泳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象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意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三、好翻旧案。

四、工丽巧切,妙逼盛唐的七言绝句(包括律诗)。

五、借题写心。

《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10楼:取而待之

中晚唐的咏史的诗歌大都表达忧国忧民,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还有对国家衰败,灭亡的惋惜,和自己的痛苦之情,表达自己对统治阶级的痛恨和厌恶,等等。。

海棠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苏轼《海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2月华如水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整首诗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2楼 风莫楚 怀才不遇 希望当时的政治主体对他 就像他对这花一样 3楼 匿名用户 ht...

青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青松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1楼 泡泡 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 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 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 雄气勃发 愈挫弥坚 坚强的精神。 2楼 匿名用户 表达作者,孤独 寂寞。 青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楼 深秋枯叶 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 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 雄气勃发 愈挫弥坚 坚强的...

广玉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钗头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广玉兰》一文从 广玉兰香幽 色美 形秀 叶趣 等方面描写了广玉兰 表达了作者 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钗头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楼 sc瘦脸 表达了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