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四大著名的错字,是真写错字还是另有原因

2020-11-26 14:54:11 字数 5361 阅读 1277

1楼:翰林学库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错字,错的巧,错的妙,错的令人拍手叫绝。如今这些著名的错字都在风景名胜处,有幸游历至此,不妨留心观察,既知其理,难免会心一笑,更添趣味。

天下第一错字——〝避〞

天下第一错字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的。在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

可是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首领,如蒙古、**、新疆等首领的重要场所,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

最有善心的错字——〝鱼〞

西湖有十景,〝花港观鱼〞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为此景御笔题写了一块〝花港观鱼〞的石碑。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少了一点,变成了三点。据说康熙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心怀慈悲,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据说,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扬州留下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这样的错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两大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拍手叫绝。

为何古人写错字叫“通假字”,而我们写错字叫“错别字”?

2楼:匿名用户

在学习古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遇到通假字。这个时候有人就会思考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更有的人会认为通假字只是古人因为写错了字,所以给自己找的借口。就是因为这种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才让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古人写错了字就叫通假字,而我们写错了字就叫错别字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通假字的原理是谐声。

通过古文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通假字,几乎它所通的字和它的读音都是相似或者说甚至是一样的,古人只不过是利用了这样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互相代表,然后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而已。可是在现代我们写错了字,就是写错了字,这个字完全有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字。

第二,估计方言差异。

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普通话,并不像我们现在可以有一种通用的读音。在那个时候各个地方之间并不是相通的,所以难免存在方言上的差异,再加上随着时代的演变,用字上的差异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就会产生了一系列的通假字,这些通假字并不是错字,并不像我们现在把字写错一样,而古人只是用了相同读音的字。

第三,语义的延伸。

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国的文学上面也经过了多次的变革,在这些变革过程中总是有一些糟粕被踢出而保留了许多好的东西,但是在这样情况下,关于字这一方面是无法彻底去除的,毕竟留下了很多文章和史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根据整句话的意境去猜测这个字在当下应该对应的字,所以也就有了通假字的出现。

3楼:爱吃肉的老肥

因为古人都是抄书,有时候字体复杂,可能会抄错,也有的会简化,所以形成了通假字。

4楼:阳光的

这只是古代文明与现代不一样罢了,虽然说法不一样,但其实意思都是写错字了

5楼:古月介介华华

因为当时古人看来,两个不同的字其实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跟我们现在的简体字是不同的。

6楼:我要

古人的通假字并非是写错字,而我们现在写错字是真的写了错别字,通假字是可以解释通的,在研究古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而我们写错别字,不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通顺。

为什么古人写错字,可以叫通假字,而我们写错字,就叫错别字?

7楼:苍井空丶你妹邨

通假字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规范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

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正如郑玄所说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至于有的典籍书已亡佚,后来只能根据某人的口授再笔录流传,笔录之时,也容易注重声而忽视字形。

某些“别字”流传久了,也就渐渐相沿成了习惯,所以古书中的许多通假字与其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某)是相当固定的。 古书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同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

清代学者王念孙说得好:“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之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解,则诘为病矣。

”前人将上面所举例①“庄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为“寐寤”,“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时始觉其生。”一觉醒来孩子已生下,又何“惊”之有?所以这样的解释是“以文害辞”,可见明通假对阅读古书的重要。

错别字 如有人将“染”写成了“染”[把九写成丸] ,将“曳”写成了“曳”[多了一点],这些就是错字;将“建议” 写成“建意”,其中的“意”就是别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许多人认为写汉字是个人的小事,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或别人能看懂怎么写都行;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当然有时也有会写某字,但下笔时误写的情况。如有人把“武”写作“武”[把[弋]写成[戈]],把“豸虫” 写作“虫豸”,或者把“锲而不舍”写作“契而不舍”等等。有些人,特别是个体商店的经营者,因贪图方便而写了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字或别字。

如有人将“酒”写成“九”,把“饼干”写成了“并干”,这种情况更是司空见惯的。 客观原因是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此外,汉语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如“嬴”与“赢”,“辩”与“辨”,“磬”与“罄”;“必须”与“必需”,“那里”与“**”,“符合”与“附和”,“检查”与“检察”,还有“翔实”与“详细”等等,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或混淆。 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

如有的经营者卖东西,在其广告招牌上,将“花卷”写成了“花圈”,将“大偏鱼”写成了“大便鱼”等等,结果令顾客望字止步,有买卖也作不成了。 在使用汉字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一定要少写或不写错别字,自觉纠正错别字。我们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才能使汉字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005年,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求采纳

8楼:声美媛沐娴

哈哈,好奇怪的问题啊,你这个问题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平民百姓泡妞叫下流,名人泡妞叫风流。

其实通假字是这样的: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全国唯一把站名写错的火车站,真写错还是另有深意?

9楼:雅兮

是兰州火车站,肯定是真的写错了,但是再改的话又很麻烦。

10楼:下雪的憧憬

这是出自一个著名书法家张邦彦之手,这可能是他的风格所致,反正大家看了也没有觉得不协调所以就没改正。

11楼:独狼也有

兰州火车站,兰字最上面一横比较长,我觉得是另有深意,有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

12楼:暮月何归

这个

火车站就是兰州火车站。提起兰州火车站,经常看新闻的小伙伴应该都十分熟悉,这个火车站名字写“错了”而不自知,依然坚持用这个写“错”的车站名字,用了60多年坚决不改。

兰州,一个一听就能让人想到美食的城市,不仅有很多充满西北特色的风景,而且兰州人民民风淳朴,对于外地人非常热情友好,相信不少人坐火车去到兰州后,对当地的第一个印象就来自火车站上醒目的两个大字“兰州”,为什么这简单的两个字那么引人注目呢?

原因就是兰州的“兰”最上面的那一横比下面的两个横要长出许多,所以很多人都会产生困惑,这个字确定没写错吗?

其实,“兰州”两个字是由一个叫张邦彦的书法家写的,他是甘肃一个很有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的称谓,曾参与过许多简牍的翻译工作,是简牍方面的专家,所以他的一些书法风格也受到了这个的影响,翻看他的一些书法作品,再对比“兰州”这两个字,确实是他的风格。

那为什么要把“兰”的第一横写那么长呢?不懂书法的人看到这个字后,即使觉得不协调也不敢对这几个字乱加评价,反而会觉得这样写“兰”可能是书法上的要求,其实并不然,这只是书法家的个人品格。

据说当时张邦彦先生想用繁体的“兰”,但是由于火车站的负责人要求用简体,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的“兰州”。其实,每位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加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受审美,心境,灵感等因素的影响,每位书法家的字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一个人写,两次写出的字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对书法家来讲,风格很重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妖姬,结局都怎么样

1楼 匿名用户 第一位 夏朝的妹喜。 2楼 暮静雨 第一位 夏朝的妹喜。由于夏桀的奢靡淫乱,夏朝最终灭亡,夏桀与妹喜也没得到什么好下场,逃亡后最终饿死。 第二位 商朝的妲己。她祸 国 乱 民,终于激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招来周文王的讨伐。最终,商纣王选择 ,妲己也死在了周兵的手上。 第三位 周朝的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