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如何曲式分析舒曼梦幻曲op.15 no

2020-11-25 18:05:34 字数 6051 阅读 7716

1楼:匿名用户

舒曼《梦幻曲》分析:

此曲为一首用比较典型的三段曲式写成的曲子,三个部分等长,结构非常平衡各为八小节。

a段(1-8)带有典型的呈示性特点,为平衡方整的转调性乐段(4+4),反复一次,反复时接入引申型中断,a句(1—4)在f大调上以有节制的中板速度呈示,主题由各为两小节的乐节组成,织体特征为建立在四部和声基础上的合唱型织体,第一个乐节(1—2)即主题的开始为弱起(抑扬格),由调式属音c上行四度进行到主音f折回后再次形成分解和弦的上行,停在高八度的主音上;第二个乐节(3—4)的材料可以认为是主题开始属到主上行动机的引申,为一系列的变化模进下行,最后停到调式主和弦的五音上,在和声上形成正格半终止;第二个乐句为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两个乐句形成同头异尾的乐句关系,第二句形成句尾转调,结束在主调的属调c大调上,但和声上为不完满的完全终止,(抢拍的ⅴ7到次强拍的ⅰ)。总之,整个呈示段结构平行,平衡方整,和声主要为主(t)到属(d)的进行,和声用得比较简单,调性也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多的离调,只是在段尾转向属调,符合呈示段的特点。

中段b为引申型中段,主题材料均**于呈示段,织体、速度、节拍都无变化,结构也比较单纯,由两个四小节(4+4)的乐句组成,第二句为第一句的移调重复。第一句(9—12)从f大调进入,以呈示段主题的开头进入,第13小节开始,高潮到d和声小调,并结束在它的主和弦上。整个乐句发展的并不大,可以认为是呈示段的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只不过乐句引入了其他调式调性,并结束在从属调性g小调上;第二句(13—16)为第一乐句的移调重复,依次经过了降b大调和g小调,和声最后落在f大调的属七和弦上。

总之,中段与呈示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段可两句材料可以基本认为呈示段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而且变化不大,只不过引入了其它调性,所以中段与呈示段的主要对比就体现在调性上,主要是向下属方向和平行调方向转调,从调性布局来看,(f—g—降b—d)主要为二度三度关系的转调,为浪漫派的调性转换特征。

中段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没有运用栽截、**、模进等乐曲的手法,而且乐曲织体也没有变化,还是四部和声为基础的合唱型织体。

再现段a’(4+4)完全再现,结构长度没有变化:第一句为无变化再现,第二句(21—24)为了结束全曲,由原来的转调向c大调改为转回主调f大调,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乐曲。

总之,本曲在结构上非常典型、规模,调性和声的运用也比较传统,但舒曼用十分规整平衡的结构、传统的和声谱写出了十分浪漫、梦幻的情感,确实不失为一首短小精悍的**精品

舒曼《儿童情景》之《梦幻曲》op.7 曲式分析

2楼:匿名用户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 b a

a(4)a1(4) b(4)b1(4) a(4)a2(4)f f-g-降b-d f

3楼:匿名用户

它有四个声部,高音谱表符杆朝上的是一个声部,符杆朝下的是一个声部,低音谱表也同样。

先分声部练习,突出主旋律,其它声部把连线连贯好就可以了。

4楼:匿名用户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aba.形式

《梦幻曲》的曲式分析?

5楼:冰之锁

之前分析的有重

bai大失误

du,希望能来得及补救zhi......

结构:单三部曲式。a+b+a`

a部分dao:4+4小节。调专性:f大调。属第七小节转c小调,第八小节转回f大调。

b部分:4+4小节。调性:第九小节f大调转到g小调,第十三小节转到d小调,第十六小节回到f大调。

a`部分:4+4小节。调性:f大调到底。

查资料!急用!!快!!!

6楼:匿名用户

那么长会死人啊..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因祖国受沙皇**侵占,肖邦被迫来到法国巴黎。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前奏曲、奏鸣曲等。他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为欧洲的浪漫主义**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7楼:匿名用户

1810年,3月1日: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出生于波兰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是尼古拉·肖邦,母亲是嘉斯蒂娜·肖邦。

1817年,肖邦开始在阿尔伯特·瑞夫尼的指导下学钢琴。

肖邦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洛乃兹》出版。

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会。

1822年,肖邦由华沙**学院院长约瑟夫·艾尔斯纳亲自授教。

1823年,13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文化学园。

1825年,**沙皇庆贺自己荣获波兰皇位,肖邦被召去为他演奏。

肖邦作《c小调回旋曲》。

1826年,肖邦考入华沙**学院。

1827年,4月10日:肖邦最小的妹妹爱米莉亚死于肺结核。

肖邦作《“把手给我”变奏曲集》。

1828年,肖邦访问柏林。他和艾尔斯纳一起作《克拉科夫回旋曲》。

1829年,7月:肖邦首次访问维也纳。

8月11日和18日:19岁的肖邦在维也纳歌剧院举行了两场公开**会。

肖邦写了《f小调协奏曲》,《降d大调圆舞曲》,《纪念帕格尼尼》(souvenir de paganini),他还写了第一首练习曲。

1830年,5月17日和22日肖邦在华沙国家剧院举行了两场**会。

11月2日:肖邦离开波兰去维也纳。

11月30日:华沙爆发了波兰人民反抗**统治的起义。

肖邦作《e小调协奏曲》,《g小调叙事曲》。

1831年,7月:肖邦离开维也纳。

9月:肖邦到达巴黎。华沙的起义被镇压。

肖邦作《c小调练习曲——革命》。

1832年,2月:21岁的肖邦和他的朋友卡尔克布雷纳、希勒和奥斯本一起在巴黎举行了首场**会。

肖邦被法国上层社会“发现”,开始在巴黎建立自己的事业。他以教钢琴课谋生。

1834年,肖邦写了4首《玛祖卡》和12首练习曲。

1835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一系列**会。8月:肖邦在卡斯巴德与父母见面。然后在德累斯顿与沃德金斯基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爱上了玛利亚·沃德金斯基。

肖邦在莱比锡见到了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维克。

1836年,8月:肖邦和玛利亚·沃德金斯基正式订婚。

肖邦与乔治·桑第一次见面。

肖邦写了两首夜曲和4首玛祖卡。

1837年,肖邦与玛利亚·沃德金斯基解除婚约。肖邦开始写《24首前奏曲》。

1838年,28岁的肖邦和34岁的乔治·桑的爱情故事开始。11月:肖邦、乔治·桑和她的孩子们动身去马略卡岛。

12月:肖邦和乔治·桑一家搬进马略卡岛上的valldemosa。

1839年,2月:肖邦患了肺结核,和桑一家离开马略卡岛去法国马塞。

5月到9月:肖邦住在法国诺昂乔治·桑的家里。他作了《g大调夜曲》,《升f大调即兴曲》和三首《玛祖卡》。

肖邦搬回巴黎过冬。

1841年,4月26日:肖邦在巴黎普莱耶尔**厅举办一场**会。

1844年,5月3日:肖邦的父亲在华沙去世。肖邦的姐姐露易斯和她的丈夫一起来看望重病的肖邦。

肖邦的两首《夜曲》和三首《玛祖卡》出版。

1846年,肖邦和桑关系开始不和。

6月:乔治·桑的书《鲁克莱齐亚》出版,该书披露了她本人与肖邦的关系。《升f大调威尼斯船歌》和《波洛乃兹》出版。

1847年,桑的女儿索朗芝与奥古斯特·克莱辛格结婚。

乔治·桑、她的孩子们和肖邦之间的不和标志着桑和肖邦关系的结束。

1848年,2月:肖邦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场**会。法国的革命动摇着巴黎。

3月:肖邦和桑偶然相遇,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4月:肖邦去英国旅行,在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和爱丁堡举行多场**会。

11月:肖邦感觉不适,回到巴黎。

1849年,夏:肖邦的姐姐露易斯到巴黎看望肖邦。10月17日:凌晨两点,39岁的肖邦去世。

10月30日:在巴黎马德莱纳大教堂举行了肖邦的葬礼,他被安葬在拉雪兹神甫公墓。

8楼:匿名用户

肖邦 fryderyk chopin 1810.3.1-1849.

10.17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其父为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自幼深受波兰民间**的熏陶,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登台演出。12-19岁在华沙国家**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理论。15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在此期间染上肺病,1948年赴伦敦演出时,病情恶化,回巴黎不久逝世,享年39岁。

肖邦是浪漫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贝多芬、**等作曲家的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他的练习曲作品训练目的明确,艺术形象鲜明;他的圆舞曲作品,赋予温柔抒情的情感;他的前奏曲作品,可将风格迥异的个曲,自由结合为组曲;他的谐谑曲成为独立的作品感情激动、富裕戏剧性;他的马祖卡舞曲作品,曲调单纯、和声简朴、明朗欢快;他的夜曲作品,充满幻想、情调深沉;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9楼:龙霸天下小子

弗利得利克·肖邦 fryderyk chopin (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

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

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

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

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