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为什么税收会降低社会生产效率

2020-11-25 17:00:39 字数 4549 阅读 3030

1楼:匿名用户

从理论上说,税收相当于在供需均衡点上打入了一个契子,使得双方无法达到最优。你要搞清楚,税收增加社会平等这个命题本身就值得**这是其一,其二增加平等不代表不会损失效率,因为追求平等本身这个是需要成本的。再者其实税收降低社会生产效率这个是理论推导,网上你可以去查范式。

但是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地,这所以才有所谓的最优税制的研究。

2楼:匿名用户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想,你生产了市值在100元左右的商品,成本80元,结果**收税20元,你不就没得赚了。你没得钱赚不就不想生产了

3楼:

貌似伪命题,所以不能答,无须讨论之(你若司其职,方用数据证)

为什么税收会降低生产效率,

4楼:匿名用户

税收100%取之于民,最终绝对是小于100%用之于民,征收成本、转移时间段的机会成本、浪费等不可避免。但是税收会降低生产效率这个问题没有估量不增加税收,对社会无形的成本是多少,如动乱、罢工、治安成本等。所以税收要做平衡运动,使生产效率达到最优

5楼:不平静的心绪

公平与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

用经济学的角度说明一下 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 税收会减少

6楼:龙泉

这是税收乘数的作用:

税收乘数是指因**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由于税收是对纳税人收入的一种扣除,税收高低会影响到投资并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因此,税收乘数是负值。税收乘数又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的公式为:kf=δy/δt

税收乘数效应: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

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公共支出乘数。

税收为什么导致了市场效率下降

7楼:匿名用户

现代税收理论一般把税收效率原则概括为3个方面

1生态效率角度 税收生态效率是21世纪的理论创新,体现了税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税制。

2经济运行角度 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征税是将私人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资源转移给**部门的过程

如果税收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形成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原则,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

3税务行政角度 在征税过程中征税主体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尽可能地最小。请参考

8楼:匿名用户

从经济学角度讲,税收是维持国家存在的必然,因为**是不创造财富的。所以通常税收主要用于军事和**部门开销。从收入分配角度讲,无偿地从经营者身上分得收入,当然会降低经营者的积极性。

所谓的得到了税收分配的人并没有为此付出劳动(例如享受低保),他们并没有为获得这项权益而劳动,他们更谈不上有什么生产效率了。

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并分析**税收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要求作图) 5

9楼:匿名用户

这源于高档消费品的性质:奢饰品。对于奢饰品,其需求的**弹性较高,也就是说其需求量对**变动比较敏感。

征收消费税意味着**提高,因此需求量会大幅下降,因此富人纳税总额增加不多或者没有增加很正常,但是需求量的下降导致很多生产厂商不得不削减产量,因此生产这些高档消费品的工人大量失业。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中,为什么当税收增加的时候,gdp会下降?

10楼:千里挥戈闯天涯

这是税收乘数的作用:

税收乘数是指因**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由于税收是对纳税人收入的一种扣除,税收高低会影响到投资并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因此,税收乘数是负值。税收乘数又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的公式为:kf=δy/δt

税收乘数效应: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

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公共支出乘数。

11楼:搞钞添财

税收增加,货币流通减少,gdp下降

微观经济学:论述无论补贴还是收税都会降低社会福利总水平(画图并说明)。 5

12楼:千里挥戈闯天涯

赋税无谓损失的含义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筹集到的收入。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图5所示:

征税后,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e)。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税收问题

13楼:匿名用户

你对问题的理解顺序不对

对supplier收税他们的供给曲线取决于p+.5的新**就是向上平移.5

如果需求的弹性为零提高的**完全被消费者承担那么新的均衡**是3.5

然而由于**上升需求有弹性有些消费者减少了对产品的需求因而**会低于3.5但一定不会低于3.0(考虑完全弹性)具体新的均衡取决于需求弹性

所以不是说先看到3.0>>3.3的变化而决定supplycurve的shift程度而是先shift再根据demand的弹性确定**

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的**减税的影响。。。。

14楼:地狱天使

根据塞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增加200亿的支出,整个国民收入就增加200亿,而边际消费倾向为3/4,即消费掉150亿,这150亿国民收入变成投资,继续作用,通过迭代,200*4=800亿;

**减税200亿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并未消费掉200亿,因此800-200=600亿,这增加600亿收入中,根据边际消费倾向相乘=450亿。

所谓税收中性,就是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会造成其他影响。从宏观上讲,征税后仅仅是从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一部分,而不会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运行;从纳税人来讲,纳税人仅仅负担所征收的税额,而不会有额外的负担。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课以重税,除了课税额本身外,还可以使这些工厂减少生产或停止生产,社会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会因此减少,同时环境本身也会得到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增加,产生了除税收额以外的收益。

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失。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税收中性最早提出,是针对间接税而言的。**若对某些商品课征间接税,这些商品**会**,消费者会因此而减少对涨价商品的消费,会多消费其他商品,从而会承受税收之外的负担。因而最早提出“税收中性”的英国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认为,**应增加直接税,减少消费税,从而使税收保持“中性”。

税收中性是西方市场经济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其根本点是要**不干预经济,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去调节。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税收涉及面广,渗透各方,个人或企业总要考虑各种税收的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仅限于征税额本身而保持“中性”,必然会存在税收额之外的收益和损失。即使是课征直接税,也有干扰市场运行的作用。

“税收中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用来表示**利用税收干预经济的程度。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资本主义刚开始发展时,一般强调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进入自由竞争阶段后,才主张**少干预经济,实行税收中性。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曾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税收不能再保持”中性”,甚至认为税收作为**的重要调节手段,与其他宏观政策一起,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失灵”的理论流行,提倡税收应保持中性的观点又盛行起来。可见,税收中性与否,与**如何运用各种经济调节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