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怎样正确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020-11-25 07:18:44 字数 6241 阅读 4640

1楼:匿名用户

朋友,你好!我很高兴啊!能多一点你这样的家长就好啦!

那是孩子的的幸运啊!孩子的心很单纯和善良的,你要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说说话,多疏导,多鼓励,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一个榜样,一个形象代言人,做好你自己。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啊!

你给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儿子读高儿啦,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什么都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会一批到底,小枝小节我会不管,给孩子一定的空间,那样孩子才会觉得你很亲的!

啰哩啰唆的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帮不帮得到你!

2楼:匿名用户

这得你先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正确认识孩子。这才孩子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如何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3楼:0476小小

其实这个话题,在国内来说还是比较难于面对的话题。像爸爸妈妈们对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教育方面,爸爸妈妈自身有一个尴尬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你正确对待这个话题,心态怎么面对它?对待孩子也不会有这种感觉。其实,爸爸妈妈了解性的发展也是更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这个话题首先就是幼儿对性别认识的问题,一般来说幼儿对性别的认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一出生就开始,当眼睛能看到得到的时候,耳朵能听得到,就会看爸爸是什么样子,妈妈是什么样子。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和对爸爸妈妈的认识加深,他会知道男人是这样的,女人是这样的,随着交往的扩开,跟朋友、周围的小朋友,跟叔叔、阿姨交往的时候,逐渐开始从外形上确认什么样的人是男人,什么样的人是女人,比如说他们会从说话的声音、衣服、头发、行为方式来确认;他们会发现,除了外表以外,还有称呼,叫叔叔的是男人,叫阿姨的是女人,一开始是这样的,这是3岁以前。一般来说是3岁以后,孩子开始观察男人和女人的身体,他们会发现男人跟女人的身体有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他们要一步一步的加深对男人和女人的认识。

在日本,从小家长的教育是带自己孩子在一个浴缸里面泡澡,男女都是在一个大浴缸里面。那个时候就开始教自己的孩子认识一个成年人的身体,你觉得在儿童的幼儿时期,应该满足这个孩子对成年人身体的认识吗?

那肯定是应该满足的,3—6岁开始进入到人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孩子会强烈要求看父母的身体。很多家长告诉我,洗澡的时候或者是妈妈爸爸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进去看,就像看电影一样,刚发现有人进入浴室的时候,一定会搬个凳子坐在浴室门口,看每个人洗澡,看完就离开,3—6岁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和同性身体的认识,包括大人,孩子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人开始。

大多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都是妈妈带孩子去洗澡。还记得有一些孩子,小孩是男孩,会带到女厕所上厕所,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

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孩子问这个问题怎么正确解答?来回答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呢?

如实回答。但是现在父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学过怎么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传统,几千年文化当中,没有给孩子正面解答这个问题的传统。

在我们现场有一个孩子问您这个问题,您怎么解答?

或许孩子有时候问胸部,他当时很奇怪,4岁左右的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对女人的胸部特别感兴趣。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有的孩子是用语言来问,说“妈妈你的胸部为什么比爸爸的大?”有的孩子会很含蓄,他用眼睛在问,用眼神在你的胸部看来看去,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非常智慧,要发现孩子在关注什么,然后帮助他。

主动出击。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他马上会说是,我想知道为什么你的胸部跟爸爸不一样,跟我的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孩子也会观察。

如果没满足到会有什么后果?

没有满足到,现在我手上的案例,小的时候想跟爸爸妈妈一起洗澡,想看,但是爸爸妈妈觉得不行,从小要怎么样,这是不可以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我的案例,中学生会去偷看女浴室(男孩子),会去偷看女厕所。高中生会去商量怎么样找一个女孩子看一下。

人类就男人和女人两种人,他对人类一定要认识,这种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具有探索精神的,一定要搞清楚男人和女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不要回避。6岁以前给他满足是最好的方式,满足以后,如果6岁以前没有满足,这个心结留下来,到了青春期以后,当第二次性高峰的时候会对异性很好奇。

怎么样让孩子满足呢?

在6岁以前孩子要求看你上厕所,可以让他看;要求跟你一起洗澡,可以一起洗。但是,我们有的家长会觉得,妈妈可以跟女儿洗澡,爸爸只能跟儿子洗澡,这样是不行的。

儿童的发展当中,每一个时期都有一定的开始和结束,我们叫他的“敏感期”。在3—4岁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孩子对身体的敏感期,一般来说一个敏感期的持续是两个月,他看你洗澡看两个月,你敞开给他看,看两个月以后让他看都不会看了。他的发展是这样的,满足了就朝下一个阶段发展,如果不满足就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绝对不会说,不会说一直想看大人的身体,从小看到大,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从小看爸爸妈妈身体到大的。

当孩子对你的身体好奇的时候,一定要满足,这是6岁以前。现在很多孩子过了6岁,到10岁都没满足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能轻易的让孩子看你的**。(可以适当见图)

4楼:马

一个人只有纯粹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在他去为自己的兴趣和志愿去追求和努力的时候,才会觉得人生有目的,好好想想你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想做什么?

放下一切的虚荣,朝着你所认定的方向去追求,你就不会觉得苦闷迷茫和彷徨了。

不要违背上帝的旨意,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天性中应该做的事,不要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而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是一种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固然不易,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努力让自己幸福。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找一个自己喜爱的事情做,做事的时候是最纯粹、最执着、没有任何现实欲望也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吃上饭,但这个地方属于自己,一点紧张和慌乱都不会有。不管你做什么,切记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到最后把自己的本性也弄丢了,那就太失败了。

怎样正确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楼:匿名用户

家长培养幼儿的忏悔心理可采用暗示、榜样、鼓励和熏陶等方法。

暗示法:

当孩子出现轻微过失时,家长不要急于训斥,更不要流露出不满,可提示他,“想一想,这样做好吗?”暗示他做错了事。如果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不对,就要亲切地讲清楚错在**。

这样,以后孩子若再犯同样的过错,一经提示,他就会有后悔的表情。这时,家长就不要再责备。唠唠叨叨反而使孩子心烦意乱,不利于忏悔心理的养成。

榜样法:

家长做错了事,只要是孩子知道的,能理解的,就要当着孩子的面诚心表示懊悔,如说“我真不应该”、“我很难过”、“太遗憾了”等。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面前互相赔礼道歉,请求对方谅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父母的榜样,知道有了过错应该悔改。

常见做父母的打破了碗或弄洒了汤,说一声“哎哟——讨厌”就完事,这对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

鼓励法:

当孩子为过失而悔恨时,家长应表扬他勇于认错的精神,鼓励他努力改正错误。这时的鼓励与安慰能使孩子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他改正错误的决心。特别是当孩子述说自己的过失而表示懊悔时,家长应谅解他。

谅解本身就是对孩子改正错误的最好鼓励,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满足。相反,家长的怒气常会挫伤孩子忏悔的勇气。孩子的说谎和狡辩也常常是从这里开始的。

熏陶法:

这种方法要求在情感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认识到忏悔是勇敢和正直的可贵品质。方法是经常给孩子讲解一些事例或故事,为孩子树立起具有忏悔品质的儿童形象。这种无声的熏陶,如和风细雨,滴滴注入心田。

培养孩子的忏悔心理要耐心细致,特别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勇于自我认知、自我忏悔的决心和敢于吐露真情的纯洁心灵。尊重孩子是不易做到的,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伦理影响,父母的尊严、权威,常常驱使大人在孩子做错事时,错误地采取嘲笑、指责甚至侮辱的态度。特别是当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而犯错时,父母的简单蛮横往往伤害孩子对事物的探求欲望,造成孩子心理畸形发展,这是值得警惕的。

6楼:匿名用户

你可以让他想一想:这样对不对?

不要大发脾气,这样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他会觉得如果说了就会挨打,挨骂。

谢谢!请采纳!

7楼:匿名用户

直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时大人的形象很重要,先看看作为大人,你做得对吗?

家长该怎样教孩子认识自己?

8楼:情意绵绵〃橎埛

【问答】

q: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经常会否定自己,本来觉得他挺聪明的,可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笨,不如其他人聪明,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

a: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自我需要一个过程。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而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每个家长在教子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

小雨很调皮但脑子很灵活,人小鬼大,鬼点子特别多。在家里的时候,他表现得特别聪明伶俐,反应也特别快,做什么事情也都挺积极的。可是一到了幼儿园和同学们一起,他就变得沉默寡言,反应也慢半拍。

和在家的情形相比,完全判若两人。问他也问不出什么名堂,去问老师,老师的评价是小雨不听话,每天几乎都拿不到五角星。后来有一次,我们听见小雨和爷爷讲,他不想去幼儿园,想在家里玩儿,因为他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特别聪明,而他自己好像不如他们聪明。

我们心里很着急,怎样才能改变小雨的现状呢?

小雨非常聪明,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相反,表现出自信的缺乏。

孩子由于年幼,无法形成较客观的自我评价意识,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孩童时期往往被忽视,小孩子的自我意识很薄弱,他们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什么,自我意识培养是长大以后的事,这是家教的失误。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建构其最初的自我意识了,这是在与父母及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

**,特别是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自信的养成。

【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中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从婴儿时期便开始形成。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去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会出现这种行为。

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从孩子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这三方面的教育入手,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所谓生理自我,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形象,包括性别、外表特征等。家长要引导孩子认同个体的差异、认同自己的性别、认同自身的优劣。

社会自我是指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包括自己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中的影响和社会地位。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对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集体自我进行把握和认同。

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气质、能力、性格、情趣、爱好、理想等的认识,这是认识自我的关键,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优势和劣势的关系”、“逆境和顺境的关系”、“快乐和烦恼的关系”。

【建议】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个第一次。

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家长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地评价孩子,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家长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评价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孩子会很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

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

孩子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周围人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让不同角度的镜子见证孩子的成长,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目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希望家长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

家长该如何教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1楼 匿名用户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 故事 亲子共浴等途径来配合学习。可以先从玩器官识别游戏开始。比如你可以先告诉孩子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 鼻子是用来呼吸的,舌头是用来尝东西的等哥哥身体器官的功能。 然后再引申到性器官的功能。这时主要是为了强调 官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只是她长在不同的位置。 家长该怎样教孩子...

怎样才是真正的正确认识自己,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

1楼 燕赵骑士 1,通过亲朋好友和同学去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这是客观的了解自己。 2,自己反思自己做过的事,这是主管的了解自己。 总之,结合很多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就能了解自己。 古人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 2楼 匿名用户 命运就像 ,你反抗不了就要学会享受 工作...

要怎样让孩子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如何让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1楼 匿名用户 或干些家务活等 不要总给他学习的道理 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醒孩子适当休息一下 然后再继续学习 不要逼孩子学多长时间 做多少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 否则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反感 只要孩子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会 至少考70 80分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只要孩子健康 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