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西壁意思,题林西壁整首的意思

2020-11-24 17:09:25 字数 5306 阅读 8845

1楼:匿名用户

《题西林壁》

【北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近、横、侧四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比喻对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能得出答案。

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林西壁整首的意思

2楼:百度用户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从中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记得采纳啊

3楼:匿名用户

1,题目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

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林西壁诗的意思和作者的简介

4楼:永远醒着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5楼:匿名用户

写作背景:《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古诗两首题林西壁大概的意思是什么

6楼:沐雨萧萧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概的意思是: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林西壁》诗是什么意思?作者的简介是什么?

7楼:小邱么么哒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题林西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折叠

8楼:安琪拉

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一.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词句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三.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四.文学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题林西壁这首诗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概括

9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0楼:来呀来了工具

《题西林壁》不仅赞美了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的景象,而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搜集《题林西壁》的写作背景

11楼:大愚若智

写作背景:《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12楼:毛炳盛

背诵赏析2注释2译文2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

腊(là)酒浑(hún),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箫鼓:**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门:敲门。

苏轼诗题林西壁人生哲理,著名诗人苏轼的《题林西壁》全文

1楼 百折不挠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诗题林西壁人生哲理 2楼 匿名用户 《题西林壁》蕴含对人生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

题西林壁的千古名句是什么,题西林壁诗中千古名句是?

1楼 科学普及交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楼 幽草天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楼 匿名用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应该是后两句。 题西林壁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4楼 匿名用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楼 任佳乐 不识庐山真面...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1楼 09793铝食 1 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 符合实际内的认识,就必须容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意思对即可 2 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 不几天就萎了 连痕迹也没有了 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