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陈之战到底谁功劳最大,隋灭陈之战的意义

2020-11-23 13:31:44 字数 5614 阅读 3338

1楼:匿名用户

由杨广发起,高颖负责战略,杨素负责战术,其余都有功劳,实在是要分高低的话,我觉得是杨广,毕竟是公司股东嘛,呵呵

隋灭陈之战到底谁功劳最大

2楼:wimp__无能

由杨广发起,高颖负责战略,杨素负责战术,其余都有功劳,实在是要分高低的话,我觉得是杨广,毕竟是公司股东嘛,呵呵

隋灭陈之战的意义

3楼:清晨阳光

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陈国一举灭亡,接收陈国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政权之下,这是隋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此外,隋朝把陈后主和文武**、衣冠世族、百工杂技以及乘服、图藉与法物等,运送到隋朝首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运送的行列,前后达五百里。自晋室南渡后在江南保存两百多年的中国正统文物,至此重返北方 。

淮海战役谁的功劳最大

4楼:匿名用户

粟裕功劳最大,华东野战军实际都是粟裕指挥,陈毅只是个配合,陈毅是上司,手下比上司厉害,如同晁盖,可谓羡慕嫉妒恨,所以他说人民小车推出来的,中野就刘邓大军就打黄维,官职比粟裕高,面子问题

5楼:最强黑客

关于淮海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谁功劳最大的问题,目前主要分成五派:势力最大的一派说是粟裕功劳最大,关键的决策和指挥都是粟裕独立进行的;另有支持刘伯承和陈毅的两派,一说刘伯承装备最差却歼敌最多,屡献要计,且具有大局观,一说陈毅发挥组织领导能力,沟通了华野和中野,凝散手为双拳,是真正的帅才,离了陈毅,粟裕什么也干不成;第四派是拥邓的,二帅一将去世后,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此言也并非老邓吹牛,他被派去做总前委书记,有最终决定权,二帅一将实际上都听命于他,而且又有**亲口所说“-邓-小-平-是唯一同时指挥过两大野战军的”一语作为铁证,遂成目前官方结论;还有第五派认为,华东和中原**三年之中一直人数占优却胜败持平,直到林-彪扫平东北,歼灭**最强主力,打乱其全局部署,蒋介石臭招连发,淮海战役才获得险胜,否则杜聿明白崇禧必联手生擒刘邓陈粟也,因此还是林彪功劳最大。这观点未免过于偏激了,在孔老师看来,颇有“五官争功”之味道。还是陈老总概括得精妙: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言真是高屋建瓴,今人多看到60万胜80万,忘了那60万解放军的身后,还跟着500万不知道啥叫“下岗”的民工呢!

麻烦采纳,谢谢!

6楼:手机用户

淮海战役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其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很大,但也少不了人民的帮助

7楼:血刃管管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的功劳最大

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的皇帝是哪位

8楼:风纪社

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的10位皇帝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2.汉武帝--击退匈奴,开边辟壤 3.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励精图治,虽然没有帝业,但是功劳甚大,后世委屈最多 4.隋炀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科举制,大运河,洛阳都是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为中国今后的封建制度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5.唐太宗--历史上最为明智的君主,统治期间中国达到世界颠峰,四海朝拜 6.

宋太祖--篡位夺权,但是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动乱,建立了宋朝,其不杀言官的制度中国的民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7.成吉思汗--历史上建立了最为广阔的疆土,被欧洲人称为"**",虽然元朝的统治不到100年,但是蒙古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8.明成祖--可以说这是明朝最辉煌的时刻,我们的郑和率领着舰队远渡南洋,播撒着中华文化,也正是这个时候,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快速衰落了 9.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就是所谓的崇祯皇帝,我们怨恨他是因为他杀了袁崇焕,我们思念他是因为他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勇气! 10.

康熙,雍正,乾隆--姑且把他们三个算一起,因为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的伟业无人能比:平三藩,收复台湾,击退蒙古叛乱,治理黄河,永不加赋.

雍正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帝国,又创立了:士绅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政策.乾隆时期中国gdp达到鼎盛,但也正式这个时候,这个虚荣的大国开始走向没落.

随着道光1840年的一声炮响,欧洲人的时代开始了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 10位皇帝最昏庸无能的儿皇帝: 五代时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了求契丹出兵援助灭唐建晋,不惜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而且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

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 劫走。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

明武宗: 明武宗名朱厚照,年号正德,是明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

早年宠信刘瑾,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秦二世: 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

秦始皇第26子。秦始皇死,靠赵高等伪造遗诏继位。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

商纣王: 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

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

司马衷: 司马衷晋惠帝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由于其兄早年夭折,他便成了晋武帝实际上的长子。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天生愚钝,呆傻而不明世理。 宋徽宗: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但宋徽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所创的"锈金体"书法,和他的画都是艺术的精品。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好色昏君,非常残暴。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九子。

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 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

隋文帝、唐太宗和唐玄宗,到底谁的功劳最大?

9楼:南昌志明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于科举制度分别做了哪些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是殿试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义好的人,进行骑射等项考试,称为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称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0楼:马缨杜鹃

隋文帝。

他开创的各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最深远,例如开创科举考试制度,三省六部制度等,唐朝都是沿用的。他在位时期,中国经济高度繁荣,远不是唐太宗时期能够比的。他结束几百年的**割据,重新完成统一。

11楼:匿名用户

隋文帝他结束了几百年来四分五裂的局面,大大扩张了中国版图,重创突厥,形成了以隋为中心的东亚新局面。他还首创科举制与**考核制度,使**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影响深远。他用短短十来年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达到巅峰,唐朝用了几百年时间都没超过。

编写开皇律,为中国后来各国与东亚,东南亚法律制定提供了蓝本……隋朝虽然短暂,但隋文帝开创的制度在时间上影响到清甚至现在,空间上影响了大半个亚洲。隋文帝恐怕是中国唯一功劳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皇帝。

唐太宗虽号称圣君,但功劳上完全不能跟隋文帝相比,唐朝的制度也基本上是沿袭隋制。

唐玄宗就更不值一提了。他在位期间,唐虽达到鼎盛时期,但那是前几代君主的功劳。

12楼:打板又见打板

隋文帝是秦始皇后第二个统一中国的皇帝,这一点上他的功劳就堪称伟大。

13楼:库拉飞

唐太宗无悬念

人种血脉又融合了

14楼:匿名用户

额,不在一个时代,不好比较,个人比较倾向唐太宗。

隋灭陈之战的战役点评

15楼:影

偏居江左的陈王朝的灭亡固然有其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基本的不外三个方面:

陈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争权夺利,抵消了抗御外敌进袭的能力。陈后主沉迷酒色,放纵淫荡至几乎不理朝政的程度,朝中的大权,皆操于江总、施文庆、沈客卿、孔范等人之手,这些人专以谄媚营私、争权夺利、排斥忠良为己任。这样,以陈后主为首的统治集团已处于醉生梦死、坐以待毙的昏昏然之中。

当隋大军压境之时,陈后主还与满朝文武共庆初一元会。当京口守军受到隋军的进攻,紧急向陈后主告急时,陈后主竟置之不顾,继续饮酒作乐。将军萧摩诃请求率军出战,后主亦不答应,其昏庸愚笨至此,自然难逃灭顶之灾。

陈王朝面对隋军的进攻,虽战略上处于被动守势地位,但隋军渡江总兵力至双方最后决战时仍不足6万人,而**此时尚有10万之众,若陈能部署得当,调度有方,拼力死战,胜败属谁,则定当别论。但陈王朝在战略指导上却一错再错,坐失战机。当隋将贺若弼仅率8000士卒进击京口,势孤力单之时,陈后主如采纳将军萧摩诃的建议,令其率军猛击,贺若弼部必然凶多吉少;当隋军初步形成对建康的包围态势之时,陈后主又拒绝了将军任忠、司马消难等人断敌退路,持重待机,坚守拒战的建议;当决定与隋军最后决战时,陈后主竟将10多万大军排成一字阵势,绵亘20多里,不指定将帅,各军互不相属,进退攻守各不相知。

终于被隋军各个击破,使自己的优势之军,眼睁睁地化做了败兵之旅。

文帝早在决心灭陈之前,便秘密征询一些亲信大臣的意见,多方进行谋划,使陈每每中计,形同隋军手中的“玩偶”。大臣高顾提出的破坏陈国农业生产和派间谍潜入江南烧毁**的储粮以及多次乘陈国收割庄稼之际,摆出调集兵马佯示大举渡江以麻弊懈怠**的种种谋略,均在灭陈战争中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大臣崔仲方所献灭陈分为上中游和下游两个战略方向作战的计划,使陈国从战争开始即陷于大江上中游不利救援京师,京师也不利派兵增援上中游的极为被动的境地。

将军贺若弼以演习和沿江狩猎成功地造成了**的错觉,更是令人称奇。而**竟不懂“兵不厌诈”的基本常识,一而再、再而三地中计受骗,其兵败国亡自然也就属顺理成章之事了。

此战是继晋灭吴之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隋朝水军虽然不象西晋灭吴时“王浚楼船下益州”那样声势浩大,直捣石头城,但也在战略上起了牵制和配合作用。在8路大军中,3路是水军,1路是水陆联军。

杨素率领的水军出水安沿长江东下,在杨俊率领的水陆军配合下,斩关夺隘,攻城略地,占领了长江上游的广阔地域,牵制了上游的3万**,战船千艘,使其无法东援建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王世积统率的水军居中策应,控制了江西地区,从建康的西南侧翼直接配合主力攻占建康。燕荣一路水军则进行远程战略迂回,掩护主力的东南侧翼,并造成对陈都的合围之势。

左仆射高颖也率一部水军迫降了护卫京城的陈朝水军。总之,几路水军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动为最后决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