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为什么可以培养那么多杰出人才

2020-11-23 12:22:25 字数 6346 阅读 6145

1楼:匿名用户

西南联大: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

西南联大。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拜托你,你等于在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为什么可以培养那么多杰出人才。当然可以,那都是中国顶级的大学了嘛:)老师教得好是一个方面,还有啊,学生也是非常棒的,那么多精英荟萃,加上内忧外患,民族危急关头,精神的力量自然也是了不得的。

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固然也没什么特别不好的,只是人心都在思变,教授想赚钱,学生谈情说爱,教的人无心,学的人没劲,再想那样集中出精英,难了。

西南联大条件那么艰苦为什么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2000字

2楼:赵丽贺

熟话说的好,有付出就有回报吗?严格管理也是让孩子提高成绩吗?上学太辛苦了,加油吧,孩子们

为什么西南联大在短短八年里培养那么多优秀人才,而至今北大清华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

3楼:fly陌上花开

国民**再黑暗腐败,但是对大学教授是非常尊重的,包括军阀也是,当年蔡元培大骂张作霖,张还是笑嘻嘻的把教育经费送过去,**更是如此,当然其中肯定有国民党对这些人的威逼利诱,但绝对没有大规模的干涉他们的教学活动,就像五四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他们这一批人,都是各自领域上的大家,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校都不会干涉,所以学生可以每天接受到很多新鲜不一样观点的知识,而且这些教授他们的工资很高,放到今天相当于月薪百万级别的,所以他们不会担心房子啊这些问题,今天这些都是党校,只要实际上的行政级别在,大学教育不可能上去,大学应该是自由思想文化冲撞的地方,不是团结在以某某为中心的领导下,而这些名校更应该以身作则,名校出来的学生也该胸怀天下,拥有改造国家的激情和欲望,而不是让学生找工作用的,名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就像五四运动和89年的那批学生一样,他们才是找个世界的主人翁

4楼:匿名用户

1960-1980年代人才断层

风雨飘摇的西南联大,为中国假设培养了哪些优秀人才?

5楼:匿名用户

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

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

而同样在那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杨振宁在两位导师的辅导下,完成了对他一生科研事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学士**;李政道读完了他的物理学业,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至为关键的基础。

西南联大被人们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而数十年来,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心中,并成为热点课题之一——在战火纷飞之际,在学习、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

曾长时间在西南联大主持校务的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被许多大学校长引为经典。而在当年的西南联大,已得到最好的体现。

这也是联大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办教育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办学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

这些教师虽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流派,却有着共同的师道尊严和价值判断,爱国爱生,忠诚教育,治学严谨,不苟且、不浮躁,都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他们教书育人,爱之以德,不厌不倦,自敬其业,不忧不惑,自乐其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6楼:匿名用户

西南联大可以说集结了当时**所有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7楼:今天不想吃肉肉

培养了超级多的优秀人才,在那个年代,能够培养出这些人才真的非常不容易。比如邓稼先和杨振宁,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呢?还有林徽因和华罗庚都是可以改变当时时代的人物呢。

真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一群人呢。我很钦佩。

8楼:燕燕的度娘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邓稼先辗转来到云南昆明,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9楼:谅没错

学生如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林家翘、黄昆、王宪钟、何炳棣、王浩、邹谠、邹承鲁等人,日后在各个领域的杰出表现皆蜚声国际,让人油然而生佩服与仰望之心。在那样恶劣的内外环境中,还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

10楼:红眼

100位学生中,就有14位投入捍卫国家民族存亡的抗战行列。 这些人随后投入战场,进入敌后区,参加战地服务团,有的壮烈成仁,有的则功绩卓越,展现出了另类的昂扬斗志。

11楼:感性的承诺铭

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之记载,为834人。不过,在长沙临时大学时期,学校即已有学生离校参加抗战的纪录,达295人。两者合计共1129人.

12楼:鱼丽丽鱼鱼鱼

例如培养了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邓稼先和杨振宁,在文学上很有造诣的林徽因,在数学方面的华罗庚。

13楼:洋洋

这个作为中国人必须知道啊,“

两弹一星”邓稼先,“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和李政道等,还有知名的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包括当时影响整个时代的梁思成、林徽因、华罗庚等等,中国就是因为有了这批人才的建设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西南联大培养出哪些杰出人才

14楼:浅暖莫语

知名教师:

叶企孙,陈寅恪,赵元任,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

冯友兰,王竹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钱端升、吴大猷,周培源,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林徽因,吴晗,吴宓,张奚若,潘光旦,

卞之琳,李宪之,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杨武之,冯景兰,袁复礼,冯至,刘文典,穆旦,赵以炳等。

知名校友:

何泽慧,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彭佩云,汪曾祺,邹承鲁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孙,陈忠经,戴传曾何兆武,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吴庆恒,叶笃正谢玮,黄昆,王浩杨,凤林景,查良钊等

15楼:对方考虑看过

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等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云南师范学院留昆旧址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旧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楼:田园人家乐

比如: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叶企孙,梁思成,等等。

望采纳,谢谢! 望采纳,谢谢!

为何说西南联大是一流人才的摇篮呢?

17楼:淘气的大象宝宝

西南联大在我国近代史中是一所比较别的学校,它因为当时国家战时需要,特地开设不同的专业的西南联大。这个著名的西南联大也是培养了许多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等等,是我国近代比较出名的一所大学,培养不少的人才,西南联大因为战火纷飞而将十几间大学联合办学设立,也因为和平解放而解体,西南大学的存在是特别的,也是有历史意义的。

近代中国在“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全面保卫中华大学教育精华免遭日寇的毁灭,当时的国民**决定将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府进行内迁到云南重庆一带,避免战火波及。因此在八年的抗战中,先后迁入云南的高等院校有中法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大学、上海医学院等10余所之多。

其中最著名的为西南联合大学。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由来

在西南联大的师生名录里,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杨振宁、李政道、闻一多等著名学者专家的名字赫然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在当年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战火中成立的西南联大创造了一个奇迹。因此,西南联大可以说是我国近代一流人才的摇篮。

18楼:匿名用户

听说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为什么西南联大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呢?据说当时何先生引邹承鲁院士的话回答:“就两个字:自由”。

19楼:历史中的轮回

西南联大作为一所临时性大学,它所肩负的任务,是保住中华文脉,因为战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生源有理想,有志向。另外西南联大的师生有向心力,所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0楼:爱历史的追梦人

西南联大应该是特殊时期建设的一所特殊学校,那个时候很多所学校联合办学,其中集结了不同专业的精英,所以到现在为止这所学校的很多专业都是非常牛的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所以被称为一流人才摇篮不为过。

21楼:鲸刺你的美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汇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22楼:匿名用户

因为在当时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薪火相传,不忘知识,不忘学习,在飞机的轰炸下,也有着朗朗的读书声,西南联大是大学的集合,是一种民族精神。

23楼:余量不足

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人才太多了,在那个时候,伴着炮火声读书,可以说是很辛苦的。不仅仅是环境艰苦的问题了,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一个退缩,为他们打call。

24楼:匿名用户

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了很多得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我国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5楼:向死而生的态度

因为西南联大培养除了很多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西南联大在战争中也不忘为国家培养人才,体现着爱国情怀,所以说对西南联大的评价特别高

26楼:辉

西南联大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和它所处的特殊时期是分不开的,当时外敌入侵,莘莘学子怀抱救国之志奋力学习,同时学校拥有当时各方面最优秀的老师教学,所以才成就了一大批各领域的杰出人才。

西南联大是怎么回事?出过什么名人吗

27楼:小张和虹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势而生。在南开大学遭受炮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陆续被占的情势下,当时参加庐山会议滞留南京的三校校长决定在湖南长沙联合组建一所临时大学。

然而到了1937年底,南京沦陷,长沙危急,空袭不断,长沙临大决定迁往昆明。一因昆明地处西南,距前线较远;

二因滇越铁路可通海外,采购图书设备较为方便。1938年1月20日,近千名师生分批从长沙出发,分水、陆两路前往昆明。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名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

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冯友兰、胡适、傅斯年、梁思成、钱端升、肖公权、陈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