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指的是,什么叫光合作用

2020-11-23 05:59:37 字数 4902 阅读 5413

1楼:du知道君

你好,你知道植物它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是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之后还剩余,这是净光合,而真光合就是产生氧气的总量,加上被呼吸作用利用了的。

什么叫光合作用

2楼:是卡塔库栗啊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楼:匿名用户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

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

4楼:匿名用户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5楼:哎呦小豆芽嗯哼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或是硫化氢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

起源**:光合作用不是起源于植物和海藻,而是起源于细菌。

作用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化学方程式: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6楼:匿名用户

查看全部12个回答

我来答我来答 查看全部12个回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2-22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7楼:纵横竖屏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反应阶段:

1,光反应:

2,暗反应:

扩展资料:

光合作用植物:

1,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

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分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已知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分是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

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

后来研究还发现,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碳三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进入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2,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

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hatch-slack途径),又称四碳二羧酸途径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

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类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细胞含有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羧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

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3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也就是说,c4植物可以在夜晚或气温较低时开放气孔吸收co2并合成c4化合物,再在白天有阳光时借助c4化合物提供的co2合成有机物。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8楼:匿名用户

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甪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9楼:匿名用户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10楼:匿名用户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1] )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定义?

1楼 易书科技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消耗能量,或者说都必须有能量的 。这些能量是从 来的呢 我们人类当然是靠吃饭 主要由粮食 蔬菜和肉组成 。 动物要靠吃草或吃其他的小动物,当然小动物也是靠吃草,归根结底,它们是以吃草为生的。这些草 粮食以及蔬菜中蕴藏着的能量,都是由绿色...

马铃薯的块茎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马铃薯的种子多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楼 匿名用户 不能 马铃薯在地下 没有有光合作用条件 因此也没有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望采纳 2楼 匿名用户 可以,你把马铃薯放在阳光下会发现他回变绿,这是叶绿体恢复功能的原因 3楼 双雪兰溪 可以 在光照下会变为绿色 4楼 匿名用户 要有叶绿素 气孔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5楼 脩漓 不能,在地下不接触...

例:没有太阳,植物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将会死去

1楼 匿名用户 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绿色植物,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就会死去。 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绿色植物,也就没有食草动物,那些肉食动物就会死去。 没有太阳,就没有绿色植物,也没有动物,人类就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死去。 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将不会看到一个生机勃的新世界。 2楼 啊啊啊浪子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