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概括各段的大意,湖心亭看雪的段意

2020-11-23 05:21:07 字数 5725 阅读 7386

1楼:禾木由

第1自然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

第2自然段,写游湖心亭的经过。

第3自然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4自然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2楼:☆酷哥剑侠客

第一段 湖上大雪弥漫的壮丽之景

第二段 湖心亭中我与两人喝酒聊天

湖心亭看雪的段意

3楼:匿名用户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写游湖心亭的经过。

第二段主要描绘了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尤其是量词“痕”“点”“芥”“粒”用得巧妙至极,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三部分(4自然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4楼:匿名用户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客居在杭州。下了三天的雪,湖中人、鸟和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大约八点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准备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一片洁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苏堤),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草叶一样,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痴情赏雪的)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后告别。我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说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公子痴,还有像公子一样痴的人!”

湖心亭看雪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5楼:匿名用户

〖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1、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 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 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

3、 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

4、 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5、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

6、 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

概括湖心亭看雪的第三段

6楼:匿名用户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

"痴"舟子对张岱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独往湖心亭看雪"3.描写手法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

诗人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感情多在表达人与景的融合.《江雪》表达的是:

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精神面貌.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5

7楼:匿名用户

去湖心亭的时间,景色,和自己的孤独感和脱俗,表达了作者的孤傲。

8楼: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9楼:惠博文全球

总写雪景和雪夜舟中看雪。

湖心亭看雪的注释

10楼:匿名用户

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挐(ráo)】通“桡”,撑(船)。

一作“拏”。   6.【拥】穿着   7.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9.

【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10.【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1.【一芥】一棵小草   12.【芥】原指小草,文中指像小草一样渺小。

  13.【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

更,还。   14.【强(qiǎng)饮】勉强地喝。

强:尽力。   15.

【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指酒杯   16.【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7.【舟子】船夫。   18.

【喃喃】小声不断地念叨,也可翻译为自言自语。    19.【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士人的敬称。

    20.【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21.【绝】消失。   22.

【莫说】不用说,不必说。

通假字余挐一小舟:挐(ráo)又写作“拏”通 “桡”,持 引申为撑、划。

一词多义

1.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2.

一: 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3.更:

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   4.白:一白(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词类活用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客居”。“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芥:名词作动词,像小草一样。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古义:

我 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挐:古义:滑动、今义:

拿   3.是日更定矣:古义:

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

  4.三大白:古义:

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问题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

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答: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6.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8.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9.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0.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答:“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

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段意第一段:开头两句交代“看雪”时间、地点,并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大雪三日”的景象,接着从两个角度描写夜晚雇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   第二段:

写在湖心亭的奇遇。文章结尾以旁观者(舟子)的话作结,似贬实褒,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情怀。

编辑本段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