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地位及作用

2020-11-22 22:58:12 字数 5553 阅读 5211

1楼:匿名用户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 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2楼:ning景

可以这么说小学识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处理一篇课文识字部分:一二年级需二课时;三四年级需一课时;五六年级需三十分钟。这还是按每篇两课时的授课量所说。

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读,写,算。而识字就可以基本培养两种能力。所以对于小学识字应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地位及作用

3楼:馃巰鑺辩敓閰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

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4楼:匿名用户

是你多有学习的第一步

谈谈听话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5楼:匿名用户

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发的思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朴实无华,值得肯定。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方是真正的教,不教并不是教师不作为,而是教师化有形之教于无形之中,让学生受教于无声无息之中,这是教学的大境界,这种思想源自于老子的“无为”思想。

《道德经》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想想看,我们的教学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在课堂到底在做什么啊,真是惭愧啊!

我们在课堂上耐心的讲解。

我们不厌其烦的叮咛。

我们无休止的强化训练。

可我们曾意识到:

我们耐心的讲解,封闭了学生的慧眼,**了学生原本开放的思维。

我们不厌其烦的叮咛,我们无休止的强化训练,麻木了学生的灵魂,腐蚀了学生原本“灵敏,灵动”的心。

我们的“好心”,宠坏了学生,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丧失了积极思考的功能。我们的热情,熄灭了学生求知的火焰,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施舍,他们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教学,有什么好的课堂效果可言?

“不放心学生”“放不下教师的架子”。

是我们普通教师的普遍心理,“不显摆一下自己,仿佛自己就不是教师”是我们普通教师共同的心结。

放下不是放弃,放弃是错误的,而放下是一种智慧。只有教师的放下,才有学生的担当。只有放下的教师,才能教出拿得起的学生,这是人生的至理。

学生是可以信赖的。

我曾经考察、研究过我所执教的每一级学生,我们发现:不论性别,不分年龄,每一个学生(人)都有无穷的智慧可待开发,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可待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无限的值得开垦的肥沃的荒野。而我们,我们教师,我们人类,大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一直因循生活在“知我所知,好我所好,做我会做”的怪圈中,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是学生的悲哀,这是人类的悲哀,我们至死都不知道:

我们竟然是一个具有大智大慧根基的人,我们至死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如别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育理念的精义就在于:让学生高度紧张的学习。“让他们动脑,动得紧张得不得了”;让学生的大脑动也得动,不动也得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有无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勤奋与懒惰的分水岭,勤奋就是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的思考,获取知识,开发智慧,提高自己。

因此,会教的教师,教学生思维(会学的学生学思维),

不会教的教师,教学生知识(不会学的学生学知识),

半会不会的教师,教学生方法(半会不会的学生学方法),

什么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就是翘动学生固化的思维,

启发就是翘开学生闭锁的心灵,

启发就是驱动学生静止的步伐,

启发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

“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虽然没有花样繁多的问答形式,却是启发学生的最佳手段。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我们的教学。

一堂变了味的语文课

我有幸听了某校一位老师的语文示范课,他是这样执教的:

一、 激情导入

二、 查预习

生字词的读音、读法、书写

三、 明确学习目标

四、 按照分工,自主学习讨论

五、 学生按练习要求,回答问题。

六、 分组回答问题

七、 仿写片段

这堂课从表面上看无可挑剔,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先,讲练结合,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在课后教师评议的时候,这个老师坦率的告诉我们,这是一堂展示课,为准备这节课,他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听到这些话,我有一种大上其当的感觉:这算什么示范课,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能做教师呢?

我们要听的是一堂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示范课,你怎么可以拿一堂展示课来胡弄我们呢?如果我们每讲一节都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准备,我们哪有那么多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呢?

再说,这位教师上的是语文课,如果是其他学科的课,我还真的无话可说,可偏偏他上的是语文课。

“语文课怎么可以这样教?”

“那你说语文课该怎么教?”

“语文课怎么教,岂能由我说了算呢?”

语文课怎么教,应由语文课的功能和性质来决定!

(某门课怎么教,有三个因素决定:一是学生的状态——知识状态、能力状态心理状态,二是该门课程的功能和性质,三是执教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中最主要的是该课程的功能和性质)

还是让我们从学生的语文素质说起吧。

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字(书写)素养,二是阅读(理解)素养,三是写作(表达)素养。这三个方面的素养,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却是整个语文素养的核心。

学语文,首重文字书写。字如其人,什么样的文字书写形态,对应什么样的人,字写的不好,是人心态不好。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体,书写好字体,不仅仅是练字的问题,而且是练(修养)人的问题。

唯有练(修养)好人,才能写好字。字要写得工整、整洁、利落、流畅,人要做得规矩、公正、直爽、自然,心要修养得平静、坦然、安详、自在。从表面上看,文字问题只是一个书写问题,其实文字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写问题,而是人品问题、人生问题,人的心态问题。

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但,我们却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做到:书写正确,书写工整,书面整洁,落笔利落,行笔流畅,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因为这关系到人生,这个需要用一生的精力来解读的大课程。

第二是阅读素养。阅读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理解问题。一个人,理解能力的大小与高低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生的经验和阅历,二是语感的灵敏与强弱。

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人生经历和阅历的获得,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直接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它**于主体我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思索,作为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这个途径获得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是有限的。二是间接地人生经验和阅历。这种人生经历和阅历,可以**于阅读,及对阅读内容的思索与感悟,也可以**于对他人、对社会人生现象的观察与思索,作为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人生经验和阅历的主要途径。

这又涉及到一个怎样阅读和阅读什么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就是语感问题。可以这样坦率的告诉大家,语感问题,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问题的一个核心问题,语感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的高低。

语感的强弱灵敏与否,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后来的练习与训练,语感的获得有两个根本途径,一个是倾听,一个是朗读。倾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倾听真切流畅的谈话;朗读思维严谨、行文流畅的经典,朗读自然流淌的心音之作。这是获得高度灵敏语感的唯一捷径。

(有关语感的奥妙与培养,本人另有专文论述)

第三是写作素养。写作问题,也就是表达问题。从本质上看,写作问题,本身并不在写作,而在于人的心灵的感受,在于人的思想。

一个人心灵的感受丰富而真切了,思想丰富了,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谈,就会有话想说,这样,写作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刺激学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丰富学生的思想是关键,教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是学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根本保证。一个人,丰富的心灵体验,丰富的思想,来自于这个人持久地对人生、生活、社会、自然的关注、观察与思索、思考;来自于这个人,对经典文本的朗读与感悟。

一个人,一个学生,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可能有丰富的心灵体验,才可能有丰富的思想,才可以沉淀出丰富的思想。这一切,都从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心开始,爱学习,爱生活,爱生命,爱人类,爱祖国,爱社会,爱自然,爱思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文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语感问题和思想问题,就是朗读问题与人生问题,就是心灵体验与思索的问题,就是爱的问题。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总结语文课该怎么教了。

语文课,应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应以思维为核心内容,应以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为目标,应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为根本目的,应以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为出破口。

课文课要读,但并不是简单的看,与默不出声的读,而主要应是适当的朗读(朗读艺术有专文论述)。

课文要讲,但并不是机械的肢解式的泛泛的讲,而应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为目的地精讲。

语文课要练,但并不能向练习式的机械化训练,而应以练促读,以练促深思。

语文课要正确处理好读讲练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读讲练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试卷成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讲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成份,其中读是基础,讲练是巩固与提高,而思想是核心,思维是关键。一节课45分钟时间,读至少应占25分钟,而讲与练,所占时间的总和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中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培养与形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复制流畅清晰的思维程序。

读,主要应以朗读为主,间或默读;朗读应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为宜。讲与练是读的延伸,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教材,熟悉教材,加深对教材的记忆。

讲,不应是肢解式的某字某词的解释,讲应该有一个明晰的思维顺序,讲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讲应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学生会的不讲)。

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练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此三者无关的不练,或少练,最好是不练。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以讲为主,有些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便提出了以练为主的语文教学理念,于是一堂语文课,学生的大半时间用在语文试题的练习之中。练,我们不反对,但关键是看怎么练,练,好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试卷成绩,但实际上却很难,因为制约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不是学生练习的多少,而是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而是语感的灵敏与否,而是学生心灵体验的丰富与否,而是学生思想的有无。练应围绕着思维,练应有利于促进阅读,练应有利于丰富思想,练应有利于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你刚走出以讲为主的误区,你又步入了以练为主的误区,你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正途呢?

附:良好的思维顺序

一、谁?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理、什么问题?

二、 干什么,怎么样——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特点?有何功能、作用和用途?

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规律、什么原理、什么定律?

四、有何感想?受何启发——联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