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0-11-22 22:58:11 字数 5546 阅读 8739

1楼:不雨亦潇潇

一、透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教学方式,形成灵活的汉字教学氛围。注重字理识字教学,透过汉字的形、义、音的分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珑,形声字,玉形龙声。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玉(王),表示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礼物;龙,表示古人认为大旱时要向龙王求雨,龙亦表声。

通过“珑”字,我们向学生渗透到上古时期,人们非常迷信,以为天帝神灵乃至祖先鬼神具有无穷的力量,能帮助人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消除各种磨难,满足人所需要的一切。因此,用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礼物了。

再如通过与“贝”有关的汉字来了解中国的钱币文化:贝,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本义是海贝。但为什么后来从“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呢?

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热带**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

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

二、通过传统文化,帮助理解汉字的音形义

: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要利用民族文化来反哺识字教学。通过学生已知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理解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有利于将汉字部件枯燥的组合变成有理可据,通过绚丽的中国传统文化反过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如利用学生们已知的传统丧葬文化,向学生讲解“葬”字的构成:上古时代的丧葬是用柴草把尸体包起来,扔到荒野之中,既不堆积土堆,也不种树来作标志,又不存在丧期等问题。这就帮助我们理解“葬”字的组成意义了:

从“死”,从“茻”,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从一,表示尸体被抬送荒野时所用的木板之类。本义是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指用棺木埋入土中。

总之,汉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注重字理识字教学,依据汉字的形、义、音,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既丰富了汉字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汉字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汉字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努力遵循、掌握学生识字心理,以合适的角度、深度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使识字教学充满情趣,更加有效。

如何在小学写字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2楼:翰林学库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发扬传统文化

3楼:请叫我崔

直接告诉小学生就行了,因为没有办法做到。

4楼:砂相粒

有字贴啊,可以练习用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5楼:爱漂漂淼淼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是我们民族赖以存活的养分,是我们活的灵魂,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促进我们的成长,对国家的复兴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近代以来,外来文化逐渐的传入中国,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来自西方的快餐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的青睐,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则被人越来越少问津,面临被抛弃的尴尬处境,正在逐渐走向衰弱。这种状况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领导人号召人们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进行创新与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然而进行文化传承必须从小做起,从小学语文教育做起。因此教育部在进行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对其加以继承,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目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教师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来走出目前的教学困境,解决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传承,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承担着国家发展与富强的重任,是国家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小学生正好处于懵懂的年纪,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授课讲解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中国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渗透,能够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外界的不良**。

这对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与他们正好处于叛逆期以及正好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关,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外界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别人给予的建议与批评,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成绩。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帮助学生树立人文和谐观念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将中国古人提倡的人文和谐相处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人文和谐相处的观念。如教师在讲解古诗《牧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技术向同学们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感受古诗所营造的意境,使学生树立和谐相处的人文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

(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影响。这是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使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国家的富强与繁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选择,但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许多问题。如传统文化渗透力不足;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到位,须借助参考书来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对其内涵理解不足;对教材中的古诗鉴赏能力差,不能深究其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再则教师虽然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却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不到位,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学生的课堂效率,忽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导致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教师语文教学中要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想永远传承下去,必须从小做起,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而在这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培养意识,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如教师在讲解《白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紧紧围绕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这几个词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让学生懂得自己将来要向白杨那样,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屈,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教师也可以在课文结束后穿插地讲解一些古代像白杨一样具有这种品格的人,使学生的感情得到深华,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中汉字学习的挖掘

汉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教材中汉字的学习和文化挖掘,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举措。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好多种意思,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发生了好多次的字体变换,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现在提倡少写多认,但我却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规范以及汉字所代表的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潜移默化地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学,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事半功倍。

如教师在讲解《清平乐·村居》时,学生通过对这首诗主要汉字的学习以及字义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古诗句的字面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对老师后续的讲解以及古诗整体的情感有个大致的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渗透事半功倍。

(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经过慎重讨论选定的,这些课文对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发展自身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能够体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影响到学生自身,但是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不良习惯。

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的《白杨》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课文丰富的思想感情,但是教师一定要先带头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学生起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并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其缺点,如学生在读课文时容易摇头晃脑不带感情地念,没有置身其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够体会到白杨那种无私奉献,扎根边疆,服从需要,面对艰苦环境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间接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

(四)注意对古诗文进行有效的情境讲解

古诗文一般是学生学习能力最缺乏的一块,但是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力最强的一块。对古诗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是白话文,浅显易懂,而古文晦涩难懂,表达的感情方法含蓄,不易理解,使得学生常常断章取义,不能很好地鉴赏古文,掌握其情感,造成传统文化渗透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进行有效的情境讲解,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多**技术进**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所表达的内涵。

如教师进行古诗《牧童》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古诗中的情境进行讲解和利用多**技术进**景再现,然后再让同学进行诵读并辅以教师细致的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五)创新教学情境,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创新教学情境也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教师可以采用空间情境方法,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如在教室中粘贴古词古句或名言警句等,来加强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着重从必要性、现状、措施三个方面来论述了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1楼 du知道君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楼 笃行在路上 语文中的教学可以添加一些,感恩的文章。 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 还有感恩的思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2楼 匿名用户 感恩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因此,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楼 软件外包介绍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2楼 独酌酌酌 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例如教学 孝 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 孝 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 老 字加一个儿子的 子 字,合在一起就成了 孝 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 孝 。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