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锱铢必较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锱铢必较成语故事

2020-11-20 07:17:38 字数 5256 阅读 5315

1楼:匿名用户

语出《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

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铢必较成语故事

2楼:开心木鸽

[读音][zī zhū bì jiào]

[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例句]他真是受尽人间的践踏,含辛茹苦,~终于成了大富家了。

[近义]锱铢较量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不拘小节慷慨解囊一笑置之宽大为怀慷

锱铢必较是历史成语吗?

3楼:凰伯爵鸦

是历史成语

解释: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近义词:分金掰两、 睚眦必报 、鸡虫得失、 一毛不拔、 斤斤计较 、爱财如命、 锱铢较量

反义词:不拘小节、 捐弃前嫌、 鸡虫得失 、慷慨仗义 、一笑置之、 慷慨解囊、 宽大为怀

成语“锱铢必较”的一锱是多少千克

4楼:匿名用户

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

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金医要略语译》云:秦汉一两为今之6.69克。

中医研究院等编《简明中医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附篇均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记载谓东汉一两折为今13.92克。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代一两为15.6克。

国家计量总局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载汉代一两为15.6克。

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记载西汉每斤合248克(一两合15.5克),新莽时期每斤合238克(一两为14.875克),东汉每斤合220克(一两为13.75克)。

什么铢必较成语

5楼:蓝鹰魂

锱铢必较 [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不拘一格的成语故事

6楼:铁不张

不拘小节 [bù jū xiǎo jié]生词本基本释义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出 处《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例 句1. 这个人性情洒脱,~。

近反义词

近义词不修边幅 落拓不羁

反义词慷慨解囊 锱铢必较

成语接龙

节外生枝 枝末生根 根深本固 固执己见 见时知几 几次三番 番来覆去去甚去泰 泰山磐石 石烂江枯 枯鱼之肆 肆意横行 行动坐卧 卧榻鼾睡睡卧不宁 宁缺毋滥 滥用职权 权均力敌 敌惠敌怨 怨天尤人 人事不知知止不辱 辱国殃民 民安国泰 泰极而否 否终则泰 泰来否极

锱铢必较 什么意思

7楼:匿名用户

锱铢必较

锱铢必较,读音zī zhū bì jiào,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出处《荀子·富国》。

中文名锱铢必较

外文名zi zhu bi jiao

出处

《荀子》

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词慷慨仗义

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

目录1解释

2出处

3词语辨析

4用法

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

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1]

出处编辑

《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夏衍《论正规化》:“涉及个人,则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亦作“ 锱铢较量 ”。[1]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镜花缘》第十一回:“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1]

词语辨析

编辑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2]

反义词:慷慨仗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虚怀若谷[1]

锱铢必较的英文翻译 to haggle over every penny; to dispute over every detail.[2]

用法编辑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1]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2]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沈从文《菜园》:“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的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成语“锱铢必较”是什么意思?

8楼:之那年青春正好

基本解释: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词语分开解释:

锱铢 : 1.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 2.比喻微利﹐极少的钱。

一. 语出《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二.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三. 发音

zī zhū bì jiào

四. 释义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

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五. 示例

1.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2.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3.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4.沈从文《菜园》:"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的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5.《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六. 出处

1.《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夏衍《论正规化》:"涉及个人,则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亦作" 锱铢较量 "。

2.《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镜花缘》第十一回:"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

9楼:才涉隆晶

释义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10楼:畅凌文占易

锱铢必较

[zīzhū

bìjiào]

生词本基本释义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出处

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例句

他真是受尽人间的践踏,含辛茹苦,~终于成了大富家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锱铢较量

斤斤计较

睚眦必报

反义词不拘小节

慷慨解囊

一笑置之

宽大为怀

慷慨仗义

鸡虫得失

成语接龙

较短量长

长驱直进

进寸退尺

尺壁寸阴

阴凝冰坚

坚苦卓绝

绝妙好词

词穷理极

极古穷今今非昔比

比肩连袂

袂云汗雨

雨丝风片

片词只句

句斟字酌

酌古参今

今是昨非

非同寻常常年累月

月值年灾

灾难深重

重门叠户

户曹参军

军临城下

下学上达

达权知变

变醨养瘠瘠牛羸豚

豚蹄穰田

田畯野老

老朽无能

能者为师

师心自用

用心用意

意气相投

投戈讲艺艺高胆大

大快人心

心头鹿撞

撞阵冲军

军令如山

山穷水尽

尽付东流

流离播迁

迁风移俗俗下文字

字里行间

间不容缓

缓兵之计

计行虑义

义无反顾

顾名思义

义断恩绝

绝长续短短绠汲深

深猷远计

计穷力竭

竭诚尽节

节上生枝

枝辞蔓语

语短情长

长戟高门

门闾之望望风而降

降尊纡贵

贵壮贱老

老气横秋

秋风瑟瑟

瑟调琴弄

弄斤操斧

斧钺之诛

诛心之论**封赏

赏同罚异

异口同声

声希味淡

淡然置之

之死靡他

他山之石

百科释义

语出《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

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香港挂牌成语:锱铢必较,以前开过什么

11楼:松山孤客

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鸡

风声鹤唳成语故事越简短越好,风声鹤唳成语故事

1楼 民生为本 成语 风声鹤唳 拼音 f ng sh ng h l 解释 唳 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

小学生必背成语故事,为孩子收藏,小学语文3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

1楼 y神级第六人 掩耳盗铃 掩 遮蔽,遮盖 盗 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拼音 y n r d o l ng 出处 《吕氏春秋 自知》 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 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 掩 其耳。恶...

成语故事,并写出意思。谢谢,五个成语故事,并写出意思。谢谢。

1楼 匿名用户 1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 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