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有什么区别,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有什么区别?

2020-11-18 21:45:35 字数 6357 阅读 8705

1楼:百度用户

两个通常都是混用的。

1、“表现手法”一般是指整篇文章来说的,例如,《荔枝蜜》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白杨礼赞》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象征”,一篇文章一般运用一种表现手法。

2、艺术手法

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有什么区别?

2楼:周军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写作手法】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作者的感情得到更好的表达,比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海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

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艺术手法】就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和修辞手法,也就是说,修辞手法包含于表现手法中.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1)先抑后扬

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2)象征

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指“托意于物”,即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象征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相似点,才容易引起联想,但无必然联系。象征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3)联想和想象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如1.《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2.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3.拟人,“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4.

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5.江南是一局棋,纵横交错的田垄是棋盘,星星点点的湖泊是棋子。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

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了丰富的想象:

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2.

母亲是伟大美丽的,有一片云彩,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用一个或一组相关的象征构思全篇,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就是民族精神的化身,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就是无产阶级战斗英雄的化身,这一象征是通篇的。

(4)虚实相生

(5)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 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子(1):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子(2):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例子(3):

高尔基《海燕》“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6)托物言志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8)咏物抒情

(9)融情于事

(10)直接抒情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它们

3楼:匿名用户

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这几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和解答方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表达方式抒情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表达方式即为表达方法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是写作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是人们运用语言形式来反映事物、传递信息时所用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高考语文题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这几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和解答方法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追答: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3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反复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对比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1楼 砂粒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中文名反复 性质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强调语气,加强情感 类型词语反复,语段反复等 反复的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

艺术手段有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1楼 du知道君 1 排比 2 拟人 3 比喻 4 夸张 5 点题 6 烘托 7 打比方 8 作比较 9 列数字 10 设问 11 反问 12 虚实相生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 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 托物...

语文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一 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 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 辞格 共有八种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和反问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