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名洋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的看法作文

2020-11-29 12:21:18 字数 5409 阅读 1308

1楼:回家种红薯去不

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

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

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

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

”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

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

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

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

对洋地名看法作文800字

2楼:四肢全残呵

关于“爱”的记叙文 关于“感受***”的记叙文 600字左右 以记叙文为主

以地名洋化为话题的比喻论证的作文

3楼:sky疯的正经

于楼盘的取名而遭市民广为诟病。名曰:乐山中国国际威尼斯大厦。

“威尼斯”就够“洋气”,之前还冠以“国际”,“国际”之前又定以“乐山中国”,“四川”都不要了。真可谓 “高端大气上档次”,“洋气”十足,派头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由此联想到,在国内一些城市,洋地名随处可见,尤其是随着城市小区的开发,诸如名叫“曼哈顿”、“温哥华”、“纽约城”、“加州小区”的楼盘俯拾即是,无不折射出国内楼盘开发取名乱象丛生,“崇洋媚外”的悲催。

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与传承,更是城市的坐标。地名的确定不能一味追“洋”崇外,而应尊重历史沿革,世道传承,约定俗成,让地名糅合公序民俗、属地特征、情感认同等,承载其应有的地理属性、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才能具有文化底蕴,也别具趣味。地名和建筑洋名之滥,不但风格雷同容易形成记忆错觉,还会导致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丧失,跟风式的取洋名,只会山寨味十足,也无益于城市文化脉络的承续。

多年来,国内许多房地产开发策划者们“绞尽脑汁”,“名不惊人誓不休”。仅从商业营销角度考虑,楼盘名“怎么洋气怎么取”,唯恐引不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盲目追求“轰动效应”,使很多小区的取名洋味十足,却不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特质。如此做法只让人顿觉“无敬畏文化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不仅导致本土文化遭遇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地方管理、市民出行、人们记

这个作文怎么定义,新旧文化这种可以吗

4楼:匿名用户

可以 但是站在一方比较好把握整体 比如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潮流 或者 文化底蕴需要传承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作文 45

5楼:匿名用户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可以解决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

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

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

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6楼:匿名用户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诗词歌赋,因为在我心中,它们是最特别的存在,也较具代表意义。我自小便极喜爱唐诗,及长,又觉得词的韵味更深远些,后来涉猎多了,便愈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确是现代人无可比拟的。有时候看多了那些诗词,便觉得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清灵的感觉,所有的一切皆可抛至脑后,宁愿“采菊东篱下”,抛却扰人的尘嚣。

有人说我太情绪化,我不否认,有时我看了一阙词,忽而体会词人的感受便不免难受起来,极易被那一阙阙词控制感情,然后心便隐隐痛了起来。

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大,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此后并对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我们作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前进。先前:传统文化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她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现今:我们要承担起光大,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别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未来:

民族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要发展。站在今天,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今天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

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看法的作文

7楼:匿名用户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几千年来,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感受的是团圆、温馨、喜庆、祥和。今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巧遇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许多年轻人一大早就纷纷地离开了亲人,走出家门,捧着玫瑰花,带着巧克力去约会心上人。

面对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一族,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的沉重。近年来,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愚人节”凡是洋节,就有国人对其追捧。那些赶时髦的商家把洋节炒得惊天动地,那些好奇心强的年轻族把洋节过得轰轰烈烈。

而对本民族传统节日却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作为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我走上街头,采访有关端午节话题的新闻。没想到我遇见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采访对象。

问:请问,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答:

知道,不就是吃粽子吗?问: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吗?

答:我想想,啊,我想起来了,屈原好像是我家的邻居。这位年轻人连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比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 等都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的希望和祈福。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门的打开,传统的节日渐渐淡化了,传统的记忆渐渐的褪色了,不仅如此,崇洋媚外现象不胜枚举。不是吗?

好端端的一头黑发漂染成黄头发,认为是时尚;穿上袒胸露背的服装被视为洋气;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无人问津,西方情人节却津津乐道。当然,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我们是可以吸取的,不过,应该是在发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当春节的亲情和洋节的爱情发生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世世代代来传承呢?

对传统文化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1楼 首蚜冈钾 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2楼 苑永修千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有没有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1楼 我是哈哈哈 1 传说 年 是一种 头生独角,凶猛异常 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但这种野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它有 三怕 怕声 怕光 怕红颜色,人们为了驱赶它,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称谓 桃符 。还有的燃烧砍来的青竹子,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 声...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有什么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区别如下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 traditional culture ,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 生活习俗 古典诗文 忠孝观念之类 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