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2020-11-27 19:36:53 字数 4651 阅读 7918

1楼:雪雅星箜

阅读下列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观点正确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是由“商鞅变法”所致。

(2)不正确。因为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秦的**所致。

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正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

2楼:耳语的缠绵佚

(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

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6分)

(2)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措施:

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收入;募役法:

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

)(4分)

(3)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分)

(4)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这是客观的;秦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灭亡,这是秦施**的结果。苏轼把秦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3分)

(5)平衡各阶级的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成理就可以得满分。)(2分)略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3楼:二一添作武

反映了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不赞同。

秦国虽然一统天下后灭亡了,但是秦国推行商鞅变法,从而一统天下,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是使得中国从列国割据、互相征伐的时代变为统一的国家,凝聚了华夏民族;  二是废除了已不合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建立了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封建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解放了生产力;  三是废除了原来的十几种文字、度量衡等体制、习惯的不便,书同文、车同轨,一举废除了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障碍;  四是扫除了政治、经济隔阂,一统天下,即便秦朝亡了,还是为之后的汉朝的大发展(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总之,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是正面的、积极的,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4楼:石朝月

商鞅变法立法严苛,一意孤行。完全按照他个人的立法意思来确定国法,不顾别人的感受与法令的松紧。所以,商鞅变法后,秦国立刻就强盛起来了,但是法令中有非常严苛的弊端,没有人敢反对,因为商鞅制定法律后就不容许别人提不同意见,所以对于这些弊端,别人是有怒而不敢言。

别人动不动就容易犯法,而犯法后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后来贵族受不了就诬告商鞅谋反,车裂商鞅。这个时候商鞅也觉得自己的法令太过严苛,轮到自己身上了。

过了大约一百年多,秦朝统一六国,但是严苛的法令仍然没有改变,而且还兴起了一系列的工程。秦国人终于承受不住早起反来。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不就是因为延误期限吗?

延误期限还是因为下雨,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秦国法令就要把人处死。从此可以知道,商鞅之法是如何的严酷。

但是,秦国灭亡也不能算是商鞅的罪过。商鞅的使命是强大秦国,使秦国由弱而强。此后秦国还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后的秦国还有七八任君主,这些君主都干嘛去了。

前人制定法令,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后人应该随时根据实际变化改变法令,随时修改。不能老是坐着不动怨祖宗。

关于变不变法的争论,商鞅和甘龙、杜挚争论过。宋朝的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过,清朝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也争论过。大都围绕着祖宗之法能不能变的问题。

法令当然是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的。还有就是如何改变的问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应当根据当时天下安定、战争消除、人民疲惫,物资缺乏的实际情况,采取休养生息的富民安民政策。但是,相反,秦始皇是大兴土木、法令更加严苛。建宫、挖渠、修长城等等,这些措施本来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但是在当时却并非紧要的。

如此急切去做,只能招致百姓的反对。人民本来就在列国战乱中活不下去了,好不容易天下安定,却又碰上繁重的徭役。不得已,只能造反了。

所以,把秦朝灭亡归罪于商鞅,我是不认同的。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的意思

5楼:匿名用户

意思如下:

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6楼:匿名用户

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7楼:瑞云

只是商鞅的变法,不采纳众人意见,虽然能快速使国富民强,但也同时招致天下诸侯的怨恨。

据我所知,商鞅的变法对百姓是有利的但对秦国诸侯是一个纷争,所以我认为此处天下还是应解释为诸侯较好。。。。

8楼:手机用户

商鞅在改革时不顾其他人的评议

9楼:匿名用户

虽然商鞅变法好,但不听从其他人意见,只能促使国家富强,也召集了天下许多人的怨恨… …虽然得了天下,终究也会败下局来

10楼:匿名用户

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

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11楼:匿名用户

(1)商鞅变法。

(2)不同意 。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而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12楼:匿名用户

这几句话认为商鞅变法是一意孤行 不理睬世人的说法,只能让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使诸侯生恨。它认为商鞅变法操之过急,以严刑律法来约束民众,而不是通过仁政,仁义来时国家富强,所以很快就灭亡了。、

事实上,秦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

其一,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不长,六国民众尚未完全化入秦国,政治根基不稳;

其二,秦始皇骤然病逝,但却未对继承人有明确的指定(虽然有诏书,但知道的人很少),朝中李斯赵高假诏让胡亥登位,胡亥无才德,在赵高把持下逼死蒙恬,扶苏等国家栋梁,致使秦军群龙无首,也就是赵高**乱政,极大损伤了秦国国力,无力对抗六国遗民叛乱;

其三,秦国的严刑峻法肯定是有一定弊端的,部分律法很不合理,一如连坐,导致民生怨恨,也是原因之一。

归之一句,内忧外患,而且内忧是最大的危险,再坚硬的果子,里面烂了,谁也没办法拯救。

假使再有数十年,将六国民众全部同化,就算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也绝难灭秦国。

13楼:饮冰室侍者

1 秦法残暴

2 不正确 真正的变法需要唯法是从,不顾人言,哪怕开罪朝野,亦当义无反顾。商鞅变法之最主要意义不在于得天下,而在于为天下开创了以法治国的治国之道,为天下立制,为万民立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唯一一场严格意义上的深彻变法。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14楼:匿名用户

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

不正确。商鞅变法不是促进秦朝灭亡的原因。商鞅变法是秦国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这次变法铲除了旧的生产关系和原始的奴隶主国君联合垄断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确立了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使秦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始皇的政策过于急促,没有给天下以休生养息的时间,没有顾及到六国民众的感情,还有秦法过于严苛,未能就统一事业的进行而做出的变更,还有就是六国旧贵族的暗中破坏。

15楼:匿名用户

不顾人言.....以召怨天下。也就是失去民心了。

我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原因: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稳固,怎么会强大,怎么会持久。还有,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是这个道理。要看到百姓的力量

材料一:苏轼再给宋神宗的口书中说:“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 10

16楼:寒潭空影

1赞同,凡事循序渐进才可图长远发展

2感动于商鞅变法的决心,拯救黎民的热心,和大刀阔斧的魄力

3改革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因部分人的反对而止步不前,又不能行之太速

这个作业怎么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楼:匿名用户

(1)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法家。

(2)不同意。因为秦朝的最终灭亡是由于秦始皇推行**造成的,与商鞅无关。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应该充分肯定。

(3)通过设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象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1楼 灕鲖2桫怪嶍 1 服饰汉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加快了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废井田,开阡陌 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3 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 都移风易俗 都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