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族的习俗饮食民居服饰的作文

2020-11-17 22:07:31 字数 5635 阅读 3738

1楼:日奈森冰韵

给你资料,你自己写一篇。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

蒙古族的服饰.民俗.节日风俗.饮食.民居.艺术品

2楼:匿名用户

蒙古族的服饰特点非常明显,蒙古人一年四季都穿袍子,春秋穿夹

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草原牧民一年中常穿的长袍是把生绵羊皮用酸乳加以毛皮朝外缝成,具体为:

1、男袍比较肥大,女袍比较紧身,可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

2、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很实用。

3、冬天可以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

蒙古族民俗有:

1、祭腾格里汗,腾格里汗意为“天帝”。蒙古人信奉萨满教。天帝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可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了“命运”的意思。

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用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用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

2、祭火,蒙古人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

月祭常在每月初

一、初二举行。

3、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蒙古族节日风俗有:

1、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从腊月十五开始,人们就会准备很多的美食来迎接春节。春节在蒙语中叫“查干萨日”,意为“白节”。春节也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传说与洁白的奶食有关。

所以置办年货,自然少不了奶食品。

2、成吉思汗纪念日,农历三月十七日,有祭祀风俗,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又称为“烧衣节”,分春秋两祭。

3、那达慕大会,农历

七、八月,节日源于公元前北方民族的习俗,其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成吉思汗确立了那达慕大会制度,开始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初四,为期五天。主要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棋艺、歌舞等,其中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基础项目。也是蒙古族男儿的三技之一。

4、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敖包节上有酒祭、火祭、石祭、血祭等。在部落首领的引领下,向敖包上放石、敬酒、奶、奶油、血、肉、燃松柳枝、诵经,并绕敖包转三圈、行跪拜礼,祈祷曰:“求天神保佑风调雨顺,求地神保佑五谷丰登、牧群兴旺,求人间神灵保佑国泰民安、岁岁太平。

”蒙古族饮食:

1、烤全羊,内蒙古一种传统而具有独特风味的宴客佳肴。由于“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讲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爷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这一传统美食一般人都有机会品尝了。

2、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

3、呼伦贝尔全鱼宴:呼伦湖产的鲤鱼、鲫鱼、白鱼、红尾鱼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用呼伦湖产的鲜鱼和湖虾,可烹制鱼菜120多种,称为“全鱼宴”。

4、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奶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5、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奶茶用砖茶和牛奶煮成。一般做法是,先把砖茶砸碎放在水中煮。茶烧开后,加人鲜奶,再烧开后,除残茶装人壶中饮用。喜咸的加适量盐,喜甜的加适量糖。

蒙古族民居:蒙古族住在蒙古包中,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蒙古族艺术品:

1、蒙古刀是马背民族深爱的饰品,它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它可以用来宰畜、吃肉、健身、防身,也可镇宅避邪,还可以当装饰品、陈设物,蒙古刀刀身采用优质钢材打造精磨而成,刀柄和刀鞘有钢制、木制、牛角制、皮制等,表面雕有精美的花纹或镶嵌五颜六色的珍贵宝石。

2、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3、银碗,是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品和生活用品,曾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每当宾客来临好客的蒙古人总要将醇香的马奶酒斟在银碗中,用传统的敬酒礼节,为客人接风洗尘。

3楼:物是人非丿天蝎

1、蒙古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则称蒙古包为“穹”或“毡房”等。

蒙古包的特点就在于它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的游牧生活。而且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2、蒙古节日

蒙古的节日有很多,而且都很有特色。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

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其中“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蒙古的春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3、祭祀习俗

蒙古族的祭祀主要有四种,祭敖包、祭成吉思汗陵、祭火和祭苏鲁锭。

(1)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土堆。

(2)蒙古民族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是祭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

(3)而祭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

(4)苏鲁锭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群众络绎不绝,各自带着祭品,虔诚地叩拜苏鲁锭,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4、饮食习俗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是蒙古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应地在创造蒙古饮食文化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习俗。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蒙古族的饮食习俗大致可以理解为先白后红、以饮为主、注重精良这三部分。

(1)先白后红:“白”指白食,即各类乳制品;“红”指红食,即各种肉制品。先白后红是指崇尚白食,视白食为饮食上品的一种习俗。

(2)以饮为主是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他们在一日三餐中,早晨和中午一般都喝茶,晚上才吃餐。

(3)精良是指极新鲜又富有营养的食品。

5、蒙古服饰

蒙古族有很多的部落,各部落的服饰因为地区不同都有所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1)蒙古族的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是个草原民族,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2)蒙古人喜欢戴帽和佩挂首饰,民族服饰中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3)蒙古已婚妇女会梳两个长辫,用黑布做两只辫套把辫子装在里面吊在胸前。辫套上绣有花纹图案或缀以银质圆牌首饰,蒙语叫“哈都尔”。

(4)蒙古族人平时穿布料衣服,节日或喜庆日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

6、艺术品

蒙古刀、蒙古碗、鼻烟壶、剪纸艺术等民族工艺品;刺绣、蒙古袍、坎肩、靴子、头戴等民族服饰系列品;销售干牛羊肉、奶食品、小杂粮等蒙古**和农牧区自然生态食品;反映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书刊、画册和拆页、邮币、纪念币,形成涵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绿色生态旅游食品、出版物类旅游商品等四大类为一体的蒙古民间手工艺品景区。

扩展内容: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关于蒙古族的起源,多数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也就是东胡一族的分支。

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湖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一带转徒其地,剩余的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契丹”,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称为“蒙兀室韦”。

据史书记载,蒙古部落被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河畔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许多年以后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八世纪,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徒,这时已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选儿勒勒蒙兀”。

4楼:匿名用户

1、蒙古族服饰

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

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2、民俗

①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②蒙古人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

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3、节日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

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

4、饮食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

5、艺术品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蒙古族**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 。

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

6、民居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蒙古族语言中妖怪,怪物,死神怎么说,要音译成汉语的

1楼 匿名用户 妖怪shimnus sholom 鬼bog jutger 怪物mangas mal 死神erleg 2楼 匿名用户 谷歌翻译大致可用,,自己查呢去阿 3楼 匿名用户 写手你好,写手债见 有谁知道蒙古语中 神仙 妖怪 用汉语怎么说? 4楼 匿名用户 神仙是塔格尼。 妖怪是丘特个儿 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