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一节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应用意识是怎样培养的

2021-09-30 22:27:53 字数 5418 阅读 8707

1楼:新野旁观者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容乐观,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力非常差,且教师布置这方面的任务也觉得无从下手,很少主动布置。

2、在数学学习和考试中,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偏低。如:开放题,实际情景题,猜想探索题等方面。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稍微变换条件或改变题型则不能通过自己分析来使问题得到解决。

3、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在作业和考试**现的错误率较高的应用性问题,常通过多做题的方法去应付,加重了学生负担且效果不明显。

显然,上述现象与当今数学教育所承担的任务相去甚远,数学应用能力往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当学生接受一个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一、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思想方法,树立数学应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前人从实践中发现和思维的结果,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总结归纳,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可以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概念、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形成的思维过程,这将为日后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若让学生了解新知产生的背景,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应用数学意识的发展。

其实,在教科书中的很多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都是可由观察、猜想、实验得到,只需教师设计、引导得法,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均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尝试发现数学中的定理、公式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并学会数学建模,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目前的数学教学为贯彻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常常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分割为间断部分,并做人为的简化处理。这种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领域,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紧密相关,而且当学生不知“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时,他们难有兴趣学习它。因此,教师若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教学,可以避免数学教学脱离现实情境的状况,容易使学生建立起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而不是把数学当做脱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应用的技能来学习。

针对有兴趣的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会在内心深处迸射出一种想再尝试、再度引人注意的驱动力,因而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就可想而知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应用数学过程中可以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可以把概念具体到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它更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且真实丰富的实例可以成为每个教学充分的变式,自然地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且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样的学习能令学生形成概念的多角度,形成与真实情境相联系的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情境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另外,学生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旦理解了某个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开始给予真正的关注、主动的参与,因为真实的实际问题能够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可以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学生通过这种体验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符合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重视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是一句口号,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楼:暖神格格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

3楼:匿名用户

数学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提炼,教师决不是搬运工,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得某种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于实际,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足见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视。数学教学中,我们也把数学应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学习数学。

1、实际生活感受知识

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只有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才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

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节内容时,我苦于不能让学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积的意义,上课之前我无意中发现教室书柜下角落里有很多学生喝过的各种饮料罐,灵机一动就把这些“健力宝”、“娃哈哈”、“百事可乐”……都变成了我学习容积的材料,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平时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动,在尝试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估计饮料罐的容积,并且通过商标上的数据进行验证,这一活动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2、根据需要导入知识

数学知识不是凭空编造的,它是人们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反映。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必须知道这些知识是从**来的,在生活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例: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时,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收集“分数”,猜猜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很多当时新闻**很热门的话题,从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数据入手,学生兴趣盎然,并且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3、生活实例中体验知识

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也日趋丰富,但对于没有给出实例的抽象的知识,还是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找到该知识的“原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谈话引入:王老师家的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准备装修,要在地面上铺地面砖,你认为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1)先听一听王老师的想法吧。出示要求: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

(2)师:什么叫边长要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交流讨论)

(3)现在我们来看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按王老师的想法解决问题有点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解决,拿出作业纸,用一套边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也可以用彩色笔画一画,小组合作,找到答案。(小组分别开始动手操作)

讨论操作后小组代表汇报:

师:说一说你们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找到的结果是什么?

生: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找到了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的地砖,还可以选择边长是2分米的地砖,也可以选择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演示铺法)

生:我们用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的方法找到了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的地砖,还可以选择边长是2分米的地砖,也可以选择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演示画法)

教师小结:同学找到了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地砖。

师:如果我们选择是边长1分米的地砖,那沿着长边需要铺几块地砖?沿着宽边又要铺几块地砖?如果我们选择的边长2分米、4分米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16=16 1×12=12 2× 8=16 2× 6=12 4× 4=16 4× 3=12

师:如果只考虑长边使用的块数是整块的,还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生:还可以选择边长是6分米、16分米的地砖。

师:如果只考虑宽边使用的块数是整块的,还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生:还可以选择边长是3分米、6分米、12分米的地砖。

师:那同学们为什么都没有选择这些边长,而只选择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地砖呢?(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只有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地砖,才能符合铺地的要求,把贮藏室铺满且是整分米数的地砖。

师:仔细观察一下,地砖的边长1分米、2分米、4分米和长方形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生: 1分米、2分米、4分米既是16分米因数,又是12分米的因数。

教师小结并揭题: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里面含有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要使铺的地砖是整块的,边长必须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用因数的知识来探索为什么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地砖。

我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开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索,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融入到课堂中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会找到办法去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能渐渐萌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