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百度网友
阿弥陀佛!要解释你的这个问题不容易,你能这样提出,佛菩萨发大欢喜。阿弥陀佛!要解释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就只能简单地说明了。
人生宇宙都作万有缘起,万有都从因缘生起,这叫:“因缘所生起”,就成为永恒不变的定律,佛称之为“缘起”。一个人出生长大**,要接触到父母、然后到学校,又接触老师、同学、同事,要有农民种地、工人生产、商人**---国家组织机构也在其中,这些就是“因缘”,同时,他也要尽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服务社会,给别人做“因缘”。
这就形成了一张“缘起之网”。万有都是和缘起相关的,如果没有缘起,就不会有万有产生,就没有一切东西了,因为,当人不需要衣服,就不会有衣服这个词,更不会有人发明制作,明白缘起的道理,才真正的“无我为人”,互助合作。
印度佛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小行大隐。释迦说法45年,除阿含时代,纯说小乘外,其余华严、方等、法华、涅槃时代,皆说大乘,佛灭度后,除上部座与大众二部,在窟内窟外,各结集小乘三藏外,文殊、弥勒与阿难尊者在铁围山中结集大乘三藏,而窟外的大众部,结集的经、律、伦、杂、咒五种法藏中,也有大乘,不全部说小乘教法。佛灭度后五百年间,印度弘扬佛法,小乘教法盛行,夹杂大乘,由于小乘盛行的因缘,大乘隐没不彰,这五百年也说所谓的正法时期。
第二期----大主小从时期。到六百年,马鸣菩萨兴于世,造了大乘起信论、大庄严经论等极力提倡大乘,七百年时,龙树菩萨、提婆菩萨而生,破小乘法执广造诸论,明大乘诸法缘起,毕竟空义。到了九百年,受龙树学说影响,多数执空,陷于断灭见,由是无著、世亲 根据瑜伽唯识学,发挥大乘妙有之理,说种子能生一切,因果不空,大乘风行印度,小乘为从。
第三期-----密主显从时代。大乘空宗的清辩论师们,根据毕竟空义,驳斥有宗;大乘有宗的**论师们,根据如幻有义,驳斥空宗,使大乘分离为空、有 二系,同时期,小乘趋于衰微。此时的龙智菩萨,弘扬密咒来融慑印度风习,密咒发达,大小乘,依密咒而流行,佛灭度一千三百年间,婆罗门教复兴,后来回教盛行,佛法渐漠,几乎绝迹,所以,第三期五百年来,密主显从。
下面说重点词语记忆:正法时期---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大庄严论---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瑜伽----唯识----清辩论师-----**论师-----龙智菩萨---密咒----小乘---大乘
下面说印度佛法三期传法:第一期五百年-----小彰大隐----传锡兰暹罗等国----巴利文;第二期五百年----大主小从-----传中国再传高丽和日本-----汉语;第三期五百年-----密主显从----传**再传蒙古等地-----藏文。
说的简单,希望大家能看明白。阿弥陀佛!
2楼:匿名用户
佛法学习
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
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
简丰文居士讲的《楞严经》《圆觉经》《楞伽经》《六祖坛经》《三祖信心铭》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圣一法师讲的《金刚经》《六祖坛经》
(我空间主页下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阿弥陀佛
3楼:沧桑不易道
圣人无心,以众生心为心;教化无德,以众生德为德。天地无位,以众生行业而立方。。。。。。
4楼:婉晴十二神签
佛本身是个婆罗门,佛的理论百分之九十是婆罗门教的。事实上佛是一个婆罗门教的改良者。
当婆罗门教吸取了佛教的改良性,佛教就没有优势了。无论是与婆罗门辩论还是斗法,佛教都不是对手,即便最后重新吸收婆罗门教的理论合创密宗,也无法斗过印度教。没有市场和信众,只能是灭绝了。
5楼:匿名用户
你这前言不搭后语。什么不是缘生缘灭?
6楼:解汝兰
你问的问题
前言不搭后语
7楼:人生问题咨询
印度仍然有信佛的呀
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
可能是与后来印度的殖民统治有关
8楼:幻月镜缘
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生与灭,沙门如是说。
法眼,佛眼,天眼,肉眼,慧眼,在佛学里面叫什么?
9楼:幽冥vs亡灵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是自己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出来的问题。
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辞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切众生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以叫做五眼。
第一种是肉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
「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墙壁,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种各样不同。
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这些现象的。
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如说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它的世界。现在人讲的千里眼,是根据道家的传说而翻译的。
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来看到些影子啊,星光点点啊,认为是天眼,那个不是的。那个只能说是,我们无法名之,叫做眼天吧!
眼啊,天啊,不晓得什么东西!(众笑)
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只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只眼睛,有的还有四只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只眼的方法,前面、后面、头顶、心里头、喉咙里头,都有眼睛。
当然,这与普通眼睛不一样,而是像摄影机、录影机一样,能够照射东西罢了!
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长出一只眼睛来,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但他自然会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气脉到了后脑,视觉神经受到刺激,眼睛里经常出现许多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错。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时候,此人目光清澈如电,看得非常透彻;换句话说,物质东西不能障碍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视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医生名叫扁鹊,据说他有一次碰到一个神仙,给他一个能透视的宝贝,他的眼睛就变得比x光还要厉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他的诊断就不会有错。还有许多唐代以后的记载,有人的眼睛天生就会看风水,能看地下几丈深,不须要探测器,地下的水脉,他看得很清楚。
像这一类的眼还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报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切东西。
肉眼是**物质世界通常的现象,天眼则能够透视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当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时,可以穿过一切物理的障碍,就是所谓的神通。神通必须要定力够了,所谓精、气、神充沛了,才能作到。
再进一步是慧眼,慧眼也离不开肉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谓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因为修定而发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变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这个智眼。
智慧怎么变成力量呢?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肺不好,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又譬如脾气坏,贪、嗔、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
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也就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眼。
法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正观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来说,是性空缘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来说,是真空起妙有,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观。
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悲是两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
佛眼看来,一切众生皆值得怜悯,所以要布施众生,救众生,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假使经过修持,我们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发起五眼的功能,这是第一层问题。
第二层问题,金刚经讲到这里,佛为什么突然提起来五眼的问题呢?他自己问,下面又没有作结论,至少对于五眼这一段,他只提出来问题。接著又讲别的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么地方?
释迦牟尼佛今天好像当眼科医生一样,把你的眼睛翻开检查检查,而且他是自动的,他又不要你**,什么道理呢?
这代表见处,所谓明心见性的见。真正达到了有所悟证,明心见性,这一见之下,真的现量境呈现,它自然具备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见处即真,就是所谓明心见性之见。在金刚经这一品中,没有把这个奥秘说出来,但是我们真研究佛法,看佛经的经典,这种地方不能放过去,它的问题就在这里。
《金刚经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