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有何区别,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中具有什么作用

2021-04-21 15:47:57 字数 3508 阅读 3966

1楼:匿名用户

血液凝固是生理性止血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部分,生理止血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中具有什么作用

2楼:史淑荣血液专家

血小板来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自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

当血管受损害或破 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 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 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 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什么是生理性止血?

3楼:手机用户

1.当血管壁破损血液流出后在几分钟内就会出现血液凝固,这种现象叫做生理性止血。 2.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在损伤处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

4楼:手机用户

生理性止血,其实也就是说机体

内本来就存在一套自己的凝血机制,包括许多的酶参与. 当机体受外界刺激,就比如受伤,**被刺破后,就会自动启动机体外凝机制,通过组织因子激动一系列的方应应,最后启动凝血酶原使其转变为凝血酶,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不过除了这些,机体还有内凝机制,同时还有血小板等物质的参与.

5楼:小毒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生理性止血首先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使局部血流减少。若血管破损不大,可使血管破口封闭,从而制止出血。

血管损伤后,由于内皮下胶原的暴露,1--2s内即有少量的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的胶原上,这是形成止血栓的第一步。通过血小板的粘附,可“识别”损伤部位,使止血栓能正确定位。局部受损红细胞释放的adp及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均可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及txa2,进而促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地聚集、粘着在已粘附固定于内皮下胶原上的血小板上,形成血小板止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

此外,受损血管内皮的pgi2生成减少,也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 血管受损也可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以加固止血栓,称二期止血。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

6楼:萨觅桓心思

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其方法是用一个采血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

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什么是生理性止血

7楼:让娜闭湛英

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其方法是用一个采血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

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简述生理性止血的基本程过。

8楼:保健营养

生理性止血与血小板有关系。血小板能够粘着在创口表面并能聚集成团,如果破损的是毛细血管或小静脉,血小板团就能成为止血的塞子而堵住创口而止血。血小板还可释放一些活性物质,其中与止血有关的是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 。

5-羟色胺是由肠黏膜产生而进入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主要是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它们随血小板携带到损伤的血管处并释放出来,都能引起局部血管平滑肌收缩,促进止血。血小板还能释放凝血因子。血小板遇到粗慥面时破裂,可释放出一些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例如血小板因子3,能促进内源性(心血管内)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加速血液凝固,血凝块形成后即能堵塞创口。

在血块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内所含有的一种收缩性蛋白质使血块缩紧成为坚实的栓子,也有助于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

9楼:匿名用户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10楼:匿名用户

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名词解释,生理性止血。

11楼:匿名用户

生理性止血,是从血管壁破损,包括早期的血管收缩,初期血栓(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形成,到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网络滞留更多的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后形成的稳定血凝块的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局部出现血凝块,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有伪足伸入血纤维网中,因血小板内存在收缩蛋白系统,促使血小板发生收缩,从而使血凝块回缩。挤压出其中的血清而成为牢固的止血栓,达到止血的目的。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不收缩,红细胞叠连压缩是导致血沉增快,白细胞变性运动与炎症时白细胞渗出有关。

12楼:匿名用户

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

现象。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其方法是用一个采血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

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请简答生理止血的三个具体过程???

13楼:匿名用户

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14楼:匿名用户

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纤维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的主要结果是纤维蛋白的凝固结痂

15楼:匿名用户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呵呵 生理考试?

16楼:匿名用户

生理止血抄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是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

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源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与此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到这一局部以外。显然,生理止血主要由血小板和某些血浆成分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