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朱上正
7~.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8~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急求短篇文言文,带练习与答案,最好还有翻译!急!急!急!
2楼:能逆睹也
蒹葭苍苍, 一片芦苇白苍苍,白露为霜, 清晨白露结成霜,所谓伊人, 我那心爱的人儿哪!
在水一方。 就在河水的那一旁。
求十篇现代文阅读题 和十篇文言文阅读题 要附答案 的 记住是练习题 别把文章发给我啊!
3楼:百度用户
先了解基本网络知识:我们一般的上网是如何实现的?其中有哪些知识?家庭、企业单位上网的区别是什么?
有了疑问和自己所熟悉的一些知识,开始看书就好多了。加油,网络是很好的方向。
求课外文言文练习
4楼:冰晶的雪绒花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三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
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
养。③衷:思想。
散:闲散随意。1、 本文写青山之美。
(1)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 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
b、 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c、 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
五、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 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成语:这个故事说明了:
七、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 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 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3、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八、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①闵:担心,忧虑。
②揠:拔。③芒芒然:
疲劳的样子。④槁:枯死。
1、 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2、 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1、(1) d(2)b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略二:1、jiàn 2、(1)其(2)以(3)之3、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4、无标准答案。
本题的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感悟明确、符合文意。
思考得当即可。三:1、(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2、宽对即可。
示例:(1)艺高胆大,悟空能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四:1、(1)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2、d。3、可以使我荡涤烦恼,醒悟衷肠。
意思相近即可。如能从本文出发、言之有理却可。(重在感受)五:
1、他们小时候都很聪明2、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情、援笔辄就如素构六:一(1)天帝任命我做百兽的王(2)如果认为我不诚实(3)看看百兽见我敢不逃跑吗?
二成语:狐假虎威 说明了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七:
1、本文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3、 对屠户持赞扬态度4、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气馁,而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极开支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八:
1、“不耘苗者”和“揠苗者”;一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二是过分溺爱、急于求成。2、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别的事情,都不能仅凭主观愿望,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急躁,不急功近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5楼:匿名用户
初1文言文:
http://xs.818edu.***/detail_416297.html
呵呵...找到了一个
6楼:·满天星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 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 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 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