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的溪水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的不同之处

2021-03-20 12:33:15 字数 5482 阅读 9681

1楼:石小希

《山中访友》与《溪水》的不同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1、文体不同

《山中访友》是抒情散文,篇幅短小且述事简略;而《溪水》是童话,溪水的“得意”和“失意”喻示着人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

2、叙述手法不同

《山中访友》独具匠心,通过变换叙述人称使文章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读题目时以为是去山中拜访老朋友,但读到第3自然段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溪水》借物抒情,夏天的溪水表达忧郁沉闷之情,秋天的溪水表达活泼快乐之情,通过溪水与红叶表达活泼烂漫,通过溪水与石头表达勇敢不屈不挠之情。

3、用词风格不同

《山中访友》用词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多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而《溪水》主要采取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感情饱满。

4、章法布局不同

《山中访友》首尾呼应;而《溪水》主要分成夏天和秋天2个层次来描写溪水。

5、写作情怀不同

《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李汉荣对大自然万物的关爱,这种爱可以说是一种博爱;而《溪水》体会出作者苏雪林对溪水的情有独钟。

2楼:匿名用户

读了李汉荣所写的《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请你总结两篇文章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读了李汉荣所写的《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请你总结两...

李汉荣的溪水和山中访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楼:袖籽歌

1、情感上,苏雪林的溪水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都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写作手法,使人的感情与物景的感情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情景交融,产生一种诗画合一的意境。

3、在文章的题材上,李汉荣的溪水和山中访友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

4、两篇文章文笔生动活泼,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让人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5、都用了第一人称,让人亲切,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4楼:匿名用户

答: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拟人写作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人的感情与物景的感情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情景交融,产生一种诗画合一的意境,所以,散文常用。

李汉荣《溪水》原文:

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溪水是很会走路的,**直走,**转弯,**急行,**迂回,**挂一道小瀑,**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

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

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

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李汉荣《山中访友》原文: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你把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

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

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的作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道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唯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水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作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山中访友》与《溪水》的写法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5楼:

《山中访友》与《溪水》的写法特点的不同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

1、文体不同

《山中访友》是抒情散文,篇幅短小且述事简略;而《溪水》是童话,溪水的“得意”和“失意”喻示着人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

2、叙述手法不同

《山中访友》独具匠心,通过变换叙述人称使文章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读题目时以为是去山中拜访老朋友,但读到第3自然段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溪水》借物抒情,夏天的溪水表达忧郁沉闷之情,秋天的溪水表达活泼快乐之情,通过溪水与红叶表达活泼烂漫,通过溪水与石头表达勇敢不屈不挠之情。

3、用词风格不同

《山中访友》用词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多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而《溪水》主要采取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感情饱满。

4、章法布局不同

《山中访友》首尾呼应;而《溪水》主要分成夏天和秋天2个层次来描写溪水。

5、写作情怀不同

《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李汉荣对大自然万物的关爱,这种爱可以说是一种博爱;而《溪水》体会出作者苏雪林对溪水的情有独钟。

扩展资料

《山中访友》与《溪水》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指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6楼:及时想萧山

《山中访友》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寻访,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灵动、顽皮的小溪在《溪水》中被刻画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作品选材详略当得,语言形象传神.其中第

三、四自然段对老桥和树林进行详写,而其他部分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特别是第五自然段更是一句一景,让你目不暇接.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景物,其实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布局,如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描写了山中飞瀑的壮观.通过想象与联想,作者赋予山中之“友”以人的生命律动,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一经作者的点化便形成组合,活灵活现.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则是由甲事物的触发自然想起乙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追求的不仅是“形似",还要“神似”.

课文中对山中之‘‘友”的描写基本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的.如对“老桥"的描写,由于它“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自然想起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他“德高望重”,想起了“一去不返的岁月",想起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爷爷——玄妙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天书出自你的手笔. 云雀——弟弟—一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作者的一次山中_之旅变成了一次精神愉悦之旅,课文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为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全文像一首美丽的童话,又像一首精巧的小诗.我们要用心体会文学语言的魅力,领略作者用心灵描绘的美丽自然.如课文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树,“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

作者写在树下避雨是为了引出“慈祥的柏树"和“可爱的蚂蚁”,通过树下避雨表现了老柏树以其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着我,保护着我,表现了一位朋友的真诚与友情.大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找回那个鸟语花香、风清月朗的美丽世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这句诗的出处和作者

1楼 匿名用户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 著 放进,置入。 混 混杂。芳尘 香尘。 乾坤 天地。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