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百度网友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
拓展资料
稽留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热型。体温上升后即恒定地维持在39℃-40℃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2楼:cy辞言
稽留热和弛张热的病症特征和发病原因皆不同。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
拓展资料: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热型。体温上升后即恒定地维持在39℃-40℃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也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积极**原发病。
勿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退热药。
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也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发热的热型有哪几种???
3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根据体温上升的程度,将发热分为微热、中热、高热及极高热四种。体温超过常温0.5~1℃叫微热,见于局限性炎症和轻微病程中;超过常温1~2℃叫中热,见于支气管肺炎、急性胃肠炎及某些亚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2~3℃叫高热,常见于猪瘟、猪丹毒等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3℃以上叫极高热,见于某些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在发热过程中,将每日上、下午测得的体温在特制**里记录下来,连成曲线叫体温曲线。根据这种曲线的变化而将发热分成几种热型。对诊断疾病意义较大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 体温日差在1℃以下而不降到常温者叫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等。
(2)弛张热 体温日差为1~2℃,而不降到常温者叫弛张热。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3)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数度,经过一段时间降至常温,再过一段时间又上升,如此反**热者叫间歇热。
(4)不定型热 其特征是体温曲线不规则,日差有时极其有限,有时波动很大。常见于传染性胸膜炎等。
4楼:匿名用户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
驰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又称败血症热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于无热期反复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常见于霍奇金病、回归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及渗出性胸膜炎等。
怎样区别不规则热,间歇热,驰张热,稽留热,波浪热
5楼:熊慧神
一、温度区别
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作。
4、波浪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5、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
二、病症区别
1、稽留热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浪热 常见于布鲁菌病。
5、不规则热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三、**区别
1、不规则热一般无需针对不规则热进行特别处理,应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明确诊断,再选择合适的方法**疾病。若体温超过39℃以上,可酌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间歇热常反复高热,持续多日,机体消耗很大,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多半是临时性的,应针对疾病积极**,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发热源。
3、稽留热的热度比较高,常持续数日,对中枢神经及各系统有明显影响,机体消耗也比较大,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应查找高热的原因,明确诊断,积极**原发病。勿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退热药。
4、一般**及对症**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
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5、弛张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由于体温过高,机体消耗比较大,甚至会对中枢神经和各系统造成损害,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应查找高热的原因,明确诊断,积极**原发疾病。
6楼:匿名用户
从概念上区分:
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 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7楼:百度网友
这几种发热方式在温度、持续时间、波动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区别方式如下:
1、不规则热,指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
2、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3、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热型。体温上升后即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5、波浪热即是布鲁氏杆菌病,又称布氏杆菌病。临床以长期发热、 出汗较多、关节肿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