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为什么最后可以等于消费加储蓄

2021-03-18 16:14:16 字数 1806 阅读 3363

1楼:匿名用户

因为从根本上来理解.

个人的储蓄等于你的收入减去你的消费.

这个是依正常的推论来确认的.

不过这个东西没有考虑特殊因素.

2楼:匿名用户

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公民的净收入=毛收入+储蓄-消费

3楼:匿名用户

根据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

i+g+x=s+t+m

宏观经济学,i=s。为什么收入法核算gdp时,收入=工资+利息+利润=消费+储蓄,而不是收入=消费+投资+储蓄?

4楼:

在西经里,投资是厂商行为,增加需求,不是个人行为,不含**投资,指的是实体投资行为。

5楼:匿名用户

从两部门经济来看的话,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所以不可能收入=消费+投资+储蓄

解释关于国民收入恒等式的经济现象

6楼:虎说体育

国民收入恒等式:

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一个国家假定只有企业与居民两个部门,不存在税收,也没有**支出和进出口,这样从收入(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消费+储蓄。而从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总供求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消费+储蓄=投资+消费。

等式两边都含消费,故左边的储蓄必等于右边的投资。

扩展资料

在这个金融体系里,s=i这个等式两边之间的是债券市场、**市场、银行、共同**,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它们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虽然在整个经济来说储蓄与投资是相等的,但对每个单个家庭和企业而言,这就不一定正确了,甲个人的储蓄可能大于他的投资,他可以把超出的部分存入银行。乙的储蓄可能小于他的投资,他可以从银行借到不足的部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允许一个人的储蓄为另一个的投资筹资而使个人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成为可能。

7楼:匿名用户

你说的恒等式

应该是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两部门分析如下:

用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为y=c+i;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为y=c+s.两者相等,固i=s

三部门支出法y=c+i+g,收入法y=c+s+t,t是净税收=总税收-**转移**,此时的税收是定量税。两者相等得出i=s+t-g,其中,t-g部分可以看作**储蓄。

四部门支出法y=c+i+g+x-m,收入法y=c+s+t+k,其中,x-m表示国际**差额,k表示本国对国外居民的转移支付,看作国外居民收入,两者相等,得出i=s+(t-g)+(m-x+k)。

如果要详细解释的话,内容就太多了。

国民收入计算方法的收入法:私人消费+私人储蓄+**税收。私人消费和私人储蓄怎么理解?

8楼:匿名用户

从收入分配角度理解,你一年挣的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缴纳税费,一部分用于自我消费 ,一部分会结余下来,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后两者便 是你要的理解。

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替代

1楼 世勋失心 答 1 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 包括产品和劳务 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 包括有形和无形 的价值总量。gdp的局限性在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