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首先是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比如打破课堂中心论,活用好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放下包袱,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把学生导引向无限广阔的生活和生命里去。其次是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
课堂组织形式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情景表演,课堂论辩,课文改写等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各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当然还有课堂评价的革新。评价目标多向度,评价手段多样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所有这些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眼界都比以前宽了,起码都听过一些专家的讲座,看过一些名师的课堂,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上网发发贴,写写博客,思想有了交流的平台,有了反思与表达的场所。在“民间”,在台下,我发现真正有思想的教师太多了。
生命因课改焕发活力。课程改革让教师有了展示的空间,教师找到了课堂的快乐,课堂活跃起来,老师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尊严。
没有这些不行,光有这些还很不够,课改还没有真正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教师还是戴着镣铐跳舞,或者说解放了思想,但行为上还没放开,因为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教师还面临着一些教育困境。比如工资待遇低下,有的不只低到丧失尊严的地步,甚至连糊口也很困难。
教育耗时太长,负担过重,社会对教育的诉求过多,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大。
2007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调查,52.23%教师因工作繁重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教师陷入职业倦怠期,意志消沉,不求上进。这也直接导致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改革,不能得到最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并获得不折不扣的执行。
试想,教师不受重视,一般而言,就意味着国家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重视,更意味着我们不太担心我们的未来。人人都拿孩子当个宝,那么为什么不关注引领这些孩子成长的教师呢?
当然这里也有课改自身的一些问题。
比如课标的把握。我们一线教师感觉模糊、笼统。如何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搭一座桥?
我们学校出台了介于课标和教材之间的《语文质量手册》,虽然这是一种创造,但并不一定完美科学,国家应该拿出这类的指导和操作纲要才好。
比如观点的极端。这几年的课改过于强调“教育学”的改变,教师包括学生学科素养缺失的问题。但有人对课改否定,提出让语文回家。
这没错,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回去”,而是回归教育本质、回归教育内在规律。我们总是被一阵阵的口号式的观点遮蔽了眼睛,缺乏思考。难免一线教师的我们经常无所适从,不仅是职业倦怠,专业也开始倦怠。
了解这些,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固然让我们欣喜,让一些真的猛士,奋然前行,但我们还需要清醒,任何的改革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只有一大批人行动起来,一个百花齐放的课改春天,才会真正的到来。
求一道阅读题答案高分好的追加,【高分急求好的有追加】求几道小学四年级数学题目的答案!高分追加+悬赏!
1楼 瘾君子 只说不做,永远只能原地踏步。要成功首先需要踏出第一步。 高分急求好的有追加 求几道小学四年级数学题目的答案!高分追加 悬赏! 2楼 匿名用户 1 好难 答案应该bai是不可能 大概想了一下du 不会出zhi现两个偶数相连的情况 因为每dao四个数好像版只有两种情况 1 3个奇数权一个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