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意思,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30

2021-03-18 05:24:12 字数 7862 阅读 7648

1楼:匿名用户

yóu①《动》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动》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③《动》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

④《动》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又】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动》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游于梁。”

【辨】游,游。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游”;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游”可以通用。

【游食】吃闲饭。

【游子】离家外出的人。

jingrui haining

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30

2楼:原来是知恩

1、用;使用。

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认为。

战国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而且在强大的秦国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不可。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东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西汉《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天下有变,王割让汉中一带和楚求和。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险远去,那么来的少。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北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样茂盛,泉小而像当初一样流着。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唐代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作《师说》来赠给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东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从王侯以下,没有不超过奢侈。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

《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然而,从约他心的,表达你的冤屈,我没有想到的。以说千万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罢了,难道有意义吗!

16、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座买鱼煮食,吃到鱼肚子中的字条,本来已经感到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

【以往】以后。

【以为】认为。使……成为。把……当作。作为;用作。

“以”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译:不因为善事小而不作为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译: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龄仅四十七岁。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译:不太急了吗?

11、及,连及:富以其邻。译:连及邻居都富裕起来。

3楼:婷迷土兵

1,量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动词。

(1)寻找,《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抱朴子.嘉盾》:盖寻微以知著,原始以见终。

3,介词。顺着,沿着,《汴岸晓行》“驴仆剑装轻,寻河早早行”。

4,副词。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楼:匿名用户

1.用,举用。《论语.

为证》“视其所以。” 2.认为,以为。

《战国策。赵策》:“老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3.缘故,因由。;丕《与吴质书》:

“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5楼:匿名用户

◎ 寻寻 xún

〈名〉(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寻,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

“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

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词性变化

◎ 寻寻 xún

〈动〉(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 寻寻 xún

〈副〉(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寻 xún

〈介〉(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6楼:匿名用户

基本字义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不~急乎?

11. 及,连及:富~其邻。

详细字义

〈动〉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

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连》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圆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古文中的以有哪些意思?

1楼 季风吟 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 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 形。 圈。 周。 锥。 柱。 图形。完备,周全 满。 全。 使之周全 自 其说。 谎。 场。 占梦以决吉凶 梦。 宛转,滑利 滑。 润。 运转无碍 熟。 通。 货币单位。亦作 元 。 2 圆周的简称。 六十。姓。 圆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2楼 ...

“使”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楼 百度用户 1 命令 指使 2 派遣 3 让,叫 4 运用 5 耍弄,玩弄 6 放纵,任性 7 佣人,奴仆 8 假如,如果 9 官名 2楼 蓝色花瓣 1 使动用法, 使 2 动词,出使等 3 名词,使者 使 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3楼 hao大森 有命令派遣 叫 让 使者 使命的意思 简体部首 ...

据坐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文言文中"坐"有哪些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应该是 踞坐 也说 箕踞 或 箕踞而坐 等。意思是两脚叉开坐着。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坐姿,也用来表示对对方的蔑视之意。比如荆轲刺秦失败被砍断了大腿之后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坐姿。 文言文中 坐 有哪些意思? 2楼 哟啦卡 文言文中 坐 的意思如下 1 《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