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桃子
牛玉琴:每棵树都像我儿女
一个女人家,用人挖、肩扛、驴驮等人工方法23年来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植树、种草,自垫资金800万,向国家贷款200万,确实令人敬佩!
辛勤的汗水总会换来收获,二十多年前,她家屋后是一眼望不见边的沙漠,如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林。
不仅如此,1993年10月15日,在曼谷金碧辉煌的泰王宫,她从泰国诗琳通公主手中接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拉奥博士奖”。该奖是授予在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的。她,这位中国普通的妇女便是地处毛乌素大沙漠的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金鸡沙村的牛玉琴。
当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
“我治沙种树,不是奔着荣誉去干的。最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把荒漠治绿了,党和人民肯定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
其实,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当好致富的带头人,沙漠绿化的带头人。”就是这样一位淳朴贤淑的农村妇女却创造了惊人的奇迹。1985年起牛玉琴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11万亩茫茫荒沙到林草覆盖率达80%,把沙漠真正建成绿色家园。
23年来,牛玉琴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矢志不渝地和沙魔斗争。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周围1904户家庭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茫茫沙海里植树2000多万株,将7300多公顷荒沙变成了绿洲,将风沙逼退10多公里,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牛玉琴被誉为“治沙女杰”。这片在陕西北部沙漠地区开辟出的绿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治沙典范区,得到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将牛玉琴的治沙“奇迹”拍成电视片,向世界各地推广介绍。
牛玉琴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但她是“富林子、穷劳模”谁能想到,她的11万亩林子价值已愈几千万,生态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她的治沙事迹感动了众人,人们纷纷解囊,资助她的治沙事业,而她将这些捐款全部用到补苗固沙、改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上,自己的生活不仅异常俭朴,而且还负债百万元。然而就是这个“穷劳模”,却给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而牛玉琴时刻不忘乡亲。她依托沙地林子创建了一家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林场——加玉林场,利用林场与西北电力集团公司合作,成立靖边县绿源治沙责任****,开展治沙养殖,现在每年生产饲料100吨,每年养猪、小尾寒羊和白绒山羊140多头(只),带动和扶持了近百户群众通过造林治沙实现脱贫致富。
20多年前,10多年前,牛玉琴的事迹就广为传颂、赞誉,不管是今天还是将来!
《治沙女杰》读后感 250字
2楼:匿名用户
她叫殷玉珍,来自内蒙古大漠深处。她和她的家庭在沙漠中坚持植树治沙多年却不被外界所发现。他们17年造林控制面积达5万多亩,有林面积4万多亩,共植树30多万棵,并以最小的单位、最少的人员、最多的数量而一鸣惊人。
殷玉珍本人也荣获了全国“三八”绿化奖章、全国劳模、首届中华环境奖等荣誉。2002年6月,殷玉珍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了“全国治沙标兵”的光荣称号。
大漠中居然有户人家,造林十几年不为外界所知
1985年,殷玉珍从陕西嫁到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一个叫井背塘的地方。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毛乌素沙漠腹地,是一个任何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角落。方圆几十里,除茫茫大漠,没有人家也没有路,距四周最近的人家也有10公里。
同村人都听说井背塘有人居住,可多少年来从没人进去过。
1997年,因地界纠纷,乌审旗河南乡乡长曹文清带领几名乡干部,冒险闯进与外界隔绝的井背塘,并因此发现了这户“沙漠人家”。出乎几位乡干部意料的是:漫山遍野的黄沙已涂抹上了片片绿色,碗口粗的杨树举目可见,郁郁葱葱。
一处处沙柳根系沙丘,随风摇曳。羊柴、花棒、紫穗槐、沙枣等耐旱灌木,枝繁叶茂。三间大房,窗明几净,主人还饲养着鸡、猪和一大群羊。
荒沙漫漫无人问,偏僻一隅景色异。这里简直就是一处活生生的世外桃源!
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些陌生人。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也第一次见到他们的父母官,第一次向问起他们的人讲述了植树治沙的故事。
整整12个春秋,殷玉珍夫妇没要国家一分钱,已将3万多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弱女子誓死不向命运低头
殷玉珍与老实巴交的白万祥成亲时,新房是沙梁上开出的一个地窨子,总共不足两米高,低矮潮湿,地上铺些柴草,便是炕。一阵风刮过,全家人须马上将门口和房顶堆积的厚厚一层沙子铲开,否则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20多亩旱田打不出几斗粮来,饥饿时常威胁着他们一家。除了丈夫和公婆,她很少能见到人的影子。
一个个黄沙伴泪的日子,她多次想过离开这鬼地方,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她还是留了下来,并决心和丈夫一起治沙。
1985年秋,殷玉珍用一只羊从陕北换回600棵苗条,先在房前屋后试栽。当春风徐徐吹来时,树苗发芽了,夫妻俩高兴得几夜合不上眼。
为筹集资金,夫妻俩起早贪晚地养猪、喂羊、种庄稼,除维持基本生活之需,其余全部投入到买苗条、买籽种之中。
两人凌晨5点多起床,带上窝窝头和一大塑料桶水上山,趁天凉快抓紧抢栽。夏天的太阳像火球一样,晒得人脸红肩肿。殷玉珍的双脚被沙子烫出了水泡,没办法只好用塑料薄膜包住脚干活儿。
树坑挖了一个又一个,栽上树还要重新填埋,看似简单,可夫妻俩一年要用坏十余把铁锹,每人穿烂几双鞋。
有一年秋天,夫妻俩忙着栽树,突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沙尘暴席卷而来,大风足足刮了一天一夜,许多小树被连根拔起,夫妻俩一年的心血被刮得无影无踪。
情急之下殷玉珍病倒了,她躺在炕上问自己,就这样算了吗 一向不服输的她最后还是坚强地爬起来,和丈夫重新扛起铁锹,来到一片狼藉的“工地”上。殷玉珍扒开沙土,抽出一棵半埋着的小树苗,沉思了好久。夫妻俩终于明白了,要让树活下来,必须先挡住风。
他们找来沙柳、葵花杆等柴草,扎下沙障,挡住风,定住流沙,层层设防,栽一片,巩固一片,逐步蚕食,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殷玉珍与沙漠打交道,不仅摸清了它的脾气,而且还懂得了治沙先用沙的道理。他们根据土壤条件和沙丘的方位,确定哪些地方适合种那种植物。需要种灌木时,他们先赶来羊群,在松软的沙地上踩出密密麻麻的蹄印,然后撒上柠条等植物种子,再重新让羊群走上一遭,这样用不了多久,小苗便会破土而出了。
对沙地上成活的每一棵树,殷玉珍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怜爱,小树长得顺溜时她高兴,哪棵枯了,她会难过好几天。
当那座住了八年的地窨子实在住不下去时,夫妻俩决定盖一座宽敞明亮的砖房。他们用牛从10公里外向沙漠里驮砖,整整三个冬天,他们不知跑了多少路,家里所有的用具几乎都有一段肩背驴驮的历史。井背塘太需要一条通向外界的路了!
过了植树季节,殷玉珍雇来推土机和十几名帮工,浩浩荡荡地开进大漠。经过半个月的鏖战,一条简易路打通了。
哪曾想,一场大风过后,沙丘移动,修好的路一下影踪全无。尝过许多失败的滋味的殷玉珍,和丈夫再一次鼓起勇气,另辟线路再修。可修好没几天的路,又被一场大风埋掉了。
殷玉珍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再次改变线路,并先种防护林固沙,然后用推土机开路,紧接着铺埋干柴草,巩固好一段,再进行下一段。又经过十几天的苦干,一条9公里的沙路终于修成了,人们叫它“穿沙路”,也有人叫它“玉珍路”。从此,越野汽车可以从尔林川方向沿着蜿蜒起伏的沙路,开进这独居一隅的“沙漠人家”。
时间的犁铧犁出另一类英雄
井背塘有一处沙丘被茂盛的沙生植物所覆盖的一座普通的石碑,碑文上刻着:“治沙英雄,植树楷模。你和你的丈夫的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国家者的楷模,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美国西蒙斯为全国劳模殷玉珍敬题”
那是2000年春季,河南省洛阳外国语学校外教西蒙斯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殷玉珍的报道后,专程从上千公里外赶到殷玉珍家。当他看到满坡满沟的树木时,不禁连连赞叹:“太不可思议了!
真是英雄!”并当场捐助5000美金。
然而,与沙漠抗争的代价是沉重的。丈夫白万祥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炎、气管炎等疾病,已失去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殷玉珍怀第一个孩子时早产,落下个腰腿疼的毛病;孩子因无人照看,小小年纪便患上了肺结核……
近两年,那条“玉珍路”沟通着外面和大漠深处的联系,社会各界也对这户“沙漠人家”伸出了关爱之手,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从资金、农机具、打井、安装有线电视,到育苗技术指导等等。殷玉珍虽独居沙漠,但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力量。如今,殷玉珍家里的羊群已发展到200多只,水浇地达到100多亩。
她家培育的苗木不仅供自己使用,还支援其他的治沙户。同样身居沙海的农牧民,有许多人也照着她的样子,开始承包荒沙,植树种草。
一位女性改变生存环境的举动,现已融入全人类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伟业之中。
3楼:匿名用户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推广治沙女杰的顽强精神!
4楼:匿名用户
当记者看到牛玉琴本人时,她的腰上还系着那个跟了她48年的小铜铃,这是婚前丈夫张加旺在节庆上舞狮子,偷偷把狮子脖子上摘下来送给她的礼物。起初,牛玉琴是跟着丈夫种树。几年后,丈夫因骨癌去世。
临终时,丈夫把三个孙子的名字都起好了:继林、继业、继功,希望后人把植树造林的事业继承下去。之后,牛玉琴带着孩子,患精神病的婆婆,疝气残疾的公公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种树治沙。
在她的带动下,周围1904户家庭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茫茫沙海里植树2000多万株,将荒沙变成了绿洲,将风沙逼退10多公里。
5楼:匿名用户
保护环境的精神值得学习